中國之初,人類的祖先就踏上了雲韻和新泰的傅亮。雲韻山,新泰以西42公裏,樓德鎮柴城村以東,是新泰中部的山肥的西端。該山由石灰巖組成,呈東西走向,海拔210.4米..其山九簇環繞,宛若壹座小山,北面有羽林坡和露珠灘。山腳下溪水環繞,山頂雲霧繚繞,樹木蔥郁,故又稱“五雲山”、“小蘭山”。傅亮山,位於新泰市西北35公裏,位於大東莊鄉北部,徂徠西部。這座山是花崗巖的。這座山雖然海拔不到250米,但是山勢險峻,山頂蹲著壹塊巨石。如果是天然佛像,就叫“應佛山”。古有懷等九帝,封泰山,禪定。秦漢時期,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也曾在傅亮坐禪。從這些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雲韻和傅亮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芙蓉之松是新財富之柏”(《詩經·松露宮》)。因《詩經》而聞名的徂徠和新撫,是新泰的兩座歷史名山。徂徠山,位於新泰市西北35公裏,橫跨泰安和新泰。這座山由花崗巖構成,號稱有72座山峰,總面積80平方公裏。最頂端是太平頂,海拔1027米(在泰安市郊),新泰市區最高海拔864米。遠遠望去,峰巒交錯。位於新泰,獨秀、歸仁、蕩三峰,巍然挺立,造型奇幻。山谷縱橫:西南麓的乳山,有“竹溪好去處”,李白曾隱居於此;山南麓有壹條石谷,被稱為“徂徠第壹奧運區”;東南有壹條碧溪,有壹座北魏古寺——廣化寺。東漢末年,紅眼軍以徂徠山為據點。寨山(海拔480米)和山東南麓的女知谷因紅眼衛戍而得名。這兩座山的山頂現在有當年起義軍修建的寨子墻。新福山又名“小泰山”、“宮山”、“蓮花山”,位於新泰市西北17公裏處,橫跨新泰、萊蕪兩市,是兩市的界山。其主體在泉溝鎮,面積約23.6平方公裏。山體為花崗巖,主峰丁新甫海拔994米,為新泰第壹高峰。此山因西周時郭芙東遷而得名,因其形狀小而別稱“小泰山”。西漢時,漢武帝在此建離宮,改名“宮山”。後人因其蓮花形,稱之為“蓮花山”。新撫是泰山的左脈,這裏的山、奇石、溪流、道路甚至古樹名木都能看到泰山的影子。從楊珊向北望去,看到九峰綠花,連吐,感受到古人名“蓮”的精致。進入深山,可以看到“小泰山”的雄偉和美麗的魅力,有無盡的曲折,美麗的山峰在天空和空的水平鋪設。主峰新撫之巔,有海內名剎雲谷寺,是秦始皇閉關的舊址。山腳下有漢武修建的後城和宮殿。雲谷寺,背靠新撫峰山崖,左有靈寶山,右有天臺山,三座牌樓環抱,壹派奇秀,景色壯觀。漢武帝曾將丁新甫、靈寶、天臺合稱為“壹山”,並在山頂建王森臺。在仙臺,聽著雲起的風和山,這很自然。古代將“新昌帶青”、“仙臺落日”列為“新泰八景”之壹。徂徠和新撫植被茂盛。自古以來,這裏有許多美麗的松柏。現在二山有1.3萬畝,國有林場2萬畝,都變成了省級森林公園。《詩經》中所奏的曲風和韻腳,已經匯成壹曲響亮的交響樂。
鰲山和龜山在《左傳》中都有記載,遠近聞名。鰲山位於新泰市東4公裏,沈家莊鎮。山體為花崗巖,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公裏,寬0.55公裏,總面積約1平方公裏。東南端主峰海拔495.6米,有劍。滿山奇石,擬人化,千奇百怪。在頂部之下,墻壁是萬仞切割的,古老的洞穴是隱蔽的。山上的三元寺和福澤寺是著名的歷史遺跡。“鰲山切壁”是古代“新泰八景”之壹。山腳下的青雲湖是壹座截小文而建的大型水庫,匯水面積189平方公裏,庫容8億立方米。碧波蕩漾,美水含峰,天道人力造美景。桂山位於新泰市西南21公裏,古力鎮以南8公裏。花崗巖山,東西走向,面積約65438±0.2平方公裏,主峰長0.7公裏,寬0.25公裏,最高點海拔339.9米,故名。《詩經》中的“龜”指的就是這座山。春秋魯十年(前500年),齊魯將於甲骨(今谷),齊人歸魯桂音田,即此山以北平原。後來孔子被貶到山東,曾在那裏寫過《龜山操》。龜山和鰲山遙遙相對,是新泰中央山脈的兩座精巧美麗的山峰,玲瓏秀麗。古代新泰“八景”所列山峰,亦有書雲露。露書山,現稱“金鬥山”,位於新泰以北2.5公裏,市府內,是新泰北部山脈的重要山峰之壹。這座山從北到南,東西2公裏,南北4公裏。主峰海拔566.1米。這座山由火成巖組成。《古今圖書集成專業典》說:“曝書山在縣北。相傳,過去外鄉人在此曝書,今土人稱金鬥山,為新泰鎮山。”此山險峻奇形怪狀,勢古。在這座山腳下,有集水區88.9平方公裏,庫容3250萬立方米的金鬥水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壹座集山水於壹體的城郊公園。法雲山,位於新泰市西南13.5公裏,位於六都鎮北側,故名。山體為石灰巖,主峰海拔410米,為新泰中部重要山峰。這座山陡峭而危險,有美麗的森林和山谷。山上有宋代古剎正覺寺,山西有“劉”等。有壹座光明水庫,匯水面積133平方公裏,總庫容9900萬立方米。有1.005米長,9米寬,28孔橫跨水庫,如沈睡的波長龍,氣勢磅礴。法雲山和光明水庫是新泰中部的著名景點。
有幾十座名山散落在古籍和地方誌中。北部山系自西向東主要有喬杉、五峰山、青龍崮山、崮山、顧璇山、九鼎鳳凰山、龍堂山、梁仙山。中央山脈系統主要包括恒山、山治、黑山、黃山、雲山、鳳凰山、關山和太平山。南部主要有老寨山、白馬山、青龍山。喬杉,又名炎陵關山,位於新泰市西北23公裏,新撫西麓,是新泰和萊蕪的界山。東西長2公裏,南北寬1.5公裏。這座山由砂巖和青崗巖組成。主峰在九關鄉,海拔443米。有三座山峰,分別叫大橋山、二橋山、三橋山。這裏保存著太古代地層,壹直受到地質學家的重視(詳見程榮奇等對新泰晚太古代雁翎關組科馬蒂巖的壹些新認識。,在中國地質,4號,1991)。五峰山,位於新泰市東北7公裏,在敖陰鄉境內。這座山是石灰巖,海拔約300米。五峰秀麗,山腳下有泉,稱為“寶泉”。泉的東面有寶泉寺和雲秀寺,是最繁華的朝拜場所。戴蘭稱之為泰山、靈巖、新府、鰲山。附近還有虞山,“山中滿榆樹”(《讀史記·本紀》卷三十壹)。五峰山以北1公裏有青龍谷。它是壹座桌子形狀的山,周圍陡峭,頂部平坦,由於流水的侵蝕,它是壹個自然奇觀。蒙山所謂的“七十二姑”就包括新泰東北的這座山。此山海拔575米,主峰如壹條青龍盤旋直上,為壹方勝景。鼓山,位於新泰市東北13公裏處,北市鄉境內。這座山是石灰巖,與世隔絕,海拔460米。顧璇,位於新泰與沂源交界處,新泰市東北17公裏,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2.5公裏。主峰海拔729米。是北市鄉新泰的制高點。這座山是砂巖和石灰巖。有兩個山峰,分別叫做南螺旋和第二螺旋。南北相望,懸崖絕壁極為雄偉。山頂有泉水,甘甜清澈。九鼎鳳凰山,位於敖陰、北市、龍亭交界處,新泰市東北15公裏,東西6公裏,南北4公裏。主峰海拔612米。該山由砂巖和石灰巖組成,共有九座山,形似鳳凰展翅飛翔,相傳鳳凰曾落於此,故名。東麓有太公山(位於龍亭)。相傳封齊時曾在此居住。南面有玉皇山(位於龍廷井),山腳下有西漢大學者高唐之墓,是著名的古跡。尖子山位於北麓,海拔506.8米。據說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有壹次私人拜訪,所以我能在這裏見到他。龍塘山,新泰東北27公裏,位於龍亭。這座山是花崗巖,海拔455米。小文河發源於這座山。山南麓的山澗極深,水流湍急。壹大壹小龍池,深淺難測。如今,龍池水庫建成。梁仙山,又名梁仙山,位於新泰以東20公裏,龍亭鎮東,新泰與蒙古交界處。在春秋時期,此地是齊魯與中國的邊界,故名。山是花崗巖體,綿延不斷,峰頂青翠,戟沈沙。主峰位於乾陵和乾陵之間,海拔600米。中間有個“小龍門”。兩塊石頭相對,水從中間流出來。風景很幽,山產礦產。顧的著作《世界上國家的疾病》高度贊揚了它的制作。恒山,位於新泰市西南13.5km,小謝與六都鎮交界處,西臨桂山,東臨法雲。這座山是石灰巖,海拔265米。桑麻在這裏多產,著名的“衡山絲綢”就產於此山區。山治山,俗稱廟山,位於新泰市西南12公裏,新文辦事處內,東西1公裏,南北2.2公裏,海拔388米。因與黑山對峙而得名,後來因人們誤讀此書而被稱為“聖殿山”。這座山是石灰巖,以其奇特的巖石和美麗的風景而聞名。山上有女廟、上清觀和許多古跡,是新泰著名的旅遊景點。黑山,位於新泰市西南11公裏處,新文辦事處與六都鎮交界處,南北2.5公裏,東西2.4公裏,海拔470.9米。西接山治山,主峰與山治山相對,青山綠水,林木蔥郁。黃山、雲山位於新泰市西南11公裏處。新汶府內兩山相連,西與黑山相連,海拔分別為525米和491米。黃山“全黃”(嘉靖《山東通誌》卷五),怪石嶙峋,景色秀麗。“雲山蒼翠”如下鳳凰山,位於新泰以南12km處,位於杜東鎮。它東西長5公裏,南北寬2公裏。主峰海拔450米。山腰上有洞穴。入口高3米,寬4米,深500米。這座山北麓的烏竹臺村有古遺址,出土過智人牙齒化石。關山位於新泰市西南20公裏處的嶽家莊鄉,蒙山西麓,主峰海拔658米。這座山是新泰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著名的諸水就發源於這座山的南麓。太平山,位於新泰以南265,438+0km處,位於文南鎮,西接貴蒙,東接貴蒙。東西長7.5公裏,南北寬4.5公裏。主峰太平頂海拔813.6米,為新泰第三高峰。這座山由水巖和火成巖組成。山勢險峻,位於新泰東部。山上樹木蔥郁,國有林場。這是壹個著名的景點。老寨山位於新泰市西南34公裏,玉村、石來鎮與泗水縣交界處。西北東南3.4公裏,南北2.9公裏,海拔473.7米。山為石灰巖,形勢險峻,如雲,又名“雲頭山”。主峰西南面懸崖峭壁,令人眼花繚亂,65438+。白馬山,位於新泰市西南31.6km,位於石萊鎮。西北和東南,東西長約5公裏,南北寬3公裏,主峰438.3米。它像壹匹白馬蹲伏在東西方,以風景如畫著稱。山中有壹座著名的石城寺,寺內有三棵銀杏樹,樹齡都在千年以上,是著名的古樹。青龍山,位於新泰市西南32.4公裏處,位於防城鎮與泗水縣交界處,長約5公裏,寬約2公裏。主峰海拔450米,是新泰南部最高峰。山的石灰巖像濃濃的靛藍,蜿蜒連綿。它像壹條龍,主峰亭老屋頂的陰影裏有壹座元代的摩崖造像,山腳下有壹座盜泉碑。這座山以北五公裏處,有長林山,又名長山。相傳殷商大臣畢幹被殺後,其子簡逃亡至此。吳王封林,是中國森林的始祖。宋追春秋時,儒家聖人林被封為常山侯,皆因此山。
新泰山,各擅風光之美,善用地理優勢。“荷花之松,新財富之柏”撐起了魯祠的雄偉與寬敞,柔軟的“衡山綢”被織成了歷代皇後華麗的宮裝。徂徠山余念的櫻桃、青龍頭山馬家村的香椿在古代被列為貢品,從新泰山鄉進入禁宮。山區豐富的礦藏使新泰成為“物中之寶”的風景區。
“泰山之陽,水西流。”(清·姚鼐《登泰山》)中國大地上,大部分河流向東流,只有文水向西流。“文水有五條河:北文、本文、牟文、柴文、會文,都來自不同的源頭。”(金盾盛遠《敘征》)新泰的疆域是柴文。
新泰縣城西北17公裏處,有壹座海拔994米的大山。因其九峰高聳,形似蓮花,故名蓮花山。蓮花山古稱“新福山”,起源於西周。當時,失去祖國的人(國)搬到這裏,所以他們被稱為新撫,這意味著建立壹個新的國家。蓮花山又名宮山,漢武帝駐新福山尋仙,建離宮時改名為宮山。蓮花山因其山形也被稱為小泰山。“新昌綠昌”作為著名景觀,位列新泰八景之首。蓮花山歷史悠久,古跡眾多,資源豐富,環境優美。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有壹句詩,寫著“筍之松,乃新開發之柏”,“煙火如錦,雲樹成群;柏長巖悅鳥,松平石似龍。”山谷在鏡中清晰可見,兩座山峰並肩而立,像壹面綠色的屏風。“古有新撫八景:新福永翠、仙臺夕陽紅、白潞漢潤、漢宮舊址、五松抱樹、白雲飄零、古寺晚鐘、曲徑通幽。蓮花山有東、中、西三條遊覽線路。主要景點有漢武宮、登高自謙、望天、雲門、曲折、壹株古柏、十八盤、南天門、快樂二裏、道三盤、蓮花坪、石梁瀑布、兩山排麓、雲谷寺、黃愚殿、文昌閣、水簾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