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休息環境
家庭休息環境的因素有:
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不僅使老年人感到舒適和穩定,而且有助於身體進行新陳代謝,預防疾病。室內溫度宜為18 ~ 20℃,夏季可相對高壹些(22 ~ 24℃),以減少室內外溫差。如果室溫過低,老年人容易著涼感冒;如果室溫過高,容易使人疲勞、抑郁。需要指出的是,對於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室溫過高容易使老年人感到悶熱,呼吸不暢,加重呼吸困難。涼爽的室溫和循環的空氣會使老年人容易交換氣體,提高血氧濃度,改善呼吸。
濕度壹般是指空氣中水分的含量。空氣濕度大,人體蒸發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濕悶熱,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會感到窒息。因為皮膚和呼吸水的蒸發減少,排尿量增加,加重了腎臟的負擔。當空氣過於幹燥時,人體會蒸發大量水分,引起皮膚幹燥、口幹、咽痛等不適。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幹燥的空氣使呼吸道黏膜幹燥,痰液不易咳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機會,加重了病情。室內最佳濕度應為50% ~ 60%。適當的濕度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情舒暢。近年來,空氣加濕器進入家庭,是壹個很好的方法。用土辦法增加濕度也是有效的,比如在地上灑水,在暖氣上放壹個水槽,或者放濕毛巾。建議妳買個體溫計,科學掌握溫濕度,讓它為妳的健康服務。
通風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壹定要把床放在有通風的房間中央,才能感覺呼吸省力。同樣,新鮮空氣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早上開窗通風,可以排出室內廢氣,讓新鮮空氣補充。壹般開窗20~3 0分鐘就能更新室內空氣。對於身體虛弱的老人,通風時可以暫時到其他房間,避免冷空氣的刺激。這樣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感冒。
噪音研究表明,當噪音為50~60分貝時,壹般人會感到嘈雜。家裏的噪音大部分是因為噪音大,音量過大造成的。壹般老年人喜歡安靜。對於患有心臟病的老人來說,安靜是壹種治療,在家庭中創造壹個安靜優雅的環境有利於老人休養生息。
采光對老人來說是最好的房間,室內陽光對老人來說尤為重要。陽光照射時,紅外線被皮膚吸收,深層組織變暖,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皮膚組織營養狀況改善,人感覺舒適。如果打開玻璃窗,讓陽光直射室內,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有消毒殺菌作用。
老人要選擇硬板床,最好是睡在不沈床墊的床上。床的高度要在膝蓋以下,小腿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給老人帶來不便,增加摔倒的幾率。
家庭早晚護理
早晚護理能使老人感到舒適、愉快、放松,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床上運動:早上醒來,不要急著起床,在床上靜止躺十幾分鐘,在床上做必要的運動;伸展四肢;用手互相摩擦,活動指關節;然後做“幹洗臉”20~30次。這些動作能使老人適應從睡眠到覺醒的生理變化,使身體有壹個相對的過渡階段,不至於因為突然頭暈而摔倒,也能逐漸改變呼吸和心跳的頻率,避免心臟病復發。
如廁運動:刷牙、漱口、洗臉、梳頭也是對老年人非常有益的運動。刷牙時上肢是活動的,要認真進行。咳嗽運動應在漱口將呼吸道內的痰咳出後進行。沒有痰的咳嗽本身(即使是幾聲幹咳)有利於肺泡的擴張,減少肺部感染的機會。洗臉的時候可以方便的按摩臉部,增加臉部的血液循環。壹方面,梳頭可以增加頭皮的血液循環,改善頭皮營養,防止脫發;另壹方面,梳頭也鍛煉了上肢的提升動作。每天早晚用鈍木梳梳頭100次,雙手交替,對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戶外運動:適當的戶外運動,散步、慢跑、做操、練各種拳是老年人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練也為壹天的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礎。
晚上洗:有條件的老人除了重復早上浴室的壹套活動外,還可以在睡前洗個澡,可以擴張全身血管,放松肌肉,減少頭部供血,有利於入睡。對於大多數身體不便或者沒有洗澡條件的老年人來說,用溫水泡泡腳也是非常有利於促進健康和睡眠的。老人家庭要準備壹個塑料桶,裝滿溫水到膝蓋,睡前泡15~20分鐘。能活動的人要用手揉揉下肢,這樣下肢血管會擴張,肌肉放松,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可以緩解疲勞。那種溫暖輕松的感覺可以促進休息和睡眠。
在中醫的概念裏,腰腿肚子是最容易受寒邪侵襲的地方。冬天,這些地方要特別註意,尤其是中老年人。
肚子:肚子周圍沒有肌肉、脂肪等包裹,容易受涼。同時,胃部會因寒冷而抽筋收縮,使血液循環減少,引起胃痛、惡心等癥狀。所以冬天要註意腹部的保暖,多穿厚衣服,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腰部:腰部是腎的命門。如果腰部受涼,容易導致腰疼。冬天要註意增加衣服,防止背部著涼。老年人可以選擇護腰、背心、背心等。
腿:很多中老年人因關節受涼而僵硬酸痛。冬天要註意保暖,穿厚襪子厚鞋子,必要時穿護膝,每晚泡腳,多給腳部穴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