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句話:“肝主筋,其美在爪”,“肝養筋,甲榮”,而“爪”可以理解為我們的手和指甲。壹個人的肝功能好,指甲的外在表現是光滑、有光澤、呈粉紅色;壹旦我們的肝臟虛弱,就會導致肌肉無力,手腳遲鈍,指甲容易斷裂或下垂,缺乏光澤和血色。
第二,情緒
中醫認為“肝滿喜”、“怒傷肝”,憤怒和抑郁往往會影響肝臟的功能。
長期處於抑郁狀態,抑制了肝臟調氣的功能,從而出現肝郁氣滯的癥狀。人在遇到事情時,往往不思茶、不思飯吃,甚至痛哭悲傷,也會形成抑郁情緒;對於肝氣比較順的人,會調整的比較快,心態比較樂觀,積極向上。酒精傷肝,嗜酒者往往脾氣暴躁。
第三,頭發
中醫視頭發為“腎除血之花”,頭發的好壞與脾胃、肝腎密切相關。
頭發幹枯易斷,可能是肝腎陰虛,氣血不足所致。頭發油膩,容易脫落,皮膚愛長痘,可能是肝毒肝火引起的。所以頭發總是油油的人,更需要呵護肝臟。太陽穴長白發主要是血虛、肝郁、血熱所致。
第四,眼睛
中醫理論認為“肝始明目”,五臟精氣註入眼內,如肝火過盛,肝腎早衰,眼白處明顯發黃,或兩眼發黑,周圍皮膚發黃,都是肝病的明顯特征,俗稱黃疸。
動詞 (verb的縮寫)小瘤
肝有調暢氣機的功能。如果肝郁,氣機不暢,人體內的水液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各種結節。
比如乳腺增生,經前乳房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於肝經路線上的要塞。肝氣郁結,乳腺增生馬上就會出現,尤其是月經血即將排出時,由於氣血充盈,就會變得明顯。
壹、枸杞:滋補肝腎,明目潤肺。
枸杞含有胡蘿蔔素、甜菜堿、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具有增強白細胞活性、抑制肝細胞內脂肪沈積、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對慢性肝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有顯著療效。
枸杞宜放在煮飯或煲湯的最後,以免營養成分流失。
二、當歸:養肝補血,調經止痛。
中醫認為當歸入心、脾、肝,有補血活血的功效。當歸主要用於調理心肝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四肢麻木等癥狀,也可調理肝氣郁結引起的月經不調。
可水煎供後人飲茶,或與羊肉、紅棗、黑豆同煮。
三、菊花:疏肝解郁,清熱解毒。
菊花是常用中藥,被古人稱為“延壽客”。中醫認為菊花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因此受到養生愛好者的青睞。
喝菊花茶時,可以在杯中放幾顆冰糖,更能體現菊花茶的功效和作用。
四、決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壓。
決明子為豆科糜子的幹燥成熟種子,因其具有明目作用而得名。常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赤,便秘等癥。
決明子可以和其他涼茶壹起代替茶葉,有解毒解膩的功效。
五、桑葉:疏風散熱,清肝益肺。
桑葉具有疏風清肺、平肝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視物模糊、燥熱傷肺、肝陽上亢、肝陰不足等癥。此外,桑葉還有涼血止血的功效。
將幹桑葉放入茶包中,用開水沖泡,文火1分鐘,然後倒掉水,再沖泡,文火10分鐘。65438+每天0~2杯,用於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