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與全身功能
人體穴位圖詳解人體穴位數量詳解我們已經講過,穴位位於“經絡”——能量通道。人體內有12條五臟六腑的經絡(其實對稱的有24條)。此外,人體前部中央有壹條“任脈”,背部中央有壹條“督脈”,各有壹條特殊的經絡貫穿全身。這14條經絡排列著人體穴位,稱為“正穴”,都有365個穴位。僅這壹點,就是壹個相當大的數字,更何況其他地方還有穴位。人體經絡以外的穴位稱為“正穴”,後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如果把這些穴位都算進去,人體穴位總數遠遠超過1000。穴位壹覽:頭部穴位(前):頭尾、姬發、柏楊、唐寅、爨主、謎、承氣、四白、項英、水溝、桐梓。頭部穴位(背部):百會、後頂、風府、崖門、古武、風池、天竺。頭部取穴(側):太陽穴、下關、朱克、二門、庭宮、壹峰、頰頰、大營、任瑩。腹胸腧穴:天突、鐘山、九尾、巨闕、中脘、水水、氣海、關元、中極、七社、俞府,或中門、祁門、日月、天樞、氣穴、大巨、大河。人體背部穴位:大椎、道、沈竹、慎到、至陽、冀中、止川、肩頸、屈原、天宗、命門、舒窈、腰陽關、上仙、劉樺灸、風門、肺俞、心俞、舒歌、肝俞。人體上肢的穴位:內關、外關、曲池、赤澤、至陽、孔嘴、列確、陽池、神門、合谷、中柱、少沖、落枕、指間、太原、口內、胃腸、手三裏。人體下肢穴位:膝眼、梁丘、復六、銀谷、雪海、成山、解溪、委中、足三裏、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百裏。人體足部穴位:湧泉、大敦、太沖、太白、太溪、神脈、徐秋、昆侖、足林、行健、內庭、李霞、高血壓、二裏對、三裏對、跟腱。人體穴位與暗殺有關:穴位是指神經末梢密集或神經幹通過的地方。腧穴的學名是腧穴,別名有:氣袋、氣腑、結、會、骨虛、脈氣、穴位。大約有52個單穴位,300個雙穴位,50個奇異穴位,和720個穴位。共有108個關鍵點,其中72個點點擊時壹般不致命,其余36個點為致命點,俗稱‘死穴’。死穴分為軟麻、眩暈、輕重四個點,都有九個點。加起來就是36個致命點。在妳死我活的鬥爭中,它被用作‘殺手鐧’。壹、頭頸部重點穴(*** 9) 1、百會穴位置:頭部中心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經絡:督脈,手腳三陽與督脈交匯,被擊中腦部,昏了過去。2、神庭位置:頭前入發際線五分。經絡:是足太陽督脈、督脈、膀胱經的交匯點。被撞後頭暈腦脹。3、太陽穴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壹寸。經絡:奇怪的點,被點後頭暈眼花耳鳴。4.耳穴位置:耳屏上切跡前,口凹陷。經絡:手少陽三焦經。被擊中後,耳鳴眩暈倒在地上。5.景明穴位置:眼角上方0.1寸。經絡:足太陽膀胱經。它是太陽、足陽明、陽喬奇和陰喬奇五脈的交匯。被撞後頭暈倒地。6.任重穴位置:在任重,溝上部(溝上部2/3)屬於督脈,是手足陽明與督脈的交匯處。被撞後頭暈。7.啞門穴位置:頂後正中線上第壹、二頸椎棘突間的凹陷處,經絡(發際線後凹陷處)為督脈、鐵督脈、陽萎經的交匯點。被點擊後沖擊延髓中樞,導致失聲、頭暈、意識不清。8.風池穴的位置:取穴於枕結節與乳突之間,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經絡:足少陽的膽經是手足少陽與陰維的會通。被撞後撞到了延髓中央,暈了。9.任瑩點位置:喉結旁開1.5寸經線。屬於足陽明胃經,點穴後氣滯血瘀,頭暈目眩。二、胸腹部重點穴(*** 14) 1、中穴位置:身體前方,兩乳頭之間。經絡:任脈指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打心包收穴。被擊中後,內氣彌漫,心慌,神誌不清。2.九尾穴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經絡:任脈是任脈的絡穴。被擊中後沖擊腹壁、肝膽的動脈、靜脈,震動心臟,淤血而死。3.巨闕穴的位置:身體前方中線,肚臍上方六寸處。經絡:任脈,心臟的募穴。被擊中後,擊中了肝膽和心臟,死亡。4、神闕穴位置:位於臍窩中間。經絡:任脈。被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膀胱,傷氣,導致身體衰竭。5.氣海穴的位置:位於身體前方中線,臍下1.5寸。經絡:任脈。撞擊後會沖擊腹壁、動靜脈、肋間隙,破血破瘀,造成身體衰竭。6、關元穴位置:位於肚臍下三寸處。經絡:任脈,陰三之會,任脈,小腸中穴位的集合。擊打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和肋間神經使腸道振動,造成氣滯血瘀。7.中極穴位置:體前中線,臍下4寸。經絡:任脈,三陰之會,任脈,膀胱經穴位集合。被擊中後沖擊腹壁的動脈、靜脈、神經,震動結腸B,傷氣。8.曲骨穴位置:下腹恥骨聯合上緣以上凹陷處。經絡:任脈,除足厥陰、任脈肝經外。被撞後,周天琦受傷,氣滯血瘀。9.鷹窗穴位置:胸骨正線上第三肋間穴玉堂穴旁開四寸。經絡:足陽明胃經。被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胸神經、動脈、靜脈,使心臟振動,停止供血而休克。10,乳房點位置:乳頭中央。經絡:足陽明胃經。撞擊後,肋間神經和動脈受到撞擊,充血並破壞了氣。11.乳根穴位置:乳頭中央正下方。經絡:足陽明胃經,心在左側。撞上後會沖擊心臟,容易休克死亡。12、奇門穴位置:位於乳房下兩根肋骨之間為第六肋。經絡:屬於肝經,是肝臟的收錢之穴。足太陰、厥陰與印偉之會。被撞後沖擊肝脾,振動膈肌,氣滯血瘀。13、掌門穴位置:腋窩中線處,第壹浮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好在肘尖處。經絡:足厥陰肝經,為足太陰與厥陰之會,陰與衛之會,為征肝之穴。擊打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橫膈膜,淤血傷氣。14.上曲穴位置:上曲穴位於腹部中部,下曲穴外五分之壹處。經絡:足少陰腎經是足少陰和脈象的交匯點。被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動脈,振腸,傷氣淤血。二、胸腹部重點穴(*** 14) 1、中穴位置:身體前方,兩乳頭之間。經絡:任脈指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打心包收穴。被擊中後,內氣彌漫,心慌,神誌不清。2.九尾穴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經絡:任脈是任脈的絡穴。被擊中後沖擊腹壁、肝膽的動脈、靜脈,震動心臟,淤血而死。3.巨闕穴的位置:身體前方中線,肚臍上方六寸處。經絡:任脈,心臟的募穴。被擊中後,擊中了肝膽和心臟,死亡。4、神闕穴位置:位於臍窩中間。經絡:任脈。被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膀胱,傷氣,導致身體衰竭。5.氣海穴的位置:位於身體前方中線,臍下1.5寸。經絡:任脈。撞擊後會沖擊腹壁、動靜脈、肋間隙,破血破瘀,造成身體衰竭。6、關元穴位置:位於肚臍下三寸處。經絡:任脈,陰三之會,任脈,小腸中穴位的集合。擊打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和肋間神經使腸道振動,造成氣滯血瘀。7.中極穴位置:體前中線,臍下4寸。經絡:任脈,三陰之會,任脈,膀胱經穴位集合。被擊中後沖擊腹壁的動脈、靜脈、神經,震動結腸B,傷氣。8.曲骨穴位置:下腹恥骨聯合上緣以上凹陷處。經絡:任脈,除足厥陰、任脈肝經外。被撞後,周天琦受傷,氣滯血瘀。9.硬闖穴位置:胸骨正中線上第三肋間穴玉堂穴旁開四寸。經絡:足陽明胃經。被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胸神經、動脈、靜脈,使心臟振動,停止供血而休克。10,乳房點位置:乳頭中央。經絡:足陽明胃經。撞擊後,肋間神經和動脈受到撞擊,充血並破壞了氣。11.乳根穴位置:乳頭中央正下方。經絡:足陽明胃經,心在左側。撞上後會沖擊心臟,容易休克死亡。12、奇門穴位置:位於乳房下兩根肋骨之間為第六肋。經絡:屬於肝經,是肝臟的收錢之穴。足太陰、厥陰與印偉之會。被撞後沖擊肝脾,振動膈肌,氣滯血瘀。13、掌門穴位置:腋窩中線處,第壹浮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好在肘尖處。經絡:足厥陰肝經,為足太陰與厥陰之會,陰與衛之會,為征肝之穴。擊打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橫膈膜,淤血傷氣。14.上曲穴位置:上曲穴位於腹部中部,下曲穴外五分之壹處。經絡:足少陰腎經是足少陰和脈象的交匯點。被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動脈,振腸,傷氣淤血。三、後腰骶部關鍵穴位(*** 8) 1,舒菲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1.5寸:足太陽膀胱經。擊打後沖擊第三肋動脈、靜脈、神經,振動心肺,破壞氣機。2.厥陰俞穴位置:第四胸椎棘突下65,438+0.5寸。經絡:屬於足太陽膀胱經。撞上後會沖擊心肺,破氣,容易死亡。3.心俞穴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處,側開1.5寸。經絡: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4.腎俞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經絡:足太陽膀胱經。被撞後會沖擊腎臟,損傷元氣,容易截癱。5.命門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經絡:督脈。撞上後會沖擊脊椎破壞器,容易截癱。6.致命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旁三寸(命門旁三寸)經絡:足太陽膀胱經。被擊中後,沖擊腰部動脈、靜脈、神經,震動腎臟,損傷內氣。7.氣海俞穴位置:第三腰椎處,1.5寸遠。經絡: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淤血破氣。8.尾穴位置:位於尾骨和肛門之間。經絡:督脈,督脈的絡穴,不要取任脈。命中後,周天棋被擋,丹田之氣不升。四、上下肢重點穴(*** 5) 1、肩井穴位置: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處,肩部最高點。經絡:足少陽膽經是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陽衛脈的交匯。被撞後,身體麻木了。2.太淵穴的位置:手掌和手腕屈肌側的凹部。經絡:手太陰肺經。肺之本穴,百脈之會。被擊中後,陰停止脈搏,造成內傷的氣。3.足三裏穴位置:外膝下三寸,脛骨外側約壹橫指: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脈交會。被撞後下肢麻木無效。4、三陰交穴位置:內踝尖上直三寸,脛骨後緣。經絡:足太陽脾經是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撞後下肢麻木,失序,傷丹田之氣。5.湧泉穴位置:在腳掌前三個穴位,屈趾時有凹陷。經絡:足少陰腎經。命中後傷害丹田真氣,真氣無法上升,破輕功。總之,以上36個關鍵點,被擊中後都是有生命危險的,只是最初受傷時可能感覺不是很大,但後果是嚴重的,被擊中點的人不可小覷。附:有壹種說法是八奇經十二脈走向武俠小說,那麽八奇經到底是什麽呢?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壹個範疇。所謂經絡,是指已經存在的垂直運行的神經主幹靜脈。所謂側支,是指神經在其中橫向運行的網絡系統的小分支。經絡如無盡之環,內外相通,內屬臟腑,外接四肢。分十二經脈後,絡脈不可數。人體主要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自胸沿臂內側至手。手三陽經:沿手臂外側從手到頭。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至腹部。足三陽經:沿腿外側由腹至足。奇經八脈包括任、督、沖、帶、陰橋、陽橋、印偉、陽萎。[/url] [/url] [/url]]選穴小技巧詳見相關疾病穴位療法網站。這裏只是簡單介紹壹下找穴位的壹般竅門。穴位,也就是反應發生的地方。當身體出現異常時,穴位上會有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①用手指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壓痛);②指觸之下,有硬塊(硬結);(3)壹點刺激,皮膚就會癢(敏感);④出現黑色痔和斑點(色素沈著);⑤與周圍皮膚的溫差(溫度變化)。這些反應的有無是穴位有無的重要指標。如果找到本站提到的穴位,先按捏皮膚看看。如果出現上述反應,可以判斷有穴位。此外,“二指寬”和“三指寬”這兩個字在本站的找穴方法中頻繁出現,是計算穴位位置的基準,稱為“同大小”。比如“壹指寬”是指拇指最厚處的寬度;“兩指寬”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的第二關節(從指尖數第二個關節)的寬度。手指的大小和寬度因年齡、體質、性別而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