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工作是最好的練習。

工作是最好的練習。

從王陽明到稻盛和夫,很多有建樹的人壹直強調“工作即實踐”。據說有個官員很崇拜王陽明的“心學”,可惜他不能遵循修行。王陽明的回答很簡單:“我什麽時候讓妳放棄工作去修行了?”。

還有壹段話我想直接錄下來:

“心靈學習不是暫停的。只有把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歸宿。我總是說,這就是為什麽我必須磨練我的技能。如果妳想結案,妳應該從這件事上學習心理學。

比如妳在判案的時候,要有壹顆無辜的心,不要因為對方的無禮而生氣;妳不能因為對方的話委婉而開心;妳不能因為討厭對方的要求而懲罰對方;妳不能因為同情對方的哀求,就屈尊原諒對方;不能因為自己的事情就隨意結案;

如果妳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壹邊,壹味修行,妳會處處失敗,妳得不到心理學的真諦。"

從“致良知”到“修行”。這才是修行的真功夫。

稻盛和夫認為,在工作中練習是鍛煉靈魂、改善心靈和培養人格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在努力的時候,用工作來磨練自己的內心,提升自己靈魂的層次,點亮自己的良心。

前兩天和壹個朋友聊天,他事業很大,愛看書。他說做同事比做朋友更難。只要朋友有意思,做同事不僅僅是認可妳的價值觀,更是認可妳的能力。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壹群人等壹個人,公司損失很大。他說人要成長就要做事,讀書也是。如果有問題和方向,可以看書,靈活運用。這些說法有道理。

我之前單位的老板管理著四萬多人,十幾年來每天都有很多會議和事務,成就了我今天的事業規模。有人說企業家是苦行僧,不然做不了這份工作。太無聊太辛苦。他們為什麽能堅持下來?這是練習。就像我朋友說的,很多人不練,但練得比很多人好,而很多人嘴上說著“練”,做事卻太囂張,完全不專業,根本無法共事。關鍵是是否符合“道”,是否被實際運用。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壹個固定的標準來為我們的生活下定論。但是人都有壹顆向上積極的心來驅使自己努力,提升自己,過完整的人生。這是實踐的基礎。如果壹個人有且只能有壹種身份,那就應該是“修行者”。修行沒什麽神秘的,就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六祖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死後求菩提,猶如求兔角。”這是事實。很多人推崇這樣的態度:“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都是這個意思。非常好!

所以大家都在說“工作就是實踐”,卻很少有人解釋背後的道理。這是壹件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可以激勵我們共同進步。總結成八句話,鼓勵妳!

1,我們要知道人不是孤立的,我們的壹舉壹動都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妳買壹個包,可能是半個世界的工廠,生產,供應,運輸,最後到達我們這裏;妳吃壹頓飯,從種植到收獲,到購物,到做飯,背後都有無數人的辛苦。如果只用“錢”來購買和評價別人的勞動,那就太膚淺,太善變了。工作就是用自己的勞動來回報和感恩。這是等待的正確方式。放棄工作,不思承諾,獨自修行,只求個人解脫,在人間,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在人間,是在斬斷自己的人脈。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心臟被取走了。工作是建立良好關系的機會。從生存到生活,到生活,從家庭到全社會的人,讓工作惠及更多的人。當壹顆感恩的心去了最多的人,我們的幸福感會增強,煩惱會淡化,然後我們的人生寬度會更寬。

2.拋棄“妳”,其實沒有“空”。“空”由“有”來體現。沒有所謂的“實踐”,實踐是通過“承諾”來體現的。正如眾生是成佛的平臺,工作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菩薩通過“願力”回來,不舍壹切眾生不回來,就是成全自己的資源。我們在工作中賺取世間財富的同時,也要以此為契機,賺取“合法財富”,成就自己的財富。這就是工作的意義。不要狹隘的定義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做好自己應有的作用。家庭主婦的價值並不比企業老板低多少。從空性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功過並無不同。功德在於心。

3.如果工作只是壹種謀生手段,那就是人生的壹大痛苦。如果只是為了謀生,只需要壹點點工作,不值得也不需要我們付出這麽辛苦。工作是生活的必需品,因為它是壹種合理的生活方式。在西方,壹周工作五天,休息兩天,這就是所謂的星期天。這是壹種有序的、道德的生活。在佛教中,“壹日不勞動,壹日不吃飯。”或者有雲:“辛苦壹天,睡壹天。”壹天的勤奮是壹種體貼的安慰,所謂“心安理得”。又有雲,“盡己所能知天命”,盡己所能就是天命。而且,反對工作和愛好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因為它造成分裂。“需要熱愛工作”和“工作就是工作”這兩種說法並不合理。不是愛,就是離別。工作是壹種承諾和責任,我們應該視之為理所當然。這是平靜而和諧的。在工作中,我們充滿興趣,而在愛好中,我們是認真的。兩者都是我們的事業。玩,我們是認真的。這很好。

4.做到“勤”與“辱”。不斷進步,不斷創新,是人生最好的狀態。懂得“因之而努力”,不斷審視自己的視野,自己的動力。這就是勇敢和勤奮。我們不是壹個孤島。我們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遇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需要挑戰不可能的挑戰,這就是“屈辱”。在合作中,對他人實行忠恕,不觀察,更註重功德,改變自己的習慣,這在佛教中叫做顛倒自己的“等流”和“續”。如果說我們的“心”是壹股“流”,那裏面就有很多懶惰、膽小、自私的因素。只有“做事”,才能通過壓力和責任來“清洗”。精英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

5.達到“禪定”和“智慧”。真正的決心不是坐以待斃,也不是天生壹心,而是不亂,也就是古德所說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砍柴,睡覺時睡覺。”這就是精神控制、專註和效率的要點。“行、住、坐、臥皆禪”,工作中也是如此。前期精心策劃,中期重點實施,後期及時優化。壹件壹件做,壹天壹天提高,就是“活在當下”。這類作品中“冥想”所帶來的“智慧”是非凡的。“冥想”讓我們從整體和運動的角度隨時觀察,我們有能力區分壹般階段和不同階段,整體和局部,宏觀集體和微觀個體,有能力洞察和做出選擇。看清現實,把握選擇,是工作的智慧。

6、成就個人和集體生活的“警告、決心、智慧”。不懂的人以為“節欲”是壹種限制,懂的人知道節欲是壹種遷就和保護,是歡迎和舒服的。“命由戒定,智由戒定”,所以必須如此。不能控制自己,謹慎獨立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規則的公司不壹定是優秀的公司。有些東西在工作中壹定不能碰,這是我們的保護。佛教最基本的是“殺、盜、淫、狂、飲”五戒,在公司是“勾心鬥角、賄賂、歪門邪道、順陽、迷惑、無所適從”。這時候就不可能有“套”了。我們都知道個體生活,卻不知道集體生活。如果把壹個公司看成壹個集體生命,它應該有自己的“嗅覺、思考和修復”以及“謹慎、決心和智慧”。當這個生命體可以讓這個系統自由運行,個體生命和集體生命完全融為壹體,涇渭分明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獨立和喜悅的存在感,集體也會是壹個越來越大的群體呼嘯前進。這種團隊會有不可戰勝的力量,產生最多的成就者。

7.家庭是道場,公司也是道場。所謂“道場”,就是壹群誌同道合、同願的人壹起修習道術,共同成長的地方。在家庭中,我們應該和家人壹起成長。在公司,要和同事壹起成長。在大家都渴望長大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聊天,爭論,打架。這樣的地方也叫“學習型組織”。

8.大乘佛教中,菩薩收無量眾生,有無量手段,靠的是心的力量。其中,核心是慈悲心,表現為四種手段,即“四射法”——布施、情話、利行為、利同事。工作中也需要“四射法”來練習。布施不僅包括金錢布施,還包括微笑布施和關愛布施,更重要的是“依法布施”,這種布施教給別人工作的方法,自己的經驗和過去的教訓。分享是我們成長最快的方式。熱愛語言,說軟語,善於傾聽和溝通,給予他人共情和鼓勵。工作中的許多和諧實際上會在工作之外產生共鳴。不知道妳有沒有經驗。為了造福他人,我們應該讓他們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利可圖,獲得金錢,並幫助他人爭取利益。不然人家為什麽來幫妳,支持妳,陪妳走?同事只是在壹起工作。當領導不要脫離群眾。這兩天女排的勝利有句話說的很好:“壹起贏,壹起輸。”同心協力,同甘共苦,是對工作最起碼的負責,也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這是基礎。沒有這個,其他壹切都是花言巧語,沒有真正的意義。

本來要寫八句的,又這麽啰嗦。既然是練習,能不能三言兩語說清楚?在這篇文章中,無意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詞匯,這也是因為我不能靈活運用佛教,並不精通。遠非如此。

王陽明臨終時說:“此心明,夫復何求?”這是多麽的開放和瀟灑。工作和承諾不斷地拓展我們的心智,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直到幹凈、舒適、明亮。

但是,我們現在所接受的教育和經驗是,包括書籍對市場的指導,“把握形勢,明道,和卓越的技能”,等等。很多時候,“道”並不明確,只是學會了因勢利導,優化手法。這已經足夠好了。更多的人接受職場進化的觀點。從當驢,如何變成狗,如何克服狐貍的偷襲,躲避豬的隊友,再進化成狼,最後變成威嚴肅然的獅子。這是低劣的,甚至是淫穢的。但這似乎正在隱約成為主流。當工作不是作為壹種承諾,不是作為壹種利己和利他的方法時,這種思想必然會流行起來。

工作的價值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和審視工作的價值和意義。要知道,工作是妳最好的價值背書。不是妳的好身材,不是妳的好家庭。工作是壹個人最光榮的標簽。

工作是最好的練習。反過來說,練習是最好的工作。

只給人提供壹種歡樂的感覺&;啟發性的話。我是賢傑,這是我的關。歡迎妳經常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