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字孟德,別號阿珍。三國時,是越國(今亳州市)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是警覺的和政治的,而任俠是放蕩的。黃巾起義爆發後,曹操以騎都尉的身份參加鎮壓,並轉戰濟南。建安元年(196)迎許縣(今河南省許縣東),授將軍、侯武平等職。從此曹操當政,號令四面八方消滅呂布、袁紹、烏桓,統壹了中國北方。建安十三年(208),登丞相位,領兵南下。在赤壁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後與孫、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建安載王維二十壹年。其子曹丕稱帝,曹操被尊為武帝。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壹起,是繼先秦文學之後的又壹個輝煌時期——建安文學時期。曹操的遺作有《魏武帝集》。?
莊子(約公元前369-286年)?周,字秀,號莊子,蒙城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是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根據老子“天道自然無為”的理論,主張“順其自然,排除人為”。他的哲學思想對玄學、佛教和理學都有很大影響。文章尤其是寓言,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文筆犀利,寓意深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唐玄宗封他為“華南真人”。他的書《莊子》也被稱為南國真經。莊子也是壹位傑出的散文家,代表作有《徘徊》、《論萬物》、《養生之主》等。
包拯?(999~1062)?字熙仁,天盛進士,北宋廬州合肥人。歷任廣東端州縣令、西北轉運使、江寧瀘州知府、開封知府、禦史監、大理寺判官、天丈閣侍郎、龍圖閣學士、大學士、樞密副使。他死後,人們稱他為蕭肅和包公。任開封府尹時,以清廉、執法嚴明、不畏權貴著稱。他說“他沒有關節,他有閻羅養老”,這是壹代清官的風範。包的奏折有10卷。事跡在民間流傳已久,多為小說、戲劇。元雜劇有《周琛探秘》等劇目。今天在合肥有包公廟和包公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