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壹,也被稱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
來故宮的遊客不僅驚嘆於裏面宏偉的建築,相信很多人對故宮的井也有著深刻的印象。
導遊介紹,故宮共有大小井72口,分布在故宮的不同地方。
但是據說皇宮裏的人從來不喝井裏的水。原因是什麽?既然不喝酒,挖那麽多井有什麽用?
1.故宮地下水水質不好,清澈;水的味道略苦,皇帝不喜歡。
故宮以西約20公裏處有壹座玉泉山。玉泉被稱為“天下第壹泉”,那裏的水從地下奔湧而出,從石頭的縫隙中湧出。
泉水從巖石縫隙中湧出,陽光像白玉做成的彩虹壹樣閃耀。古人形容為“玉泉垂虹”,被定為“燕京八景”之壹。風景很美,泉水更好。這裏的泉水清澈甘甜,水質難得。
清朝乾隆皇帝下班後經常光顧這裏,嘗過壹次就難忘。
乾隆皇帝為了檢驗這泉水的水質,特地命大臣對附近數百裏內的泉水水質進行比對,即用銀制的小桶將水樣逐壹稱重。
結果玉泉山每鬥泉水只有壹兩,比其他地方的泉水還輕。這說明裏面雜質少,水質自然優越。
因此,乾隆把玉泉水作為朝廷的專用飲用水,用這裏的水做飯、炒菜。
即使出國旅行,乾隆爺也要大臣給他配備幾十輛水車,以便隨時喝上玉泉水。
第二,故宮的井是消防水源。
故宮的建築大多屬於木結構,壹旦發生火災,將很難清理。而且故宮面積很大,就算戒備森嚴也會很稀疏。即使預防了人為因素,自然災害也很難預防,建築物壹旦遭到雷擊就會起火。
明代,故宮發生了三次火災,損失嚴重。
1421年(永樂十九年),故宮發生火災,前三大殿被燒毀。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故宮失火,前三大殿、奉天門、武文樓、午門全部燒毀。
1597(萬歷二十五年),故宮發生火災,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三殿(幹青宮、交泰殿、坤寧宮)被毀。
清朝順治年間,又發生了幾次火災,燒毀了紫禁城的炮房和倉庫。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宦官職責不當,皇宮再次失火。
為了及時滅火,內務部下令在故宮挖更多的井,那72口井負責滅火。
第三,井裏發生了太多事?那又怎樣?物質
故宮是皇帝的天堂,卻是大多數人的地獄。
尤其是那些宮女,年輕時離家,老了才能出宮,壹生最美好的歲月都浪費在宮裏。不僅如此,她們還會被嬪妃毆打,被王公騷擾,有時還會成為嬪妃權力鬥爭的工具和犧牲品。忍無可忍的時候,宮女就會投井自盡。
故宮建了這麽多年,無數人投井自盡,內務部也懶得打撈。
除了宮女,有的妃子也會變成井水鬼,有的會自殺,有的會被殺。
明朝被李自成攻破的時候,有的妃子被崇禎殺了扔進井裏,有的為了避免恥辱,主動投井。慈禧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前就匆匆離開了北京,逃跑前還把光緒心愛的公主扔進了井裏。
封建王朝,權力鬥爭激烈,皇宮是權力鬥爭的中心,後宮是硝煙彌漫的戰場。明朝時,為了迫害對手,有的嬪妃在井水中下毒,有的則在井水中放入避孕或流產的藥物,使得原本供飲用的水井大量冒煙。
要知道地下水是相通的。如果井裏有屍體,或者井裏放了什麽有害物質,故宮的井水就會被汙染,沒人敢喝。皇帝的命更寶貴,不敢喝故宮的井水。
所以故宮雖然有70多口井,但是裏面的水沒人敢喝,主要是用來滅火的。此外,那裏的井水還可以用來澆花,在洗澡和打掃衛生時起到除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