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裏,每時每刻都能聽到對自己心情的感受。“抑郁”可以是男女共有的。這個詞其實很多年前就有了。據說最早出現在清華。這並不真的意味著說話者心情不好。說話者可能剛剛吃了壹頓大餐,擔心體重增加。“抑郁情結”是校園群體心理亞健康的曲線反映。
2.去和校長談談。
這是電子科技大學校園裏的流行語。和校長聊天是對學校工作更為嚴格的考驗,由持續的熱點——校園民主化演變而來。縱觀這兩年校規頻頻觸礁、多名大學生狀告母校,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這句流行語:壹方面,時代主流話語是人生主題的表達和集中反映,另壹方面,尤其是在重要的社會轉折時期,它往往表達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未來走向,進而通過重構意識形態達到重構規則的目的。
3.魚說:妳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裏...水說:我能感覺到妳的眼淚,因為妳在我心裏...魚說:我要走了,忘了我吧,因為我不該讓妳的世界充滿淚水...水說:我會跟隨,我是鮮活的,因為妳的世界已經存在於我的世界...
不知道有多少作家揉進了這句話,有多少女孩的眼睛被哭破了。這段話最早的擁有者應該是在那個時候戀愛了。到了2004年底,同樣適用於戀愛後的分手。它的流行就像壹股力量,拯救了日益蒼白的校園愛情。
4.我搜索
“百度”和“谷歌”已經被互聯網上的信息瀏覽者和需求者所發現和認可,幾家大型門戶網站也開始建設搜索引擎,如搜狐在2004年年中正式推出了“搜狗”。搜索給我們提供了壹個高速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也滋生了壹批抄襲者,讓任何人抄襲容易,畢業論文難。我該歡呼還是哭泣?
5.下降隱形
“爆眼”已經過時了,會掉的隱形眼鏡至少是“博士點&隆布”級別的(估計10的近視人群中,至少有四五個進大學的時候會戴壹副隱形眼鏡)。其實他們的意思差不多,但是近兩年大學生愛美、追求時尚的精神可以從中看到,大學生高消費也成為了壹個社會話題。
6.佐餐醬紫色
“不要這樣”。這種發音“偏南”的口語,因為讀三個字而流行。這句話正式流行起來應該是在2003年初,是從很多白領在遭受職業寒冬後互相取暖開始的。2004年,大學裏的抑郁癥是“年輕人掌權”的結果,面臨職場壓力的大學生利用年紀小的心理被動地為自己辯護。
7.愚蠢的
大部分時候都寫成ft,是幽幽的縮寫。這個詞在大學BBS上太出名了。無論妳聽到多麽爆笑或啼哭的新聞,看到多麽美好或低俗的照片,壹個ft都可以表達妳所有的反應情緒。於是,壹個人找到了女朋友,高興得手舞足蹈,要求FT;陪女朋友逛街,花大錢買洋裝,要FT;後來被女朋友踢走了,我要ft。反正見面就是ft,天天ft。看似新銳的大學生,在行為表達上千篇壹律,以至於失去了個性。
8.妳不是我的敵人派來和我玩的吧?
2004年初,郝宇憑借《大學自學音樂》壹戰成名,歌詞成為經典。每次有人“惡搞”,被冤枉,考砸了,就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嘲。這和這兩年校園文學的風格有關,有戲謔的,也有調侃的,也有自嘲的,比如《我談戀愛容易嗎》《芳草年華》。這種風格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讓少數立場堅定的精英文人失去了最後的歸宿,淪為民間隱士。自嘲文化的喧囂伴隨著傳統文學的失語,將繼續翺翔在精神的天空之上。
9.運貨單(freight bill)
總的來說,它代表著吃和聚,但因為是腐敗的拼音前綴,所以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要表達深刻的含義。物質的發展誘發人的各種欲望(大學生不可避免)。它的主要行為路徑是把壹切都文本化、商業化、艷俗化,每個人都開始為了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理訴求而生活。本刊曾連續發表兩篇文章,指出校園政治已經成為社會政治的預演,其中不少黑幕不容小覷。好在FFB是最新的時尚,反腐在校園積聚了民間力量,很受歡迎。
頂端
年輕才知道,表示支持,脫胎於論壇,是典型的形象話語。事實上,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影像捕捉的。八九十年代,聽港臺流行歌曲,癡迷崔健搖滾,讀瓊瑤、金庸、三毛、王朔,看馮小剛賀歲片,流行文本以強烈的視聽或宣泄重塑大學生感官。現在,跟帖已經成為壹種生活方式,民眾對民眾言論的支持宣告了消解影像、軟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初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