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按摩哪些穴位對身體有好處?他們在哪裏?有什麽影響?壹般需要多長時間有效?
穴位按摩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常用“長壽穴”:壹個是湧泉穴,壹個是足三裏穴。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補髓、補腎壯陽、壯骨的功效。腎臟是負責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器官。腎精充足,才能正常發育,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黑,性功能旺盛。反之,腎虛精虧,記憶力受損,腰膝酸軟,行走困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位於足底,手掌前三分之壹處,凹陷處為足趾屈曲時。每晚睡前盤腿而坐,雙手按摩或彎曲手指按壓兩側湧泉穴,每次50至100次為穴位感到酸痛。足三裏穴位於外膝以下10 cm處。用手掌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在末端。足三裏穴是胃經的主穴。胃是人體的“餵食倉庫”。只有把胃裏的食物及時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官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才能健康、精力充沛。因此,胃的消化質量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足三裏可以擔負起這個重任。每晚用指關節按壓足三裏,不僅能補脾胃,促進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永葆青春。穴位按摩是治病救人、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好方法。每天早晚按摩壹些長壽穴3~5分鐘,會收到更好的保健效果。中醫認為,經絡是恢復疾病、逆轉衰老的快速通道。根據穴位的道理進行針灸或按摩,可以明顯增強和激活五臟功能,調節體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最終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任脈和督脈是統帥陰陽氣血的總匯,所以任脈上的關元、氣海、中脘和督脈上的百會、命門都有補腎益氣、延年益壽的作用。此外,背部脊柱兩側有俞穴,中醫稱之為“臟俞穴”,可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三陰交、合谷、曲池、內關、委中、成山、太溪等穴位,可以調節內分泌功能,平衡免疫系統,健脾胃,對延年益壽也有很好的作用。這個長壽穴不僅分布在任脈、督脈,還分布在腎、膀胱、脾、胃、大腸經等經絡中。關元穴(丹田):位於臍下四橫指處。此穴是任脈全身力量的重要穴位。經常指壓、按摩刺激,有滋養元氣、調理氣血、補腎益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腹痛、腹瀉、便秘、陽痿、遺尿、頭暈、失眠、痛經等。氣海穴:臍下1.5寸。人的生殖泌尿系統多頒布於腰胯,氣海為生命之海,元氣所在,可加強元氣。刺激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對治療盆腔血流不暢引起的便秘、尿急、閉經、前列腺肥大、水腫、腹瀉等胃腸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中脘穴:肚臍上方4寸,胃正中。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中脘具有和胃健脾、補中益氣、降逆散結的作用。適應癥包括嘔吐、腹脹、腹瀉、胃下垂、急性梗阻和消化不良。百會穴:在頭部的正中央,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交匯點,也稱諸陽匯合處,是長壽的重要穴位。刺激頭頂可改善大腦血液循環,調節大腦興奮狀態,有補陽益氣、清腦安神的作用。這壹點不僅有利於健腦,對全身健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用於治療頭痛、神經痛、記憶力減退、低血壓、中風、暈厥、失眠、脫發、脫肛、胃下垂等。高血壓是禁忌。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這壹點是生命力的根源,“五臟的殷琦,否則它不能得到滋養五臟之陽不發。“因此,按摩刺激命門能有效地促進氣血循環,調節心腎功能,平衡陰陽,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機制,是強腎固精壯陽,強腰壯脊的重要穴位。對陽痿、遺精、痛經、白帶過多、急慢性腎炎、支氣管炎、腰痛、肺氣腫、肺心病、慢性結腸炎有壹定的治療作用。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與命門穴平齊。腎是全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長發育、疾病衰老都與腎氣的盛衰直接相關,強腎則精氣充盈。按摩兩側腎俞,有滋陰壯陽,補腎,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聰耳的作用。適應癥:腎炎、腎絞痛、慢性腸炎、陽痿、腰痛、頭暈、耳鳴、習慣性便秘等。支石穴:第二腰椎棘突下3寸,屬足太陽經,是督脈上靠近命門、腎俞的重要穴位。按摩拍打此穴,有補腎壯腰壯陽的作用。可用於腎病、腰痛、胰腺炎、膀胱炎、痛經、早泄的輔助治療。三陰交穴:足內側踝尖有3寸骨陷者中。三陰交穴是脾經、肝經、腎經的交匯點,故稱三陰交穴。具有健脾和胃、疏肝補腎、通經活絡、調理氣血的作用。主治:腎虛陽痿、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小便不利、中風偏癱、精神不振。合谷穴:位於手背,又稱“萬能穴”,是全身四大通用穴之壹(足三裏、委中、列確、合谷穴)。具有清熱解毒、理氣開竅、平衡免疫系統、增強機體防禦能力的功效。按摩此穴對呼吸、血液、內分泌、消化道都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可防治面癱、頭痛、牙痛、上肢癱瘓、腸炎、神經衰弱、糖尿病、便秘等多種疾病。曲池穴:肘關節彎曲90?在肘部水平頭部和肱骨外上邊緣內緣之間的中點。此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經絡、祛風解表、清熱降壓、調和氣血、和胃通便的作用。可用於防治外感發熱、咽喉腫痛、上肢癱瘓、中風偏癱、肘背痛、胃痛、便秘、頭暈頭痛。早晚按摩此穴,可祛風邪氣,提高免疫功能。內關穴:手腕橫線上2寸,屬於手厥陰經,是人體八脈交會穴之壹。具有理氣安神、寧心安神、寧胃降逆、寧心抗癌、扶正祛邪的作用。它是調節五臟六腑,調節人體呼吸和內分泌,促進氣血交匯和循環,增強五臟六腑功能的器官。是治療急癥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按摩2~6分鐘,可緩解胸痛、胸悶、心悸、失眠、胃痛、嘔吐、呃逆、運動性休克、酒精中毒、暈車等急性病。衛中穴:在膝關節的後部,窩橫紋的中心,屬於人體四大總穴之壹,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具有舒筋活絡、調節內分泌、強腰益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中暑、消化不良、急慢性腸胃炎、痢疾、丹毒、膝關節炎、早期癰。承山穴:位於小腿正中(即用力伸直腳尖,使足跟擡起時小腿出現“人”字溝),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具有醒神解痙、疏通氣血、強健肌肉組織、增強足部力量、抗疲勞、延緩衰老的作用。適應癥:腓腸肌痙攣(腳抽筋時可用手指按壓緩解)、痔瘡、坐骨神經痛、脫肛、偏癱、跟腱炎等下肢疾病。太溪穴: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屬於足少陰經。它就像人體中的壹個穴位,有喚醒心靈的作用,對意識不清、咬牙切齒的癥狀見效最快。主治:高血壓、腎炎、膀胱炎、糖尿病、便秘、遺精、陽痿、耳聾、牙痛、肺氣腫、神經衰弱、下肢癱瘓、慢性腰痛等。足三裏穴:膝蓋以下3寸,脛骨外側壹橫指。足三裏是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具有陰陽雙向調節的作用。都說“老是按足三裏,不如吃老母雞”。特別是能調節胃腸功能,起到和胃健脾、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肚子疼的時候,只要按這個穴位3~5分鐘,馬上就能緩解或減輕疼痛。可用於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頭痛、失眠、下肢癱瘓、偏癱、神經衰弱和全身疲勞。湧泉穴:是腎經在腳底前1/3凹陷處的起點,此處經絡之氣如泉湧,故有“生命之泉”之稱。腎經是顯示人體活力的經絡,主骨生髓。通過大腦,可以開導耳朵。湧泉有降血壓、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滋補元氣、開竅安神、強筋壯骨、祛病延年的作用。關註人體健康長壽是很重要的壹點。可用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腎病、頭痛、失眠、暈厥、便秘、失音、足底疼痛、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