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惑和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以下是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總之,網絡是壹把雙刃劍。我們應抓住機遇,接受挑戰,探索網絡環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1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課題組於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對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受試者是江蘇省兩所大學的學生。* * *發出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8份,回收率為91.60%。通過師生座談和文獻檢索,對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1.1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主要以聽音樂、看視頻、查資料、看新聞為主,部分女生更喜歡網購,部分男生更喜歡網遊。長時間上網後,52.0%的學生會感到壓抑和郁悶。49.3%的學生早上會覺得不願意起床,覺得坐立不安;有40.4%的學生懶得見人,覺得無聊;29.5%的學生有焦慮情緒,25.5%的學生沒有不良情緒。此外,72.2%的學生遇到過網上走虛假信息的現象;56.3%的學生發現在網上有攻擊、侮辱或誹謗他人的行為;49.3%的學生遭遇過網絡詐騙。根據課題組的調查分析,網絡給學生的學習、交往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樂趣,為準社會化成員開闊了視野,但也可能導致大學生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質的變化。壹旦走向極端,必然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很可能導致網絡依賴、自我迷失、自我孤立、責任感下降、安全焦慮、人格障礙等各種心理問題。網絡世界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觀念,使得很多大學生失去了判斷是非的標準,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壹定的影響。

1.2網絡分析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課題組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學生自身。當代大學生雖然個人學習能力很強,但往往缺乏合作意識,不能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特別是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中的棘手問題或困難時,往往缺乏自己的主見,選擇利用網絡解決問題,卻不能正確利用網絡處理問題,誤入歧途。因此,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2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網絡使人們的活動從現實世界擴展到虛擬空間,人們的思想價值體系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面臨考驗。因此,要全面正確地認識網絡技術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增加影響力[1]。2.1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課題組發現,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相比,73.8%的學生對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表示支持和贊同。通過網絡這種豐富快捷的媒介,學生可以擺脫客觀的束縛,大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與網絡的互動提高自我審視意識,從而發現和解決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虛擬環境中,個人信息的私密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點,使得大學生“網民”在網絡中的角色自由而隱蔽,有利於讓他們敞開心扉,把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東西“吐”出來,從而使咨詢和治療更加有效[2]。2.2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需要。課題組的調查顯示,35.4%的學生覺得網絡教育是免費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課;25.8%的學生認為與傳統教育相比,網絡教育在觀念上有所創新,方式上有所新穎。網絡世界有許多優勢,如豐富的科技知識,獨特的交流方式,快速訪問等。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主性、靈活性、隱蔽性和資源享用性等優勢,呈現出開放性高、覆蓋面廣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在網上自主接受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2.3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數據顯示,截至2012和12年末,我國網民總數達到5.64億,手機網民占網民總數的比例達到74.5%,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力軍。網絡生活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因此,為了使他們健康成長,有必要正確引導大學生使用網絡輔導。

3 .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應對策略

3.1改革傳統教育,發展在線教育傳統教育的文化氛圍主要是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現在和新興的在線教育是互補關系。要善於將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進而對大學生進行網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動教育,使學生正確運用網上知識。3.2更新教學觀念,在線課堂網絡中開辟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大學生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能力。通過網絡心理課堂向大學生傳播正能量,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網絡課堂教學的作用,將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世界,提高識別信息的能力,引導學業指導、就業心理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3.3開展網上調查,加強心理測試,建立網上心理測試平臺,旨在正確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因此,新生入學時,可以通過心理測試、談話鑒定等方式建立學生檔案和監控機制;開展網上心理健康調查,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避免減少校園危機事件。3.4利用網絡平臺提高教育效果,加強心理網站建設,開設“在線咨詢”欄目、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專欄等。在網站上倡導正確的上網行為,引導健康的上網心理;設立網上心理咨詢室,通過博客、微博等網絡形式與學生交流,緩解學生心理壓力;通過舉辦網上心理沙龍,開設網上心理論壇,對學生的心理困惑和情緒困擾提供有效的幫助。建立專用QQ,進行個性化輔導,使雙方以朋友的心態相互交流,獲得的信息真實,更能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況,有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總之,網絡是壹把雙刃劍。我們應抓住機遇,接受挑戰,探索網絡環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

1,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研究,劉大偉大連理工大學2006-05-01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高校2012級新生為例廖秋梅湖南農業大學2013-12-01。

大學生心理健康範文二: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活躍、最有活力的群體之壹,心理健康素質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音樂療法是壹種新型的心理療法。結合音樂,可以更好地降低人的心理防備,營造良好的氛圍,在預防心理困擾方面非常高效。本研究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大學生認為音樂對心理健康有調節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音樂療法

1.介紹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在社會中處於特殊的地位。正是因為大學生處於這樣壹個特殊的位置和時期,也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相關調查[1]顯示,因心理疾病輟學的大學生人數占輟學學生總數的54%,28%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近10%的大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我國提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為[2]: ①智力發展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2穩定情緒。雖然會有悲傷,迷茫,失敗,挫敗等。,不會持續太久;③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④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和理解他人,取長補短,友好包容地與他人相處;⑤穩定和諧的人格能有效地控制和調節壹個人的人格傾向和心理特征;⑥適應不同情況的能力。情境壹般指個人行為發生的真實環境和氛圍,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廣義上講,它指的是社會歷史進程、國際形勢等。狹義上是指個體從事心理和行為活動的場所和氛圍,以及對接觸對象的態度、情緒和期望,如考核、演講、競賽等場合。狹義的情境受到廣義情境的制約和影響。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在不同的時空和各種情境中調整和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心理潛能和優勢,取得事業上的成功。⑦有適應各種自然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為了某些需要,應該具備在各種自然環境中生存的能力。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音樂療法是壹種結合音樂治療心理問題的新方法。它是20世紀以來在歐洲興起的壹種心理療法。在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治療。國外有壹類人叫靈魂歌手。他們通過音樂來表達和影響人們的情緒。音樂療法側重於音樂對人的引導作用。有研究表明,當音樂的節奏與人的心跳壹致時,人體會分泌出大量的激素,對放松人的神經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是壹種通過引導自己,讓人體自己治療自己的療法。那為什麽不叫音樂指導,叫音樂治療呢?我想,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4],“正如我們今天仍然說‘日出’和‘日落’,雖然我們完全知道太陽既不升起也不落下”只是壹個習慣問題,對事情本身沒有本質的影響。音樂是壹門藝術,它承載著人的情感,對人的心理調節和治療起著非常有效的作用。國外很多人會用音樂來治療癌癥患者。音樂是調節人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國外的醫生會選擇音樂來治療癌癥患者。音樂容易被接受,有效降低心理防線,幫助精神困擾者解決心理問題。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湖南城市學院音樂學院大壹、大二、大三學生,隨機抽取200名學生。

2.2調查工具: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自編問卷《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2.3目的:了解大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及產生心理困擾的原因。

2.3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87%的大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存在心理壓力,51%的被調查者在心情不好時無所事事,而其中壹部分人會采取大聲喊叫、大量運動等措施來緩解壓力,改善心情。98%的受訪者認為音樂可以調節心理健康,給人帶來快樂。

標簽

音樂療法是時代的產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基本解決了傳統心理幹預方法遇到的問題,更容易被接受。在大學生中用音樂療法代替傳統的心理幹預,既滿足了大學生的需求,又能在大學生中迅速傳播,在預防心理問題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參考資料:

鄭好。論音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南京藝術學院,2010。

[2]魏巍。論音樂教育在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D]。曲阜師範大學,2009。

[3]劉沛。音樂教育——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歷史視野與前沿課題——理論背景與研究案例[J]。第三屆全國音樂心理學研討會論文集,2008+0438+0。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438+0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分析:

1.大學生心理健康範文

2.大學生心理健康試卷分析

3.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集

4.大學生心理健康範文

5.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分析

6.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約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