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醫養生需要符合自然的特點。既要克制陽氣,防止陽氣耗盡,也要幫助陽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註意日常生活,保養陽氣。
很多人會因為妳的陽氣在逐漸減弱而感受到秋天的不足。
這個時候就要扶陽,從而養心養筋。陽光滿滿的時候,妳會精力充沛,神清氣爽,身心放松。
秋分過後,陰氣漸重。
◆經常熬夜容易傷害人體的陰氣,所以要調整作息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陰陽的變化。
◆臥室要多開窗通風,註意空氣流通,但不要開著窗戶躺著。及時存放涼席和電風扇。
◆秋高氣爽,也是鍛煉身體的好時候。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調動人體的陽氣,還可以緩解秋乏。而且還能改善不良情緒,從而改善秋天的憂傷。但這個季節,陽氣正處於收斂階段,所以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消耗陽氣。
秋天容易傷面。從秋分到初霜,天氣漸冷,涼風習習。
中醫認為,寒邪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肺既與人體的肌表相連,又與易受邪氣侵襲的臟相連。
因此,寒邪容易侵入肺和肌表的陽氣,產生惡寒、發熱、鼻塞,甚至咳喘。所以這個時候要根據室外氣溫變化增減衣服,不能盲目追求“秋凍”。
運動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風中逗留,以免受涼,傷害身體。
秋天萬物雕零,最容易讓人感到悲傷。
悲傷是人正常的情緒變化,中醫認為是肺的生理功能的體現。對於外界刺激耐受性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障礙。從而出現抑郁、意誌活動下降等癥狀。
《黃帝內經》告訴人們,秋天要保持精神和情緒的平靜平和,控制情緒,使之平靜自然。
好心情是治病的良藥,壞心情是致病因素。
這樣也可以緩解秋季抑郁癥對心情的不良影響。
預防秋燥是秋季飲食不變的主題,但秋分的“燥”屬於“涼燥”寒氣會與燥熱相結合,導致惡寒而不出汗,鼻塞咽幹,咳嗽頻繁而無痰。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吃溫性食物,防止幹燥,如杏仁、蜂蜜、熟梨等。
此外,還需要補充水分,尤其是溫水,堅持多喝水。量可以壹次少量,頻繁引入。永遠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秋分快到了。妳準備好了嗎?祝妳時時平安,四季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