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養生俗語叫“春吃花,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除了觀賞價值,花還有許多保健功能。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醫生介紹了8種花卉的保健功效。
1.迎春花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梅花。廖夏雲醫生介紹,迎春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尿熱疼痛等。可外用治療惡性瘡毒和跌打損傷。需要註意的是,風寒感冒人群和經期女性慎用。
2.國槐
國槐又名金腰樹、枋湖、槐樹、槐花。槐米可以做成槐米,可以用來做槐米小籠包、槐米餃子、槐米煎餅、槐米炒雞蛋、槐米粥等山珍海味。
王醫生說,槐花的主要功能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可用於治療便血、痔瘡、血痢、崩漏、吐血、鼻衄、肝火、目赤、頭痛、頭暈。如《醫林簡編》中記載其能“宣肺、瀉心火、清肝火、強腎水”。在《本草求原》中被稱為“涼血藥”。肝火旺盛的乳腺增生患者,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使用槐花進行食療。需要註意的是,脾胃虛寒者慎用。
3.梅
李萍中醫表示,入藥的梅花壹般為青萼梅,有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三大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抑郁心煩、肝胃氣痛、梅坑氣、瘰癧、瘡毒等癥。
4.玫瑰
楊曉慧博士說玫瑰有“花中皇後”的美譽。中醫認為,玫瑰花有疏肝解郁、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中醫認為,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也是女性調理氣血的黃金時期。肝郁氣滯的女性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綠萼片、玫瑰花等配制的草本花茶進行調理。玫瑰花雖好,但其香味易耗氣傷陰,氣陰不足者慎用;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出血患者、孕婦、月經過多者也應慎用。
5.菊花
呂潔醫生說,菊花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因為“只有菊花的苦味,才能吸收虛陽,使其回到下層”,所以自古以來就是眼科的重要藥物。菊花通常分為三種:菊花、黃鞠和野菊花。黃菊花和白菊花都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略弱,更擅長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散熱性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味苦,清熱解毒力較強。需要註意的是,《本草顏回》中已經提出,氣虛胃寒、食少泄瀉之癥,宜少用。
6 .茉莉花
中醫黃子惠說,茉莉花味甘甜,性溫,有安神的功效。茉莉花雖然性溫,但能清虛火。如清代專著《本草熱心》中記載,它能“清虛火,除寒積,治瘡毒,消疽瘤”。肝郁氣滯、疼痛的患者也適合服用茉莉花,它具有現代醫家王怡仁所著《新人參飲片》中提到的“平肝解郁、理氣止痛”的功效。
茉莉花也有食用價值,比較常見的是茉莉花炒雞蛋。需要註意的是,茉莉花炒之前,要焯水,否則會有很重的苦味。焯水後,應立即用冷水煮沸,然後輕輕擠出苦水,以保持花體完整。蛋液裏加點白酒味道會更香,用涼開水煎的雞蛋會更嫩。
7 .金銀花
金銀花也被稱為銀華,花雙,二花和二寶華。黃子惠醫生說,這種花具有清熱解毒、涼風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癤、喉炎、丹毒、熱毒痢疾、風熱感冒、熱病發熱。金銀花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清熱解毒的外科良藥。《鏡月全書》記載它“味甘,氣平,性微寒”。擅長解毒,是治療癰腫瘡癬楊梅風濕的重要藥物。未中毒者可散,中毒者可崩。“需要註意的是,脾胃虛寒、寒氣不足、瘡瘍流膿的人應避免服用金銀花。
8 .牡丹花
廖夏雲說,芍藥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牡丹皮,常用中藥,牡丹植物的根皮。有的地方會把牡丹花做成各種食品,比如牡丹花糕、牡丹露等。中國自古就有吃牡丹花的歷史。清代文獻《楊曉璐》記載:“牡丹花瓣可以煲湯、泡蜜或鹵煮。”牡丹花的吃法有很多。需要註意的是,某些類型的月經過多和孕婦不宜服用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