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出現了感冒怕冷的癥狀,這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
中老年人的繼發性怕冷癥,壹定和她所患的疾病有關,就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體內疾病產生的熱量不足,久而久之,也會導致陽虛。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底穴位,位於第二、三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壹處,在足前凹陷處。它是全身俞穴的最低點,也是腎經的第壹穴。
《黃帝內經》說:“腎出於泉,泉滿於心。”意思是說,腎經之氣就像源頭之水,來源於足,傾瀉而出,灌溉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部位。
足三裏
足三裏是強身健體的通用穴,長壽穴。艾灸足三裏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血液供應,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頸部下端,在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如果突出的骨頭不明顯,就讓病人活動頸部,不動的關節是第壹胸椎,大概是肩膀水平。
屬於督脈,具有疏通督脈、行氣的作用,承上啟下。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發燒,癲癇,頸椎病,也是首選治療大椎,都是治療感冒疾病。那麽大椎在上焦,大椎也是治療寒性疾病的首選。
命門穴
補腎壯陽灸命門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所在,生命之本。臨床上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為四肢冰冷,下半身清谷,或五更出血,男性陽痿早泄,女性宮寒不孕,舌淡,脈遲。
因此,長期艾灸命門、大椎穴,可以提高督脈的陽氣,艾灸大椎穴、命門穴,補充督脈的和陽,補充命門,對男性隱藏的生殖本質和女性子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艾灸命門穴對各器官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萌動、促進的作用,所以艾灸命門穴就是促生之火。
神闕穴
臍窩中間,穴位位於人體腹部,臍帶中央。主要用於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脫、屍厥、風癇、乏力、臍周腹痛、浮腫、脫肛、腹瀉、便秘、尿失禁、淋證及女性不孕癥。
神闕(即肚臍)是氣和、氣府、氣器之穴,任脈交會之處。此穴是任脈上經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中起著溝通上下的作用。
都說艾灸神闕溫暖全身,艾灸神闕有溝通上下經絡的作用。而且艾灸神闕穴還可以治療胃腸疾病、婦科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所以陽虛體質艾灸神闕穴可以很快改善,也就是艾灸神闕穴可以打通經絡。
五個穴位不需要壹次性艾灸,只要循環艾灸即可。只要在冬天堅持艾灸這些穴位,完全可以解決妳的寒性體質,很好的補充元陽。
冬季養生,艾灸是個好辦法,尤其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