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在秋冬季節應該註意什麽?
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的季節。當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時,往往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血栓形成和中風。應註意高血壓等原發病的治療,註意突然頭暈、劇烈頭痛等先兆癥狀。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的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雖然秋天不像冬天那麽容易引起疾病復發,但是忽視秋天的季節性特點也是很危險的。萬物生長有規律,可謂“春夏秋冬藏”。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要保養體內的陰氣。氣候變冷,就是人體內陽氣收斂,陰精藏於內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精。現代社會,由於空調的廣泛使用,冷暖的漸變往往不容易立即感受和體驗,人在變暖後也很難不感冒,所以感冒壹般比較常見。對於年輕健康的人來說,可能不會造成大問題,但是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這方面也有所不慎,就很容易導致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首先要註意秋冬季節氣候的變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壹是要對自己的疾病有充分的認識,避免低估自己心目中的“敵人”,必要時給身體“加油”,及時調整和補充。第二,要重視和了解自己的情況。要及早就醫,不要在這方面偷懶和僥幸,否則會因小失大。第三,要減少冷暖交替的頻率,尤其是從溫暖的環境到寒冷的環境。此外,秋冬季節氣候幹燥,是各種呼吸道疾病和多種呼吸道感染的多發季節。過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心病由長期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肺氣腫等)引起。).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冬季節應註意治療原發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等。,還要註意以下事項:第壹,中醫認為治未病,“正氣存內,邪不可為”,預防各種感染是心力衰竭的首要原因。由於心力衰竭患者抗病能力差,應特別註意感染。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深秋應避免適度的體力活動或過度運動,以減輕心臟負擔。第三,情緒不要過度激動。西醫認為,情緒激動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臟負擔加重。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內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第四,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有“燥主秋時節”的說法。進入深秋季節後,很多人都出現了“秋燥”的癥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皮膚幹燥、咽幹唇燥、鼻出血、幹咳少痰、心煩、便秘等。輕度者可通過吃梨、蜂蜜、芝麻等潤肺滋陰潤燥的食物來緩解。如果以上癥狀嚴重,就需要中藥了。第五,出現心律失常時,如房顫、房撲等,要盡早治療不能濫用心血管系統的藥物。用藥要嚴格遵醫囑,因為有些藥物會抑制心肌收縮力,如普萘洛爾、倍他樂克、利血平、奎尼丁、維拉帕米等,要註意。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冬季節應堅持服用治療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藥物,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積極預防感冒等可能加重病情的疾病。在此基礎上輔以中醫治療往往能事半功倍。中醫傳統理論和現代研究認為,心血管疾病位於心脈,病因歸結為肝氣虧損、脾虛痰濁、痰瘀交結,傷及血府。疏肝健脾法、化痰祛瘀法、活血通絡法均可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