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腳中草藥
記者從河南省中醫院體檢中心了解到,如果在冬季堅持每天用中藥泡腳,可以趕走多種不適癥狀。
1.生姜驅寒
生姜屬於中醫辛溫解表藥,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毒副作用小。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腳。
壹般取生姜15 ~ 30g(約半片中等大小的生姜),拍平,放入鍋中,加入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約10分鐘。煮好後,將姜水全部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壹般以感覺不燙為宜)。泡腳時,水不要過腳踝。泡的時候最好搓搓腳。
用姜水泡腳壹段時間後,怕冷的癥狀可以得到壹定程度的改善。
2.肉桂可以消腫
桂皮,又名肉桂、桂皮或桂皮,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都有溫腎壯陽的作用。用它們泡腳可以緩解腎病引起的水腫。
所謂腎源性水腫,主要是腎功能問題或疾病引起的。壹般先發生在松弛的組織,如眼瞼或面部、腳踝、踝部,早晨起床時最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區域的皮膚會導致抑郁。
如果發生腎源性水腫,可以用15g花椒和15g肉桂(壹捏或壹小塊)泡腳。烹飪方法與生姜相同:鍋中加入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約10分鐘。煮好後倒掉所有的水,然後加入適量的冷水至40℃左右。用這種方法連續泡腳,可以起到壹定的消腫作用。
3.艾葉暖肺
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是壹種性平、味苦、無毒的藥物。具有回陽、調理氣血、祛濕散寒、止血安胎的作用,也常用於針灸,故又稱“藥草”。用艾草泡腳還可以改善肺功能,對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咳出白痰的人非常有益。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姜泡腳差不多。壹般將30 ~ 50g(壹把)的幹艾草放入水中煮來泡腳,煮法同上。寒濕嚴重的患者可以每周用艾草泡腳壹次。
還可以用艾草水泡腳,喝壹杯生姜紅棗水(10幹紅棗加兩片生姜十碗開水兩小時)作為輔助,溫肺效果更好。
4.紅花防止凍傷
紅花是婦科常用的中藥,具有活血通經、化瘀止痛的功效。冬天容易凍瘡、皮膚皸裂的人,在初秋使用紅花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取10~15克(約壹把)紅花泡腳,可預防和改善凍瘡。
如果同時用30 ~ 50g的幹艾草和10 ~ 15g的紅花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和減輕靜脈曲張和末梢神經炎。
2.紫蘇葉怎麽泡腳?
紫蘇葉作為壹種中藥,因為是壹種藥食同源的植物,所以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但妳可能不知道的是,紫蘇葉還可以用來泡腳,可以很好的治療咳嗽和哮喘。
紫蘇葉泡腳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熱水中加入壹些紫蘇葉,過壹會兒再洗腳。首先是選擇壹個合適的水溫。太熱的水不僅會傷腳,還可能降低紫蘇葉的藥性。還有,要註意合適的時機。建議睡前用紫蘇葉泡腳,泡腳後直接睡覺,避免泡腳後腳部的活動,更有利於腳部的健康。
下面小編介紹紫蘇葉泡腳的配方:紫蘇葉90g,幹姜10g。用1500ml水浸泡5分鐘,煮沸,將藥液放入洗腳盆中,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再泡腳。可用於治療咳嗽和哮喘。如果患者總是咳嗽或喘息,不妨每天早晚泡腳兩次,每次30分鐘,10天為壹個療程。1療程結束後,每三天開始第二個療程,讓腳部穴位逐漸適應,效果更好。
取艾葉、銀杏葉、紫蘇葉,用布袋包好,放入砂鍋中浸泡數小時,加水約2000毫升,繼續文火煨約10分鐘,然後倒出藥液,放涼或加溫水,調至45℃左右後使用。65438+每天0次,或每周3次。建議藥袋和藥液可以再次加熱,重復使用。適用於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心悸耳鳴耳聾、記憶力減退、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用腦過度的中老年人或年輕人。
人剛涼的時候用紫蘇葉泡腳很有效。紫蘇葉也叫蘇葉。《藥意》中記載紫蘇葉味辛溫,有宣散寒、理氣和營之功,可治寒驅邪。取紫蘇葉3克,荊芥3克(5歲至10兒童用量)。將紫蘇葉和荊芥放入鍋中,倒入四杯水,蓋上鍋蓋,煮沸3分鐘,關火,悶七八分鐘,然後將藥汁與溫水混合,浸泡孩子的雙腳。泡壹會兒,孩子身體會微微出汗。
成年人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比如下大雨的時候,妳在風雨中走,褲子濕了,鞋子全是水。回家後可以用紫蘇葉水泡腳,身體很快就會暖和起來。這也是保養身材的好方法。如果孩子沒有泡腳的習慣,也可以把紫蘇葉的水放入洗澡水中給孩子洗澡,身體很快就會暖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