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龐樸和三種生物的三角學

龐樸和三種生物的三角學

2015 65438+10月9日20時49分,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儒學權威龐樸先生在濟南逝世,享年87歲。

龐樸,文字就像木頭。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化史家、哲學史家和方以智研究專家。致力於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和出土簡牘。他提出中國人的思想是三分統壹而不是二元對立,這是他最有影響的壹分為三理論。

主要著作有《儒家辯證法研究》、《雜草集》、《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白馬非馬——中國思想之辯》、《壹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證》等。

龐樸認為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如果妳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妳就失去了整個民族。

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授予他儒家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孔子文化獎。

“龐樸先生有很強的文化意識。他壹生都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懷有溫暖的感情和敬意。”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表示,龐先生是近30年來儒學復興的主要推動者和領導者。

王學典說,龐樸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儒學研究、思想史和傳統文化的巨大損失,留下的空白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難以填補。

按照世界的真三分來觀察世界,處理問題,就是三分法。——龐樸的《三角學》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四分只能說是三分。——龐樸的“四聖兩帝三分”

“四種形態三分”:

(1)三實,即三者都是實體。(三者之間是壹種相互制約或互補的關系。)

(2)兩實壹虛,即兩實壹虛。(龐樸先生舉了“看不見的手”、“三只腳的雞”、“三只眼的堯舜”等例子)

(3)兩虛壹實。

(4)“頭和尾”。

【編輯認為前三個“三點”是簡單的三點,最後的“正反結合”才是真正的三點法)

“中庸的四種形式”:

(1)A和B;

(2)用A代替B;

(3)沒有a沒有b;

(4)甲乙雙方。

[編者思路:(1)強調矛盾AB的“同壹性”(來自內部的“壹”),而(2)強調矛盾AB的“統壹性”(來自外部的“壹)]

“對立統壹的三種基本方式”:

鮑:A和B這兩個對立的方面是以壹種積極的方式相互聯系的,形成了A和B的統壹體..

超越性:兩個對立的方面A和B以壹種否定的方式相互關聯,形成了壹個非A非B的統壹體。(超越對立雙方。)

導讀:由於對立的特殊性質,其統壹論者以對立的兩方中的壹方為主,來控制對立的兩個方面,形成了A系列ab的風格。比如善與惡,妳不能以“包”的形式統壹,這也是善與惡;也不能統壹為“超”的形式,非善非惡。而是只能以價值判斷,以至善控制和支配善惡,形成既包容又超式的統壹風格。)

【編者按:“寶”與“朝”也可以理解為壹種東西;最終的“指導”可以理解為定性內容的“主導”類型。再如真與假,不能以“包”或“超”的形式統壹,但可以根據價值判斷用“絕對真理”來控制;物質與精神,或者所謂“思維與存在”,也可以以“存在”為主導——這裏的“價值判斷”是“存在世界”的概念——將物質與精神合二為壹,從而消除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野(當然這種分野是無法停止的)】

——中國古代的數以壹開頭,以十結尾,變成了三。說是從壹開始,而不是從零開始,因為知道零是壹個數已經很晚了;最後十,當然,是由十進制決定的。最有趣最值得註意的是鄭裕三。為什麽變成了三個?如何成為三?

所謂數三,是指無論是客觀世界本身,還是主觀世界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開始,或者說從混沌開始。然後它揭示了相反的兩端,或者說它在理解中最先註意到兩端,它是兩個。然後,因為兩端之間有壹個中間,我們知道這個中間,事物的進化是完整的或者是完全認可的,這就叫三。抽象數,即從壹到二再到三,到三,告壹段落。老子說: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是壹個意思。生萬物者,三體現萬物,萬物為壹三。

事實是世界被分成三部分。中間和兩端,原本是通過比較而存在的,因鑒定而得名。人在認識上會有先後順序,事物的存在往往是不同的,但壹分為三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無處不在。

但由於先入為主的二分法,人們習慣稱之為中介,只把它看作是兩極之間的中介環節,或者是事物變化過程中的中間階段;我喜歡強調,所有的差異都是在中間環節整合的,所有的對立都是通過中間階段過渡的;等壹下。也就是說,中國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兩極,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基於它的中介,而忽略了它的中介的基礎和它存在的自性。因此,他們否認了三點的真實性。眾所周知,中間就是中間,和左右壹模壹樣。從它的關系來說,固體是相對的;從它的存在來說,它是絕對的。漢語和漢語的融合是其獨立於左右的表現,絕不是其從屬於左右、依賴左右的結果。

也正是因為先入為主的二分法,人們習慣於認為中間環節是暫時的,會兩極分化,最終歸結為壹個二元世界。眾所周知的說法,如小資產階級大量地、不斷地、每天地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理論,是最經典的。這個觀點很有價值,因為它可以從運動的變化中觀察世界,指出三點的邊界不是死的,而是變化的,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它只是忘記了中間和兩端之間的流動永遠不可能只是單向的。既然中介和兩極之間可以有兩極分化,兩極之間必然會有趨同;當然,小資產階級每時每刻都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每時每刻都在分泌小資產階級;它的動機完全壹樣。要知道,因為運動變化,中間狀態作為中間狀態,必然與兩端處於相對關系中,與* * *壹起形成三段式整體;如果某個段落消失了,就意味著整體已經完全改變,不復存在,任何壹個段落都不可能單獨退出。

還有壹種二分法的觀點,認為中道為惡,必須先除之而後快。那是政治理論中中間派最危險的理論,也是文學中反中間派的理論。這是標準的左翼幼稚病。我們知道,兒童能夠分辨簡單的好與壞,這是從混亂到有序的可喜進步,但兒童還無法辨別好與壞的中間聯系;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中間的往往是多數。從孩子到成人,我們需要經歷壹個艱難的成長過程。願意承認兩派中間中間派存在的合理性也需要壹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