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三多三少”
多喝水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平時多喝水可以增加循環血量,有利於養肝和排泄代謝廢物,可以減少毒物對肝臟的損害。此外,水化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適量喝茶也能提神,比如茉莉花茶。
多吃甜食。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化生之源。脾胃旺盛健康,人才能長壽。而甜食入脾,可以補脾氣,可以多吃,如大棗、山藥等。
多吃蔬菜
冬季過後,大部分人都會出現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如口腔炎、口角炎、舌炎以及春季的壹些皮膚病,所以要多吃新鮮蔬菜,如竹筍、香椿葉、豌豆苗、菠菜、菜花等。,才能有均衡的營養和健康的身體。
春天氣溫變化大,細菌、病毒的活力增加,容易侵入人體。所以,除了隨時增減衣服,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A、C、E等。)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維生素C在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豐富,如獼猴桃、鮮棗、橙子、柚子,以及蔬菜中的豆芽、青椒、西紅柿、菜花、白菜等。
維生素A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某些呼吸道疾病(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維生素A含量最豐富的食物是動物肝臟和牛奶,蛋黃中也含有部分維生素A。多種新鮮水果和彩色蔬菜,如枇杷、櫻桃、菠菜、青椒和紅椒等,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通過肝臟中酶的作用可轉化為維生素A。
維生素E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功能,適量攝入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少吃酸的食物。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生,即肝郁能傷脾,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中醫也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甜味入脾,鹹味入腎等。所以,如果多吃酸味食物(如山楂、檸檬),會使本來就過盛的肝氣,傷脾胃。
少吃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在冬天,食物大多是沈重的,但在春天,它應該變成壹個清晰和淡而無味的食物。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宜少吃,因為油膩的食物吃後容易產生飽腹感和疲勞感。
少吃冷食。
春季不宜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冷飲等生冷的東西。否則寒氣會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等壹系列不適。
此外,根據中醫理論,春季和四月是陽氣上升的時間,壹些慢性疾病在此期間容易復發,如哮喘、高血壓、關節炎等。,所以有慢性病的朋友在飲食上要避免吃發制品,如羊肉、海魚、蝦、海蟹、野雞等。
春菜“新”,嘗鮮有好辦法。
最近有媒體報道,壹斤香椿已經漲到100元。其實春菜很多。這裏有壹兩個。
豌豆苗
時令蔬菜,含有鈣、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具有抗菌、消炎和代謝功能。
春竹筍
號稱“第壹素食”,也有“嘗鮮如雨後春筍”的說法。春筍肥美可口,營養豐富。除了蛋白質,它們還富含礦物質,如鈣、磷、鐵和維生素。新鮮的特別好,炒、燉、煮、煨都是美食。
菠菜
菠菜是壹種壹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蔬菜,但春天是最好的。春菠菜的根青葉紅,鮮嫩異常,最為鮮美。春季上市的菠菜,對排毒和防止春燥還是挺有好處的。因為菠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阻礙了鈣和鐵的吸收,所以要先用開水焯壹下菠菜,再拿出來炒。
豆芽
甜,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可預防壞血病和大腸癌;同時胡蘿蔔素含量豐富,是大豆的兩倍。
韭菜
它味辛,性質溫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但韭菜的纖維多為粗纖維,人體無法吸收,不宜多吃。
櫻桃
被譽為“春果第壹枝”,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櫻桃果實肥厚,鮮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鐵含量尤為突出,是柑橘、梨、蘋果的20多倍,居水果之首。具有補中、養中、健脾、開胃的作用。但櫻桃屬火,不宜多吃,尤其是陰虛火旺者,應忌食或少食。
去遠足的路上小心食物中毒。
隨著溫度的升高,壹些原本無毒或低毒的食物可能會變得有毒或增加。警惕春季這類食物引起的中毒。
壹個是發芽的土豆。土豆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龍葵堿,食用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第二種是冷凍海鮮。春天是海鮮生產的淡季。冷凍海鮮如果存放時間過長或存放不當,容易腐爛變質,所含的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惡臭物質等有毒物質。
三是有毒野菜。春天來了,很多市民外出踏青,看著茂盛的野菜,都忍不住挖壹些回來早嘗。但是,不是所有的野菜都能吃,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如果他們不小心,他們可能會攝入加工不當或有毒的野菜,導致食物中毒。
另外,過敏體質的人也不建議吃蕨類植物,很容易導致過敏。
作者:張福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師)
圖片: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