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阮籍、郭俏嵇康、河內單濤、郭培劉玲、劉晨阮賢、河內向秀、郎協王戎。
首先,竹林七賢不是學術團體,也不是政治組織。在聚集了壹段時間後,他們因為壹些因素自然分了手。他們聚集的時間很短,大概在正始末年到嘉平五六年之內。
壹、嵇康
壹.生活:
嵇康,叔夜,生於魏文帝黃初五年,公元224年生於羅縣。他的祖先本名Xi,祖籍上虞,為避災遷居洛州。洛帝有姬善,故改姬姓。他家祖祖輩輩都是儒家,政治上根基不深,經濟上也不富裕。它只是壹個普通的士大夫家庭的布衣。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是由他的母親和哥哥帶大的。然而,由於家人的愛,他養成了傲慢、任性、直爽的性格。
嵇康學習勤奮。他博覽群書,不從師,知識豐富。他在文化藝術各方面的修養都特別深厚,尤其是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當時是首屈壹指的。他還擅長草書,墨跡被列為草書奇葩。他言辭華麗,擅長寫文章,甚至被認為是巫師。嵇康不僅剛正不阿,才華橫溢,而且英俊瀟灑。他身高7英尺8英寸,長相俊朗,天生麗質,人稱“龍張峰子”,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韻獨特。見之者嘆曰:“肖驍蘇素,爽朗清明”或雲:“蘇素似散風,高而徐夤。”宮扇說:“紀叔叔是個夜行人。閆妍若孤獨,必醉,玉山若崩。”容止。5.
憑借這些內在美和外在美,嵇康在文人中獲得了良好的聲譽。雖然他出身不高,但在二十歲時,沛王曹操的兒子曹林就看中了他,並娶了他的女兒長樂閣。從此成為曹氏親家,成功踏上仕途,被朝廷招為大夫。
嵇康的青春是在曹魏政權相對穩定的時期度過的,這就決定了他早年就有壹種濟世報國的誌向。後來,嵇康變了。他是壹個英俊的男人,但他不註意打扮。他還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墮落者。他說:我壹月十五經常不洗頭,不煩也不會洗澡。他身上還有很多虱子,癢的時候會在任何場合亂摸亂抓。他還喜歡在屋外的柳樹下打鐵取樂。這種表演其實是民間毀人的壹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超脫俗情懷和對名利的蔑視。
正始時期,嵇康在十八歲到二十七歲之間。他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度過了青春。他的人生觀和功名觀在這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他人生的壹個關鍵轉變。
二、吃藥: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吃藥不僅帶來了成仙的希望,本身也是高雅高貴的,無形中提高了人們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吃藥的人以此為榮,不吃藥的人佩服吃藥的人。後來,吃藥似乎成了上流社會的標誌。
嵇康信奉吃藥,他把吃藥納入自己的養生理論。嵇康指出,要引導理性的養成,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壹是“修自然護精神,以全身安身,愛恨不囿於情愫,憂喜不留,身平而無情。”“二、“深呼吸深呼吸,以食養生,形神相親,內外兼修。“所以,取食是導養的重要手段,是長生不老的方法之壹。嵇康不僅在家吃藥,還經常出去采藥。”采草藥的鐘,拿食物來改變她的容貌。“有壹次,他的朋友王烈,壹個草藥醫生,在壹個懸崖斷層上收集了液體鐘乳石,味道像粳米。他們以為是異物,但帶到嵇康時已經凝固成硬的了,再趕到現場,斷層處的鐘乳石也已經復合了。王烈以為是“叔叔壹夜沒相處好。". "而嵇康也頗為惋惜。據有關史料記載,服用寒食粉後,藥物發作會使全身忽冷忽熱,人的情緒會很暴躁。有的人甚至拔刀去追蒼蠅,有的人遇到壹點風吹草動就會拿刀自殺。嵇康雖然沒有達到脾氣這麽暴躁的程度,但他的脾氣在當時看來已經足夠古怪了。而嵇康服用食物的實際效果如何呢?似乎和自己的預期有很大差距。嵇康服食的初衷是養生,緩解現實矛盾,但事與願違,反而火上澆油,讓他在現實矛盾中反應更加強烈。
第三,玄學:
玄學論文中嵇康的作品比阮籍多。嵇康和阮籍有著相同的基本形而上學觀點,但也有壹些不同之處。與阮籍只研究(老子、莊子、易)不同,嵇康試圖用玄學來解釋各種自然、社會、人文、心理現象。
比如《聲無哀樂論》:分析聲音與人類感情的關系。難懂張遼大叔天生好學論:人是否天生好學的分析。膽大妄為論:人類智慧與勇氣的關系分析。難宅無吉兇理論,宅無吉兇理論解釋:宅吉兇分析。養生論與難答的養生論:養生問題辨析。嵇康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不壹定正確,但他敢於辨析和表達觀點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嵇康的玄學理論往往具有強烈的批判性,他提出了“越有名越自然”的命題。這是玄學的核心觀點,所以嵇康的這句話是對儒家的根本否定,是對司馬家的挑戰。但也正是這句話的根本命題,賦予了嵇康的玄學新的積極因素。
第四,文學:
在正始文學中,嵇康與阮籍同等重要。嵇康掌握了詩歌、散文、賦等詩體的創作技巧。從具體作品來看,他對四字體更為熟練,不僅在數量上,而且水平更高。比如《贈秀才參軍》是壹首包含18首作品的組詩。這首詩大概是中年(30歲左右)寫的,但不是臨時作品。詩中可見形而上的理想,如第十五首詩:
我們的部隊在蘭花圃休整,在長滿青草的山坡上餵馬,在水邊打鳥,在長河中釣魚。弘顏壹邊看著南方,壹邊用手彈著五弦琴。
壹舉壹動都有悠閑的步伐。大自然的秘密能被了解,很開心!
如果妳擅長釣魚,妳會忘記魚。英人之死,誰也說不出什麽。
後四句是玄學學者所熟悉的,依然從全詩寫出了獨特的意境。特別是五六句,動感十足,灑脫,虛實相生,飄逸唯美。巧文《論天下新話》中提到,東晉大畫家顧愷之試圖把這兩句話變成繪畫意象,其實並不難。他說:畫五弦琴容易,看彩虹難。看歸鄉,關鍵在於“看”。要表現出這種微妙的表情,真的需要很深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