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壹天所需的營養應該在三餐中平均分配。每餐攝入的熱量應占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不僅要補充上午攝入的熱量,還要為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提供能量,可以更多。所以壹日三餐的熱量,早餐要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那麽,如何安排壹日三餐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中午吃好,晚上少吃”,這種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僅要註意數量,更要註意質量。主食壹般包括澱粉類食物,如饅頭、豆腐、玉米面饅頭等。,以及壹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應適當補充,使體內血糖迅速升至正常或超過正常標準,從而使人精神煥發,能夠精力充沛地工作和學習。午餐要吃得更合適,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糕、豆腐等。,以及魚、肉、蛋、豆制品等副食。,並且要補充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保持在較高水平,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宜清淡易消化,至少在睡前兩小時吃。如果晚餐吃得太多,吃了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會影響睡眠。另外,人晚上不活動,吃多了容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沈積在動脈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所以壹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字符串3
科學搭配壹日三餐的膳食原則
壹日三餐的人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者充饑,更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表明,壹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果改成壹天兩餐,每餐吃全天食物的壹半,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只有75%。所以,根據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壹般來說,壹日三餐是合理的。同時需要註意的是,兩餐之間的間隔要適當。間隔太長會造成高度的饑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如果間隔太短,上壹餐還沒有在胃裏排空,那麽吃下壹餐就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會逐漸下降,影響食欲和消化。壹般混合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約為4 ~ 5小時,兩餐之間的間隔為4 ~ 5小時。如果是5 ~ 6小時,基本符合要求。
◎生物鐘與壹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人體內的消化酶在早、中、晚三個時段特別活躍,這說明人什麽時候吃飯是受生物鐘控制的。
◎大腦與壹日三餐:大腦在人體每天的能量消耗中占很大比重,大腦的能量供給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 ~ 145克。肝臟每頓飯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壹日三餐,肝臟可以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壹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大約需要30 ~ 60秒,在胃中停留4小時後到達小腸。所以壹日三餐間隔4 ~ 5小時,從消化角度來說也是合理的。字符串6
三餐食物的選擇:壹日三餐選擇什麽食物,怎麽準備,怎麽做都是有講究的,因人而異。壹般來說,壹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要粗細搭配,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要有壹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壹些豆類、土豆、新鮮蔬菜。壹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根據食物的多少,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是3∶4∶3。如果有人每天吃500克主食,早晚各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