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陽氣升起,冰雪融化,萬物復蘇。在實踐中,妳應該熬夜,早起,做壹些放松和溫和的運動。心理上,妳要多關心別人,心胸要開闊壹些。天氣木是用於人足厥和肝經乙木的靶氣。所以,在成長的時候,不要把它綁得太緊,而是把它拉長,任其自生自滅。同時,要善良,要有同情心,不要肆意破壞生物,這樣才能弘揚春天的精神。所以春季養生要符合陽氣自然升舒的特點,重要的是養肝。
註意妳的情緒。
中醫認為肝為木,形似棍,對應春季陽氣上升。這個時候如果不註意情誌調節,肝氣郁結,就會誕生很多疾病。如情緒衰竭、肝陽上亢、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易發生中風。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春季容易復發。因此,春天應該符合陽氣上升的自然規律,使肝氣順暢,“從而使我們的生命活躍。”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戒掉憤怒,及時發泄憤怒,防止肝氣郁結。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多壹些興趣愛好。
保證睡眠質量
睡眠,古人稱之為“眠食”。曾國藩有句名言“養生不如睡覺”。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稱贊睡眠是生命盛宴的滋補品。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是健康的重要客觀標誌之壹。研究表明,睡眠是對人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的狀態下,體內會發生壹系列的生理生化變化,起到消除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說:“人血在於肝。”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流入肝臟的血液是站立時的7倍。通過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加速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各種傳染病的侵襲。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註意科學睡眠。
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要睡8小時;60歲以上的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的人要睡8~9小時;生病的人可以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餐不要太飽,睡前不要喝濃茶和咖啡。註意妳的睡姿。睡覺時要“臥如弓”,右側臥,頭南腳北睡覺。擁有安靜的睡眠環境、清新的室內空氣、適宜的溫濕度、舒適的床鋪,有利於進入壹個甜蜜的夢鄉。
吃溫熱的食物。
春季的飲食要遵循《黃帝內經》提到的“春夏養陽”的原則,多吃溫性食物。李時珍在《黃帝內經》中說:“韭菜葉根溫,功能相同。剛生下來的時候,辣的散血。當它們成熟的時候,它們又甜又有營養。他們也是肝的菜。”春天吃壹些溫熱的韭菜,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增強肝臟和脾胃的功能。洋蔥皆藥,其葉能益五臟,消水腫;白蔥能促進陽氣發汗,解毒消腫;洋蔥汁可以解毒、活血、止痛;洋蔥根可以治痔瘡和便血。大蒜有解毒的功效,能清潔血液,有益心血管健康。吃糖醋。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吃酸過多容易導致肝氣亢盛,抑制脾土,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大棗和山藥最適合春天吃。山藥味甘,性平,有補脾益肝、補肺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可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豇豆同食,具有健脾養肝和胃、滋陰潤燥的作用。春季多吃蔬菜和野菜,如豆芽、綠豆芽、香菜、春筍、生菜、菠菜、香椿、薺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等。既能補充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又能清熱潤燥,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消散。忌油膩、生冷、粘稠的食物,以免傷肝脾。
定期鍛煉
春天是利用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運動是最好的方式。中醫認為補肝為主。堅持運動可以舒筋活絡,有利於肝臟健康。這個時候,大家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早晚和節假日,妳可以在草地上漫步,在河邊的森林裏揮拳舞劍,也可以去郊外散步,賞花唱歌,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悠然思考,與大自然融為壹體。天人合壹,無形中增強了妳的身心健康。主要運動是散步、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和放風箏。中老年人應選擇適度、緩慢、均衡的運動。運動的主要形式是分散,心率應維持在120~140次/分,或運動到自己年齡時為170次/分,如50歲時為120次/分,70歲時為100次/分。身體好可以多吃,身體弱可以少吃。青少年可以選擇運動量大、強度高的競技運動來提高身體的相關機能,同時讓個體的情緒得到適當的宣泄。此外,女性應註意經期的健康和健身,經期盡量避免劇烈運動、冷熱刺激、劇烈活動和對抗性事件。春天氣溫轉暖,別忘了“秋凍春蓋”這句老話。要知道春天風大,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人體不能很快適應,容易受風受寒。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更要註意防寒保暖,謹防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