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臟腑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如:肺氣降,氣機通暢,可抑制肝氣升發,肝陽升發,稱為金克木;肝氣充盈,可解除脾濕郁結,稱為木克土;脾氣運化可以調節腎臟的控水功能,從而阻止水濕的泛濫,稱為土水;腎水的潤澤有利於心臟約束心火的炎癥,即水能控火;心陽熱過多會制約肺氣的清化,肺氣是火和金。
(出生順序正確,意思是金水、水生木、木火、火土、原生金)
(隔克,意為金克木,水如火,木如土,火如金,土如水)。
以腎為例,從左至右:黑食入腎,開竅於耳,與膀胱經相合,腎主骨,對應水、鹹入腎。易信(金聖水),腎病禁甘(土克水),冬季要補腎。
青色入肝,可增強臟腑之氣。肝臟是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紅色入心可增強心臟之氣,提高人體組織內細胞的活性,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防止流感及各種病毒的入侵,具有清血、補血、活血的功效。
黃色入脾能增強脾之氣,促進和調節新陳代謝,提高脾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入肺,可增強心臟之氣,提高心臟器官的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疲憊咯血。
黑入腎,可強腎之氣,治陽痿、遺精、腰酸病,補損及久病者。可保健、護膚、抗衰老、防癌,對生殖、泌尿系統大有裨益。
中醫認為,飲食中的五味可以滋養五臟,但如果五味不平衡,就會傷害五臟。
1、酸肝:酸的食物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保護肝臟。經常食用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殺死胃腸道中饑餓的細菌,還可以預防感冒,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酸梅、石榴、番茄、山楂、橙子等都含有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
2、苦口婆心:古代有句話,良藥苦口。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泄、燥、強陰,有除濕利尿作用。如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可以防止毒素堆積,預防各種瘡。
3、甜入脾:甜的食物可以補氣血,補充熱量,緩解疲勞,和胃解毒,還有止痙的作用。如紅糖、龍眼肉、蜂蜜、米粉食品等。,都是甜食的好選擇。
4、辛辣入肺:中醫認為辛辣食物有發汗理氣的作用。人們經常吃蔥、姜、蒜、辣椒、辣椒,這些都是辛辣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以保護血管,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如果經常食用,可以預防感冒、傷風,但患有痔瘡、便秘、腎經虛弱者不宜食用。
5、鹹入腎: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的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作用。鹹味有導瀉、軟堅、散結、滋陰養血的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都是優質的鹹味食物。
附:各種食物與滋補五臟的關系
1酸味食物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保護肝臟。經常食用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殺滅胃腸道的細菌,還可以預防感冒,降低血壓,軟化血管。以酸味為主的烏梅、山茱萸、石榴、番茄、山楂、橙子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預防動脈硬化。
2苦口婆心:古語有雲,良藥苦口。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泄、燥、強陰,有除濕利尿的作用。如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可以防止毒素堆積,治療各種瘡。
3甘入脾:甘性食物能補氣血,補充熱量,緩解疲勞,和胃解毒,還有解痙的作用,如紅糖、龍眼肉、蜂蜜、米粉類食物,都是滋補食物的好選擇。
4辛辣入肺:中醫認為辛辣食物有發汗理氣的作用。人們經常吃蔥、蒜、姜、辣椒、花椒,這些都是辛辣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以保護血管,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以預防感冒和傷風。但患有痔瘡、便秘、神經衰弱的人不宜食用。
5鹹入腎: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的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作用。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滋陰養血的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
但在選擇食物時,要調和五味,有益健康;如果五味太偏,就會引起疾病。比如酸性過強,容易造成肝氣過盛,抑制脾胃功能(木克圖);太苦容易導致心火太旺,抑制肺氣(火與金);太甜的味道容易導致脾胃過盛,抑制腎氣(土水);過於辛辣的味道容易導致肺氣過盛,抑制肝氣(金克木);鹹味太多容易導致腎氣過盛,抑制心氣(水能滅火)。
人的五官也與五臟直接相關:肝開竅於目,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
心主血氣,藏神。五行屬火,為脈所充。它們榮於面,悟於舌,表裏與小腸相合,色紅,味苦,有焦味。如果心臟有病,舌尖發紅,或者舌體不好轉,說話不清;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屬木,充筋。其榮在爪,悟在目,與膽表裏。它的顏色是藍色的,味道和氣味是酸的。肝病患者眼睛會有癥狀,如眼睛發黃、眼睛澀、畏光、流淚;
脾主運化藏義,五行屬土,充筋。他們的光彩在唇邊,他們在口中開悟,他們與胃互動。普格的天氣是黃色的,甜甜的,很香。脾病則口中悶,食而不化,唇皸裂;
肺主宣發,藏神,五行屬金,充於皮囊。其榮在發,悟在鼻。它是白色的,有刺激性氣味,有大腸。肺部疾病的人會鼻塞、流鼻涕、打噴嚏、流鼻血,分不清香味和氣味;
腎主精,藏誌,五行屬水,水滿骨。它榮於發,光照耳,與膀胱互動。它的顏色是黑色的,味道是鹹的,有臭味。有腎病的人可能耳朵裏有蟬鳴,癢,背,或者耳聾。
中醫古籍記載情誌臟腑如下:“怒傷肝,喜悲,悲肺,憂脾,恐傷腎”。人體五臟失調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反之,情緒也會影響五臟。所以,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狂喜、悲傷、憤怒、震驚、擔憂和恐懼,可以從了解原理開始。
快樂:“過度快樂”或“突然快樂”會造成頭腦的過度消耗。
怒:“怒”、“怒”導致肝氣亢盛,肝血耗盛,肝血不足,則出現陽過陰不足的病理狀態;“怒則氣升”,導致氣機失調,影響肝臟等臟臟器官的功能。
擔憂:焦慮抑郁導致肺氣閉塞。悲傷的刺激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會阻滯氣機,引起疾病。
思維:指思維長時間高度集中,思考過多。氣血受阻,停滯於壹處,不能順利運行於全身而致病。
恐慌:恐慌並不直接傷害腎臟,而是先通過內心的感受,再由腎臟承擔。前者對心靈有害,後者對腎臟有害。
1,春天要補:春天,陽氣生,大地復蘇,萬物向上生長。應該用肝臟。根據春天的特點,選用桑葉、菊花、生姜等升發之品,充分調動人體陽氣,調和氣血。
2、夏壹清進補:夏季炎熱,火邪熾盛,萬物欣欣向榮。應該是以心為本。根據夏季人體臟腑氣血充盈,用金銀花、荷葉、蓮子等清淡清熱之品調理人體的陰楊琪和血。
3、長夏宜輕補:長夏在夏秋之際,天氣會比較平靜,天氣會比較炎熱,濕度低會有水汽,濕熱交織。應補脾,用赤小豆、綠豆、藿香等品,利濕健脾,達到氣血生化活性。
4、秋季宜涼進補:秋季陽氣收斂,陰氣生長,氣候幹燥。此時五臟剛剛從夏季旺盛的新陳代謝中恢復過來。夏季宜用百合、黑芝麻等品滋陰生津,調節臟腑功能失調。
5、冬季宜溫補:冬季天氣寒冷,陽氣較深,要用腎。此時,根據冬藏的特點,要用桂圓、核桃仁、阿膠來滋補人體氣血的虛,氣血是臟腑的元氣,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顏、五情、五時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只要妳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並運用到日常保健中,相信妳會擁有壹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