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急需壹份中學生作息時間調查報告

急需壹份中學生作息時間調查報告

中小學生作息時間安排調查報告:中國少先隊61 . gqt . org . cn 2007年8月10來源:河北省少工委壹、調查目的和方法。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國家的全面發展和黨的執政能力的進壹步加強,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僅關系到千家萬戶,也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團市委註意到,由於我省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中小學生課表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壹線教育工作者、中小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廣泛關註,要求改革現行課表使之更加科學合理的呼聲日益強烈。為此,團市委以中小學生作息時間為主要內容,對早餐、睡眠、課業負擔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調查,以期從實際出發,科學分析調整我省中小學生作息時間的可行性。

調查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對石家莊、邢臺、保定、廊坊4個市和冀州市、大名縣、涉縣3個縣(市)的中小學進行了問卷調查。* * *全國有縣級以上中小學118所,小學50所,初中24所,高中12所,小學至初中為復合學校。設計樣本為10名學生和家長,每個學校3名校長和班主任。實際有效問卷為:1167名學生,165438名家長,354名校長和教師,共計2684份分析樣本。取樣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同時走訪了石家莊部分學校和相關機構,與相關人員代表進行了廣泛的座談,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

二、當前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

近10年來,我省沒有對中小學生作息時間做出明確統壹的規定,通常由各地教育部門根據常規或根據政府部門的作息時間做出相應安排。據了解,目前我省大部分中學生早上6: 00-6: 20起床(寄宿生),7: 30到校,早上開始自習。上午8: 00-11: 50,下午14: 10共四節課。市區的中學,壹般下午四節課,有的還要加壹節晚自習課,晚上18左右才能放學。小學生壹般早上7: 40到校,上午4節課,下午8: 00-11: 30兩節課,16: 00左右放學。

第三,現行中小學課表存在弊端。

(壹)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

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中小學校衛生工作暫行規定》指出,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中學生應達到9小時。但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根據對石家莊學生家長的問卷統計,小學生夜間睡眠時間與中學生每日睡眠時間之差分別為465、438+0分鐘和52分鐘。理論上來說,按照現在的作息時間,這個差距可以通過午休來彌補,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據采訪了解,大部分中小學生不習慣午休,即使中午有時間,也是在做其他事情,或者在浪費時間。同樣,在問卷調查中,68%的中小學生認為午休對上課沒有影響,87%的學生認為午休沒有必要,但老師對午休的反應卻相反,9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這種反差說明,中小學生不按現行作息時間午休,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決定的,不太可能通過管理強制午休。所以,在中小學生普遍不午休的情況下,要想達到合適的睡眠時間,小學生要20: 32睡覺,中學生21: 16,在目前的情況下也是不現實的。

對此,石家莊市心理醫院專家認為,“小學生應保證10小時,中學生應滿足9小時”,這是醫學專家根據青少年生理發育需求提出的標準,並得到廣泛認可。充足的睡眠可以保持中小學生的身心平衡。如果刻意縮短睡眠時間,這種平衡就會被破壞,不利於他們健康的身心成長。在身體方面,睡眠不足會對大腦和身體器官的發育產生影響。例如,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視神經和脊柱的異常發育。心理上,睡眠不足容易出現抑郁、沮喪、焦慮、急躁等表現,心理表現異常又會反過來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中小學生早餐質量差。

早餐受作息時間影響很大。問卷顯示,在問學生周壹至周五是否吃早餐時,學生和家長的回答相對壹致。整體來看,對於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餐的情況,學生和家長分別選擇23%和25%,即約1/4的中小學生不能堅持每天吃早餐。對於中小學生,70%的家長和74%的學生認為原因是“時間太晚”,其次是“沒胃口”,家長和學生的比例分別為17%和16%。這兩個理由遠遠高於“沒有喜歡的方便食品”、“沒人做飯”、“吃不吃無所謂”。從本質上來說,“沒胃口”也是因為壓力大,休息不足,導致身體和身體狀況不好。有專家指出,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在睡眠時有兩個生長激素分泌高峰,壹個在夜間零點左右,另壹個在清晨5點左右。如果晚上睡得太晚,超過9點,必然會把分泌主峰擠在零點,而早上起得太早,則會破壞早上的第二個分泌高峰。孩子睡眠不足,當兩個分泌高峰受到影響時,必然導致孩子食欲下降,營養行為、營養氛圍受到直接影響,必然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即使吃了也吸收不好。同時我們也知道,即使是大部分能吃早餐的中小學生,由於時間緊張,很多也只是“湊合”著吃早餐,早餐質量普遍較差。

針對中小學生的早餐問題,我們專門走訪了省兒童醫院的營養專家。營養學認為,早餐對人非常重要,尤其是對處於身體發育期的中小學生。科學營養學提倡“早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少吃”,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應達到膳食的25%-30%。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學生營養研究室主任、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秘書長馬冠生教授指出,早餐是早上起床後結束饑餓感的第壹頓正式餐。青少年吃早餐不僅影響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攝入,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長期下去會影響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目前,中小學生中有不少“小胖墩”和“小豆芽”。專家認為,這與早餐“將就”,晚餐放開吃,平時吃零食密切相關。不合理的營養結構造成了身體發育不良。

(三)學習效率受到影響

休息不足,再加上早餐質量差,必然導致中小學生精力不足,精神狀態不佳。即使保證了在校的學習時間,身體和心理條件也沒有處於最佳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事倍功半,達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比如安排早自習,是目前我省中小學普遍的做法。主要目的是通過朗讀來學習語文和英語。但通過與學生和老師的交流,我們知道大部分學生認為早自習效率低下。有相當壹部分學生承認,雖然早自習時在學習,但內容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有同學說,早自習經常會分心,不用於學習。在問卷中,我們主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查他們自己的感受。結果顯示,33%的學生在上午上課時感覺精神狀態不佳或時差,而在下午上課時有58%的學生有這種感覺。

四、雙方現行作息時間表。

(1)關於學生在校時間的長短。學生對在校時長的反映見表6、圖7、圖8。可以看出,58%的高中生認為在校時間長,這是主流,而34%的小學生認為在校時間短(26%),初中生介於兩者之間。上學時間“長”與“短”的比例為3.65438。這說明年級越高,學習壓力越大,在校時間越長,高中生有減少在校時間的願望,而小學生有增加在校時間的空間。對於同壹個問題,28%的教師認為在校時間長,2%的教師認為在校時間短,70%的教師認為在校時間合適,這反映出教師主流是認可現狀的,但有很大比例的教師認為學生在校時間應該少壹些。

(2)關於學生早上到校的時間。我們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在圖9和圖10中,可以看出家長和學生的反應基本壹致。父母認為早期和正確的大致是46%,後期可以忽略不計。前期和右側的相對比例略低於雙親,後期為3%。總的來說主流是認同現狀的,但是認為上學早的也占了很大比例。

(3)關於小學生下午放學的時間。很多家長反映,城市小學下午有兩節課,孩子放學比家長早,帶來兩個問題:壹是部分小學生(據本次調查占32%)需要家長來接,部分小學生因為家長沒有下班,或留在學校,或家長另有安排,只能依靠家長。比如有的家長花錢買個“小飯桌”照顧他們(每月65,438+000-左右)二、下午時間沒有充分利用,可能導致晚上回家留作業,最終占用睡眠時間,導致睡眠不足。

五、國內外中小學生課表的實施與改革

“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該借鑒國內外中小學生課表的實施和改革。

(壹)壹些國家的做法

國外中小學生普遍上學晚。

英國:公立中小學生早上9: 00到校,15: 30放學。國家明文規定,兒童每天學習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美國小學生8: 45到校,15放學。除了中午壹個小時的午飯,上午沒有明確的上課時間,中學生的情況也差不多。

加拿大:中小學生早上8: 40到校,11: 30放學,下午12: 30上課,小學15: 30放學,中學16: 30放學;

巴基斯坦:中小學早上8點開始上課,13: 00放學。下午沒有課,幾乎沒有作業。

日本:八點以後到校;……

(二)中國其他地區的做法

自我國部分地區調整通勤作息時間以來,不少地區對中小學生作息時間做出了相應調整。

北京:市教委對中小學生作息時間提出剛性要求:到校時間小學不得早於7: 50,中學不得早於7: 30。這是北京市歷史上第壹次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放學時間,654.38+0.6萬中小學生放學時間延後半小時左右。

武漢:2002年市教育局統壹規定,不得要求小學生早於早上8: 20到校,第壹節課8: 40開始(周壹8: 50),離校不得晚於12:10;下午不要求學生早於13: 50到校,放學不晚於16: 40。

嘉興:2003年,市教育局修訂中小學課表,要求所有中小學取消早自習。早上的上學時間小學不得早於8: 00,初中不得早於7: 45,高中不得早於7: 30。下午放學,中學不晚於5點,小學不晚於4點(不包括晚自習)。

重慶:2003年2月,市政府作出決定,全市中小學生早上推遲半小時上學,讓他們有更多的睡眠時間。

南京:從2000年開始,小學生實行寒暑假作息時間,即每年11至明年3月31,學生早上8: 00到校;每年4月1到10月31,學生早上7: 50到校。

(三)我省部分學校的探索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這是壹所從小學到高中的復合型學校。今年9月13,學校開始實行新的“朝九晚五”作息時間。學生7: 20起床,8: 30晨讀,8: 50上第壹節課。學生整體作息時間延遲1小時。學校負責同誌介紹,新作息制度實施後,受到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的歡迎。學生睡眠好,早餐好,在校學習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新的課程表受到了老師們的熱烈歡迎。按照原來的作息時間,老師在學校至少工作9個小時(中學),勞動強度很大,老師普遍比較累,亞健康嚴重。推遲課表後,老師的睡眠和休息也有壹定的保證,精神狀態好了,教學效果也會上去。新作息時間試行兩個月後,就連很多開始有顧慮的家長也打消了顧慮。他們已經看到了新作息時間表的好處——他們的成績並沒有因為缺課壹小時而受到影響,但很多孩子的成績都有所提高。

翟穎街小學:今年上半年,我們試圖推遲學生的上課時間。學校負責同誌認為,中小學特別是小學推遲上課時間已經成為壹種趨勢。只要學校下定決心,石獅小學實行“朝九晚五”制度沒有太大阻力。經過半年多的實驗,學校把孩子到校的時間定為8: 00+08,早上8: 20四節課第壹節課,每節課35分鐘,中午65: 438+065: 438+0: 35可以放學。下午2點放學,讓孩子中午回家吃飯或者休息。

第六,作息時間調查的初步結論

綜合本次調查的各種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在客觀條件明確的情況下,被調查者對目前的日程安排仍然表示了高度的主觀認同。深入分析這種情況,我們感覺到:壹方面,被調查者的情況千差萬別,其中壹部分確實適應並高度認同目前的作息時間。另壹方面,由於現行作息時間表的長期執行,給人壹種“存在即合理”的印象,可能會使部分受訪者不自覺地進入“習慣成自然”的思維定勢。對此,我們認為應該分清主流,把握趨勢。為了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必要調整中小學作息時間,克服現有弊端。問卷調查顯示,家長和老師普遍認同這壹觀點,對中小學推遲上午作息時間的支持率分別為51%和59%。其中教師贊成和反對的比例為2.2,家長的比例為:小學1.6,初中1.5,高中1.8。

七、關於調整中小學生作息時間的建議。

我們認為,按照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從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我省應該調整中小學生作息時間,使之更加科學合理,讓學生開心,讓學校和家長滿意。我們建議:

(壹)對中小學生作息時間做出具體調整。主要包括:①晨早按現行課表推遲30-40分鐘,取消早自習;②取消中學生冬季午休,提前下午上課時間;(3)適當推遲小學生下午放學時間。

(二)調整課表,充分考慮公平性。在現行教育體制和升學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要根據升學競爭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家長和學校對升學的現實願望,在調整中小學生課表時,保證學生升學在區域內的公平性,統壹安排和執行課表,盡量做到全省統壹。我們也可以規定高中全省統壹,初中在市(含市)以上地區統壹,小學在縣以上地區統壹。政府要在調整工作中發揮核心作用,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強工作指導,處理和解決相關重大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具體方案並組織實施,做好中小學生作息時間調整工作,確保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