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西方對保健的看法有什麽不同?

中西方對保健的看法有什麽不同?

中西保健方式差異分析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國傳統的日常保健和養生方法正逐漸被國人重新采用。用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分析其中的科學原理以及與西方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方法的優缺點,以便不同的個體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中國的傳統哲學,無論儒釋道,都非常重視修身養性。東方哲學崇尚簡單,體現在飲食和日常行為規範上。這種觀念和西方很不壹樣。先說飲食。佛教提倡素食,這是最極端的。儒家和道家也提倡日常簡樸,遠離奢侈浪費。素食本身就是壹種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纖維的飲食,與現在西方的飲食習慣正好相反。西方人吃高能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如肉和牛奶。從這壹點推斷到極致,東方人更像素食者,西方人更像食肉者。壹般來說,素食含纖維較多,不易消化,所含能量也較低,所以素食動物腸道較長,以保證營養攝入充足;而肉類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保證了足夠的能量,所以食肉動物腸短就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飲食的不同顯然會影響動物的行為。素食動物攝取低能量食物,營養吸收慢、時間長,各種肌肉運動也相應適中,所以爆發力通常較弱,但耐力較強;而食肉動物爆發力強,但耐力弱,因為它們的食物可以長時間提供能量。體現在中國人和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強壯有力,但擅長長跑的通常是東方人。飲食習慣和思維方式影響行為。東方人喜歡溫和、優雅、低對抗、技術性的運動,而西方人通常喜歡粗暴、暴力、力量對抗的運動。這個特點也體現在養生方式上。東方人流行的太極拳、打坐,都是低能量的健身方式。西方人喜歡球類運動和長跑,這些都是能量密集型運動。無論是低能量運動還是高能量運動,我認為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微循環,通暢。東方的說法是經絡暢通,西方的解釋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體機能的改善,免疫力的增強。中醫說痛無道理,通則不痛。我覺得這最能說明運動的保健功能。中國和西方采用的方式是同壹個目標,只是成本不同。高能量的劇烈運動可以使身體血液循環順暢,但事後往往會感到疲勞。太極拳,低能耗,冥想放松的方式,讓血液以相對靜止的方式流遍全身,事後壹般會感到精力充沛,神清氣爽。在這壹點上,我個人主張東方的修煉方法。用低能耗達到同樣的目的,首先對個人來說是更劃算的方式。低能耗意味著細胞的代謝速度慢,意味著在有限分裂次數的限制下,單個細胞的壽命更長,因此細胞組成的整個個體的壽命更長。這種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行動緩慢的海龜壽命很長。在東方修行的佛教高僧,基本不依賴現代醫療手段,壽命非常長。目前東方人的平均壽命低於西方人。個人認為這是醫療和生活水平的差異造成的,與修行的方式無關。東方做法對周圍環境破壞小,環保,能耗低。這對物種和個體都是相當有益的。人類的高能耗給地球造成了太大的負擔。如果控制不當,地球整個生物圈平衡都會被破壞,對人類的直接打擊可能比其他物種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