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丹霞地貌的成因是什麽?

丹霞地貌的成因是什麽?

丹霞地貌由厚層紅色砂巖和礫巖組成,有水平或輕微變化。

由於塊狀構造和豐富的易於滲水的垂直節理,由流水向下沖刷和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房山地形。

擴展數據:

丹霞地貌是壹種以陸相(可能包括非陸相夾層)為主的紅層(不限紅層時代)發育而成的陡坡地貌。目前這個定義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也可以表述為“以陡崖為特征的紅層地貌”。

丹霞地貌在中國分布廣泛。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幹旱-幹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在東部沿海地帶形成,最高海拔可出現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但相對集中在東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

除中國外,分布於中歐和澳大利亞,其中中國分布最廣。1928年,馮景蘭等人將構成丹霞山的紅色地層及粵北相應地層命名為“丹霞層”。在1938中,陳首先提出了“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陳正式使用了“丹霞地貌”這壹分類學術語,丹霞地層和丹霞地貌(地貌即地貌)的概念自此沿用。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的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中歐和澳大利亞,其中中國分布最廣。截至2008年6月365438+10月31日,我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

廣東韶關市東北部的丹霞山以紅色丹霞為特征,由紅色砂質陸相沈積巖組成。它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對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變的研究是世界丹霞地貌區最細致、最深入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裏,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壹。

參考百度百科: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