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兩環五區多廊”的生態保護格局-
同心:洱海生態保護的核心。
兩圈:圍繞湖濱建設生態緩沖帶,圍繞山麓建設生態隔離帶。
五區:蒼山生態保護區、洱海南部山地生態保護區、洱海東部山地生態修復區、東北部金沙江流域生態保護區、西南部瀾滄江流域生態保護區。
多廊道:城鎮外部的自然景觀廊道和城鎮群之間的結構性生態廊道形成聯結效應,主要承擔生態隔離和連接生態系統中核心板塊的重要功能。
“雙核驅動、壹軸帶動、多點支撐”的城市發展布局
雙核驅動:完善下關-泰和核心區,優化強化滿江-鳳凰核心區。依托南部主城區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以增強城市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為目標,優化整合資源,加強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形成下關-太和、滿江-鳳儀雙核發展態勢,分別建設文化旅遊健康中心、教育醫療中心、金融商務中心和數字創新中心。
壹軸傳遞:培育壯大洱海西岸發展軸。以大鳳路為軸線,依托蒼山洱海自然風光、古鎮古驛道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田園風光等世界級旅遊資源,突出保護性開發,打造以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民俗體驗、田園風光為特色的生態廊道、茶馬古道、蒼山世界級民族步道三大旅遊文化線路。洱海西岸發展軸,以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民俗體驗、生態農業、文創、會展、演藝、節慶、體育賽事、遊憩、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為支撐,促進大理鎮、銀橋鎮、萬橋鎮、喜洲鎮壹體化發展,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城市核心區。
多點扶持:夯實上關鎮、雙廊鎮、彩色鎮、海東鎮、商河區、太乙鄉發展基礎。上關鎮、雙廊鎮、挖色鎮、海東鎮、商河區、太乙鄉以生態廊道為紐帶,以生態農業、特色加工、鄉村旅遊、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等產業為支撐,不斷夯實大理城鄉壹體化發展的基礎。
著力提升五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四大重點產業-
5-1文化旅遊:圍繞建設世界級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標,以“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立足大理城市區位、生態、歷史文化優勢,突出觀光、休閑、度假特色,擦亮“浪漫”名片,優化旅遊空間布局,加快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重構旅遊新生態,重塑旅遊新產業鏈。到2025年,旅遊總收入將達到680億元。5-2綠色制造:加快經開區優化升級,積極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綠色制造總產值突破320億元。5-3健康服務業:推動農業、林業、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特色產業與健康醫療產業融合互動,促進多元化、多層次、全鏈條健康醫療產業發展。規劃健康度假、康復基地、溫泉小鎮、生態文化小鎮等健康項目,加快推進大理慢谷世界健康小鎮建設,全力打造世界級健康創新產業基地和健康度假小鎮,推動國際健康(醫療)發展高峰論壇落地大理。5-4數字經濟產業:面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產業布局優化需求,深入推進數字大理建設,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產業產值達到11億元。
5-5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大理滇西物流商貿城、上合物流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把大理建設成為連接滇西與重慶輻射全國、連接內地與南亞東南亞的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4-1金融服務業:加強金融協調,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增強金融普惠性。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金融機構布局,積極引進優質外部資源,推動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落戶大理。4-2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壹是建設世界級“綠色食品品牌”示範區。到2025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0億元。4-3環保產業:加快國家資源再生基地建設,促進資源再生產業發展。
4-4房地產行業:抓住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機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科學制定房地產發展規劃,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切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加強現有住房改造升級,實現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結構合理、價格穩定。有序引導楊康房地產和旅遊地產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地產、度假地產、商業綜合體等優質地產項目,加強房地產業服務管理,積極延伸拓展居住服務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到2025年,房地產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
以世界級城市建設為重點,整體推進城市更新改造-
提升城市品質: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協調城市建築布局,豐富城市整體景觀體系,增加城市綠地和公共空間,塑造具有大理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形象。結合美麗縣城建設,加大下關、太和、滿江城市更新力度,有序推進城中村、危房、殘房改造。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提升,以Xi洱河、鳳儀等區域和“兩館壹中心”建設為窗口,以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收費站“三區”等城市門戶為突破口,加快提升重點區域和重要節點的品質形象。規劃建設磨山、九頂山等城際森林公園和紅山城市公園,加快公園城市建設。舊住宅區改造:有序推進全市318舊住宅區改造和Xi洱河沿岸舊住宅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推進征收拆遷棚改進城,棚改進城惠民生,努力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產業宜居的搬遷新區。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需要改造的城市舊社區改造任務。棚戶區改造:因地制宜開展城市棚戶區改造,采取原地重建、易地建設、實物補償、貨幣補償等多種方式,加快沙河埂、龍尾關地區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店坊地區、倉山賓館地區、楚大高速入口地區、復興村地區、小關壹地區、大關壹地區、興國路地區、文獻地區、大理造紙廠地區、洱海賓館等棚戶區改造。
老廠區改造:重點對鳳儀、泰和、下關、谷城老廠區進行功能置換,通過市場化方式發展設計咨詢、科技、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改造利用舊廠房和設施,引導發展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的新型消費載體,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遊、演藝會展等產業,大力發展商業、健康、家政、養老等生活服務業。
堅持基礎先行,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推進大理鐵路樞紐擴能改造,加快大理北高鐵站和動車組建設,實施昆楚大理、大理盤等壹批重點高鐵項目。發展面向臨滄、瑞麗、攀枝花、昆明、麗江的客貨運輸服務,遠期拓展至緬甸皎漂、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構建“三主站、兩聯、多支線、壹樞紐”的鐵路網,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和雲南鐵路副中心。加快楚大高速公路大理邊境段改擴建、大陽雲、大南高速公路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關偉大道、城市軌道交通、昆楚“超級高速”等項目。配合大理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積極拓展航線網絡,不斷提升機場吞吐量,力爭到2025年旅客突破500萬人次,努力打造區域性航空樞紐。
加快快速公交路網建設,推進南部地區快速公交路網系統(環城高速)、國道G348、G214、G215、關偉大道等項目改擴建,有效分離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改造提升市政交通系統,建設環洱海慢行系統,形成過境交通、市政交通、環洱海慢行交通並行的暢通網絡體系,打通客貨、居民、遊客的堵點,提高路網效率。打造古城-下關-高速公路網。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塑造高中教育名牌-
繼續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推進農村“小、散、弱”中小學合並,切實提高城鎮優質教育供給能力,全面解決大班額問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努力縮小城鄉、校際、區域教育差距。
推進大理壹中新校區、大理五中、下關三中改擴建,提高優質高中教育供給能力。推進大理二中與華中師範大學的合作。在鞏固新世紀中學教育集團的基礎上,繼續引進國內名校組建高中教育集團,努力打造滇西優質高中教育資源聚集地。
以上是《大理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部分內容總結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信息來自大理市人民政府網站,由滇西房屋網綜合整理。
附件是“十四五”期間大理的重點項目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