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取針灸、推拿、放血、拔罐之長。這是壹種物理和非藥物的自然療法。
二、刮痧法
刮痧是利用刮痧油刮除患者某些部位的皮膚,使皮膚出現紅、紫、黑瘡或黑斑,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解毒醒神、治療或預防疾病的壹種自然療法。
三、刮痧療法的作用:
1.鎮痛;
2.虛構的或興奮的神經;
3.理氣活血;
4.增強免疫力;
5.美與美。
四、刮削器械:
1.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但種類繁多,形狀各異。其中水牛角制品較好。但無論哪種刮刀邊緣都必須光滑、圓潤、純凈,以保護皮膚、加強效果和減輕患者痛苦為原則。
2.刮痧介質:為了減少刮痧阻力,避免皮膚損傷,增強刮痧效果。操作前,刮擦部分應塗上介質。常用的刮痧介質有水、植物油和刮痧油。
五、刮痧療法的種類:
1.刮痧法;
2.拍賣方式;
3.直接刮還是間接刮;
4.夾緊(本地方法)
5.相關詞語解釋:
腹瀉刮痧...刮痧有力,速度快;
平步謝平...刮痧有力而緩慢;
擦...刮力小,速度慢。
六、刮痧手法:
1.用45o的斜度刮刮板,面朝下。
2.點、面、線結合,以疏通、調整經絡為主,強化重點穴位為輔。
3.擦經絡的時候要有壹定的長度,重點在穴位上。
4.用力適中,同壹經絡萌出後刮其他部位。
七。疫情分類:
1.粉色:短病,輕病。
2.紫黑色:久病重疾。
3.藍紫色:慢性病伴重病。
八、刮削原則:
上面往下,先輕後重,以免產生阻力,來回刮:比如背-腹。
九、刮削註意事項:
1.高血壓和突然昏迷的人不能刮胡子。
2.糖尿病人要輕刮。(更多機油)
3.血小板減少的人不應該刮胡子。
4.靜脈曲張患者要上下刮。
5.孕婦禁止刮腰腹。
6.皮膚感染、潰瘍、腫瘤患者禁止刮痧。
7.刮的時候要避風,刮完要喝溫水,洗半小時熱水澡,不要洗冷水澡。
十、人體部位刮痧法:
A.頭
1.額頭:被中線分開,兩邊從內向外刮。
2.偏頭:從寺廟到風池穴。
3.頭頂:從百會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刮。
4.背:從百味穴到背毛。
5.功能與功效:提神醒腦,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疏通全身陽氣。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頭痛、腦血栓、失眠、脫發等。
6.註意事項:頭刮不需要塗油,方法應該是補瀉,每個部位30次左右。頭部發燒為宜,刮擦時有痛、酸、脹、麻的感覺是正常的。
b、臉:
1.額頭:以中線分開,由內向外刮。
2.兩個平行部分:分別從內向外刮。
3.下頜區:分別由內向外刮。
4.功能與功效:美容、祛斑、養顏。它還可以預防和治療五官疾病。(例如鼻炎、眼和耳疾病、三叉神經痛)
5.註意事項:刮痧保健以輔助刮痧為主。如有炎癥,應塗油防止腹瀉。
C.頸部:
1.先從頸部督脈自上而下刮,從啞門穴到大板穴,再刮頸部。
兩邊,從風池穴到壽健井。
2.功能與主治:緩解疲勞,防治頸椎病、肩周炎、感冒、頭痛。
疼痛,近視,喉嚨等。
3.註意事項: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損傷脊椎。
d、背:
1.先刮背部中線(督脈),再刮脊柱旁1.5寸、3寸部位。(包括胸椎、腰椎和骨基底的脊椎部分)
2.功能與療效:可防治內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心絞痛、中風、心律失常、心肌梗塞、高熱、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等。
3.註意事項:刮痧法宜補瀉。
4.背部可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
e、胸部
1.先刮胸兩側,由中線向外,再斜刮任脈,自上而下加強鐘山穴。
2.適應癥:可防治女性心肺疾病、乳腺炎、乳腺癌。
3.註意事項:刮的時候用平貼止瀉,刮面盡量長。
f,腹部
1.刮任脈(從九尾穴到分水穴,從陰交穴到曲谷穴)再刮腹部兩側。
2.適應癥:可降脂減肥,防治肝膽、脾胃、腎膀胱、大小腸疾病及婦科疾病。
3.註意事項:不宜空腹或飯後半小時內刮。如有胃出血、肝硬化、腹水,剛手術縫合、腸穿孔者不宜刮除。
g,四肢
1.沿著手三陽、手三陰、腳三陽、腳三陰從上往下刮。
2.功能與主治:可防治全身性疾病、四肢麻木、腫痛、關節炎。
3.註意事項:刮的時候盡量長,不要刮到皮膚潰爛和腫瘤。靜脈曲張患者要從下往上刮。
常見疾病刮痧舉隅
壹、口酸、味苦、氣味:刮取穴位:大嶺、陽府、足三裏。
二、盜汗:刮痧部位:後頸椎下、手背、腕掌。
註意
家長答疑不易解決,更難。妳們的支持是我繼續答題的動力。請采納。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