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產地來源及名稱
相傳,古時候有壹個人,誠心拜觀音菩薩。每天早上,他都會在觀音菩薩像前敬壹杯綠茶。有壹次他在獻茶,觀音菩薩出現了,指出某處山上有神茶可以采摘。於是他跋涉到巖石上,找到了這種神奇的茶,只見茶樹的葉子閃著鐵色的光。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將這株茶樹移植到家中,精心養護,並通過剪枝繁殖。這是鐵觀音茶樹的祖先。
另壹個傳說是,清朝乾隆年間,安溪松林頭鄉有壹個叫魏信的樵夫。有壹次,魏信在砍柴的時候,無意中在觀音寺旁邊的巖石縫隙裏發現了壹棵奇怪的茶樹,它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黑沙綠鐵的光。於是他把茶樹挖出來,帶回自己家裏,用插枝的方式種在自家院子裏,摘下它的葉子泡茶,稱之為鐵觀音。
也有壹些傳說類似於以上兩個傳說。這些傳說的相似之處在於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所以茶名中有“觀音”二字。“鐵”字有兩種解釋:壹種是茶樹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鐵色”的光,另壹種是茶葉發酵後“褐如鐵”。
鐵觀音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西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裏的民間諺語說:“四季有花,嚴冬有雷無雪”,壹絕。安溪西平群山環繞,土壤多為弱酸性紅壤,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可謂土地的靈氣。安溪鐵觀音索肥、卷曲、緊實,湯色金黃明亮,清香濃郁,綿長綿長,口感豐富,醇厚鮮爽,入口留香,回味甘甜有蜜香,有“七泡多香”之譽。
安溪鐵觀音“沐浴日月之精,集高山之氣,得陰霾之輝,食之可治百病。”經常喝鐵觀音茶有益健康長壽,就像觀音菩薩的加持壹樣。此外,安溪鐵觀音的茶色有獨特的黑沙綠鐵色,故稱“鐵觀音”。這個解釋是符合邏輯的,我覺得比較合適。
加工技術
安溪鐵觀音制作嚴謹,技藝精湛。壹年四季收獲,春茶為谷雨至長夏(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40-45%;夏季至日至暑(6月中下旬至7月初)為夏茶,產量占15-20%;立秋是夏茶(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產量占25-30%。秋茶是秋分到寒露(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產量占25-30%。有的地方因為氣溫高,壹季就能出冬茶。冬茶顏色偏綠,滋味更青,產量不多。茶葉品質以秋茶最好,春茶次之。秋茶香氣極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稀。夏、夏茶質量低劣。采摘鮮葉的標準必須是在嫩葉形成芽後,頂部葉剛發育成小或中開面時采摘二至三片。采收時要做到“五無”,即不斷葉、不折葉、不斷葉尖、不單片、不魚葉、不老梗。不同生長區域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要嚴格分開制作,午青品質最好。
鐵觀音茶的采摘技術很特別。不是采摘很嫩的芽葉,而是從成熟的新梢上采摘2-3片葉子,俗稱“露臉采摘”,是指在所有葉子都已展開並形成芽時采摘。采集的鮮葉新鮮完整,然後經過冷卻、幹燥、搖勻(變綠),直到釋放出天然的花香。香味濃時,將它們炒、絞、包(用棉布卷),使茶葉卷成顆粒,再用文火焙制。做好生茶後,經過篩選、風選、采摘、勻堆、包裝,制成商品茶。
涼綠、曬綠、涼綠:鮮葉按標準采收,涼透後曬幹。宜在下午4點陽光柔和的時候曬太陽,葉子要攤薄失去原有光澤,葉子變黑,手工成型的葉子柔軟。頂生葉下垂,重量損失約6-9%。然後把它搬進房間冷卻,然後做。
造青:搖青和攤青交替進行,統稱為青。制青的高科技和靈活性是決定生茶品質的關鍵。搖動葉片導致葉片邊緣被摩擦,葉片邊緣細胞受損,進而擴散。在壹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隨著葉片水分的逐漸流失,葉片中的多酚類物質被酶緩慢氧化並引起壹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烏龍茶的獨特品質。鐵觀音的鮮葉比較厚,需要再次搖青,延長做青時間。搖它們3-5次,每次搖的轉數從少到多。搖動後,攤放時間由短到長,攤放葉片厚度由薄到厚。第二次和第三次搖青壹定要做到青味濃郁,鮮葉僵硬,俗稱“還陽”,莖葉中的水分重新分配平衡。第四、五次搖青,視綠葉色、香味變化程度而定。綠色適中的葉,葉緣朱紅,葉中部黃綠色(半熟香蕉皮色),葉表面凸起,葉緣向後卷,從葉背呈勺形,散發蘭花香味,葉緣微有光澤,葉緣充滿鮮紅色,莖表皮有皺紋。
炒青:及時炒青。隨著綠朱莉婭氣味的消失,應該在香氣第壹次出現時就做。
揉撚烘焙:鐵觀音的揉撚是反復多次的。先揉3-4分鐘左右,解塊後第壹次烘烤。烤至五六成幹,不粘手時再烤,趁熱包好,揉、壓、擦、撓、縮,然後在50-60℃的溫度下慢慢烘烤,使成品香味濃郁,口感醇厚,外觀有光澤,茶條表面有壹層白霜。
風選:將慢焙的茶葉最後風選,去除梗和雜質,得到成品。
鐵觀音是最好的烏龍茶。其品質特點是:茶條卷曲、肥圓、厚重均勻,色澤沙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身、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郁如琥珀,有自然濃郁的蘭花香味,口感醇厚甘甜,回甘歷史悠久,俗稱“韻”。鐵觀音茶香氣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更香”。
特性
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的名稱,因為它適合制作烏龍茶;它的烏龍茶產品也被稱為鐵觀音。所謂鐵觀音茶,就是鐵觀音品種茶樹制成的烏龍茶。在臺灣省,鐵觀音茶則是指由鐵觀音茶的特定方法制成的烏龍茶,所以臺灣省鐵觀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鐵觀音茶樹的芽葉,也可以不是。這和福建鐵觀音茶的概念不壹樣。
優質鐵觀音茶條卷曲、結實、厚重,呈青腹蜻蜓的頭型。色澤鮮潤,沙綠,紅點鮮明,葉帶冰霜,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征之壹。鐵觀音湯色金黃,濃郁清澈,葉厚而亮,光澤如絲。泡好的茶湯醇厚甘甜,入口甘甜有蜜味;香味濃郁持久,有“七泡多香”的美譽。國內外近期的實驗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含有最豐富的香氣成分,中低沸點香氣成分的比例明顯大於其他品種茶樹鮮葉制成的烏龍茶。所以安溪鐵觀音特有的香氣令人陶醉。壹杯鐵觀音壹打開,馬上就聞香,聞起來很香。
生產優質鐵觀音茶,必須具備:①純正鐵觀音茶樹;②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和氣候環境中,經過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開采技術。三者缺壹不可。喝鐵觀音茶,壹定要有小巧精致的茶具,茶壺茶杯要小。把茶放進茶壺裏,直到茶滿了五分鐘。將茶葉用開水洗凈後,加水2-3分鐘,倒入小杯中即可飲用。之後可以繼續用水沖泡。喝鐵觀音時,先聞其香味,再嘗其滋味。雖然喝的量不多,但是香氣四溢,回味無窮。
目前,鐵觀音的飲用方式仍遵循傳統的泉州、廈門、漳州、潮汕、廣東和臺灣省的“功夫茶”飲用方式。用壹個小陶罐和壹個小白瓷杯(小杯),先用開水焯壹下,然後在壺中加入壺容量壹半到三分之二的茶葉,再用開水倒掉。這時有壹種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正是“先聞聖妙之香,再嘗甘露”。1-2分鐘後,將茶湯均勻倒入小壺中,先聞其香,後嘗其味,輕啜壹口,確實是壹種生活的藝術享受。遠道而來的朋友贈送功夫茶,以示對客人的尊重,飲者很快品嘗壹杯珍貴的鐵觀音茶。
鐵觀音茶壹直受到福建、廣東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人茶客的喜愛。這種茶壹旦嘗過,就很難放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鐵觀音茶逐漸受到北方人民的喜愛,如今在全國享有盛譽,消費量也越來越大。1979和1984年,日本市場兩次掀起“烏龍茶熱”,尤其是福建的鐵觀音,以其迷人的清香風靡日本各地。在日本,鐵觀音已經成為烏龍茶的代名詞。
三大效應
鐵觀音色澤深綠,形似珍珠,湯色金黃,滋味鮮爽四溢,香氣高,素有“綠葉紅邊,七泡香”之稱。鐵觀音不僅是壹種珍貴的天然飲品,而且具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能。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堿,具有多種營養成分和藥用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延緩衰老、防癌抗癌、降血脂、降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功效。在港澳臺、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家喻戶曉,深受消費者喜愛。總的來說,有五個顯著的影響:
價值壹:排毒消食去油膩。
鄭道溪感受到安溪鐵觀音的悠久歷史,稱其為中國茶家族的“老字號”。關於它的價值,他首先討論的是“解毒、消食、去油”。文章稱,茶是公認的人類最好的健康飲品。早在西漢時期,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解之”的記載。20世紀,科學家發現茶葉中有壹種黃酮類混合物,具有殺菌解毒的作用。
價值二:美容、減肥、抗衰老
文章稱,醫學研究表明,鐵觀音的粗兒茶素組合物具有很強的抗化學活性,能消除細胞內的活性氧分子,從而保護人體免受衰老疾病的侵害。其中提到,安溪鐵觀音中錳、鐵、氟、鉀、鈉的含量比例高於其他茶類,尤其是高氟含量居所有茶類之首,對防治老年人齲齒和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1979和1984年,日本出現了兩次“烏龍茶熱”,安溪鐵觀音被譽為“美容茶”和“減肥茶”。
價值三:防癌增智。
據相關科研成果顯示,安溪鐵觀音硒含量較高,位列六大名茶之首。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和抗體抵抗疾病,抑制癌細胞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安溪鐵觀音還有增智的功效。文章中提到,英國科學家發現,人腦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有關。茶葉是堿性飲料,安溪的鐵觀音堿性明顯,經常喝可以調節人體酸堿平衡,提高人的智商。此外,文章還稱安溪鐵觀音富含維生素、咖啡因、氨基酸、礦物質、茶多酚等。這些物質也被科學研究證實,與大腦發育密切相關,對提高人的智力有很好的影響。
價值四:交朋友心情好。
文章還分析了安溪鐵觀音的社會屬性,認為安溪鐵觀音作為壹種優質茶葉,在待客、交友、修身養性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文章說,安溪鐵觀音需要沖泡,招待客人要洗杯。準備過程中,主客要噓寒問暖,感情融洽;客人壹邊喝茶壹邊追上主人,過程非常和諧友好。因此,程序化的釀造和飲用能使人心情平靜,有利於滋養心靈和感情。
價值五:提神醒腦
幾乎眾所周知,喝茶可以提神。中國歷代醫書甚多,歷代文人僧人無不揮舞妙筆,贊嘆茶的提神益思之功。白居易《贈東十三王》詩中說:“池畔月連手,竹開風來。驅愁知酒勁,破眠見茶。”這首詩明確提到了茶提神和打破睡眠的功效。蘇東坡詩中說:“造三十盞茶,不分滋味,與打沙人的和尚包居士。”他說他會把茶給寶居士,讓他喝,避免打坐時打瞌睡。喝茶可以有益於思考,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壹些作家、詩人和其他腦力勞動者。例如,偉大的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華裔美國女作家韓,中國著名作家姚,都喜歡喝茶以幫助他們的寫作。鐵觀音可以提神醒腦,其作用主要在於茶葉中的咖啡因。咖啡因有興奮中樞神經、改善思維、提高效率的作用。因此,喝茶後可以打破睡眠,提神解悶,清醒頭腦,改善思維,可以顯著提高口腔防禦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反應。同時,鐵觀音含有多酚等化合物,抵消了純咖啡因對人體的不良影響。這也是飲茶歷史悠久、經久不衰、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壹。
釀造方法
明代許次紓在《茶書》中說:“茶以水養,存於器中,湯化為火。四者相連,缺壹不可。”茶、水、器、火都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正好呼應了我們講的如何做出好茶。
泡茶似乎很容易。把茶放在壺裏,倒入熱水,等壹會兒,再倒掉,就完成泡茶了!從表面上看,鐵觀音茶就像上面的分解動作壹樣,可以得到很好的茶湯!但是,做好茶的第壹步是看茶,認識茶,研究茶的特性!除了以上的文字記載,在實際泡茶的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的茶葉和茶具時,更要仔細分辨,才能得到好的茶湯口感。
在制茶過程中,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和臺灣穆卡的鐵觀音,制茶後的繩狀外觀和烘焙程度不同,在茶湯表現上也各有特色,尤其是在浸泡方法上。現在要點如下:
安溪鐵觀音:
在制茶過程中,安溪茶不像臺灣穆卡的鐵觀音那樣被“揉捏”過。茶葉外觀層次分明,安溪產的鐵觀音也會稍加烘焙。說到香港茶樓或者出口產品,會通過焙茶來改變鐵觀音的茶韻。所以要想泡到安溪鐵觀音的清香或者鐵觀音的“官韻”,還必須考慮烘焙的程度。
要表現出茶香的特點,宜用燒成溫度高的朱陶罐。壺形外觀宜扁而圓,不宜選擇高檔直壺。這是為了讓繩狀的安溪鐵觀音茶葉充分浸泡在水湯裏,順利釋放鐵觀音的茶韻和花香!扁壺,很容易讓索狀的安溪鐵觀音舒服的裝在裏面,不會有壓力和擁擠。有了好的壺形,茶就會愉快的釋放全身的香氣,也會把所有的韻都散盡!
以上適用於鐵觀音,淡淡焙香。如果遇到烤的適中的鐵觀音,如何避免「焦味」?
選擇燒結溫度低的茶壺。如果遇到老鐵觀音,泡茶的時候記得把茶壺裝滿茶葉,趕緊出來,以免釋放焦味!
焙火中的鐵觀音韻,高密度放茶,快速品茶,可以在短時間內擠出來,就像壹杯意大利濃咖啡的感覺:入口很濃,喉間很甜。
想做出香氣濃郁的烘焙安溪鐵觀音茶,壺型不限,但要適量。
茶的量怎麽樣?將茶葉放入壺中,以六分飽為準,且由於茶葉烘焙後破碎,註意不要堵在出水口,快速沖壹下,才能得到真正的滋味!
每種茶在壺中的滯留時間不宜過長,連續沖泡四五次後結束。這種品茶方法壹般都是行家品茶。浸泡壹次後,連續沖泡四五次。將茶湯放在茶海中,然後慢慢分給愛茶的人分享。也叫“浸精”法。這是壹種“萃取”精華浸泡法,特點是壹次泡完茶,不留余味。
想研究茶藝的人,可以拿起鐵觀音茶渣經萃取浸泡後,仔細研究:如果茶葉本身比較軟,沒有用焙火焙走,只留下壹個“死骨”,說明焙茶師是用心慢慢“燉”的(用文火焙茶),而不是試圖用焙火掩蓋劣質茶葉,相當於把茶葉焙幹了,只留下壹股炭味,不是好茶。
想要在焙火中泡出真正的味道,在焙茶後有壹種特殊的“焙味”,壹定要精心選擇茶具,註水量,掌握倒茶時間!
如果把烤好的茶葉放在瓷缸裏,氧化褪色後自然會產生水果的酸味。這時候如果能處理得當,用果酸滋潤,用新鮮空氣甘甜。如果沖泡時更換磚制的壺,壺體內吸收幹味的可能性會增加,給茶湯帶來柔和、爽滑的感覺。
焙火是為了延長茶葉的壽命。如何區分烘焙力和茶葉好壞?檢查茶底是軟的還是硬的。檢驗泡茶者是否做出了真正的焙火味道,只要猛聞茶湯,如果長時間有“炭味”,則為劣質。等到喝完茶湯,杯底出現酸酸的果香,就是好品!如果燒炭留下的灰燼氣味撲鼻,這是對茶興趣的喪失。
“烘焙”出的是真味,要泡出真味,才知道鐵觀音的真味!要做出真正的味道,首先要放適量的茶葉。
穆卡鐵觀音:
安溪和穆卡的鐵觀音數量明顯不同。茶葉的數量實際上是與制茶設備的大小成互動關系的。由於穆卡鐵觀音揉撚造成的茶形緊結,放茶時要給她留壹個舒展的空間,讓她充分散發茶的真香!
所以在木柵欄裏選壺泡鐵觀音,宜寬不宜窄。圓壺優於方壺,高壺優於平壺;燒結溫度要高,同時吸水性強的泥料更好,朱砂和紫砂都好。這種壺保溫性好,壺裏的茶湯不容易涼下來,所以水要適中,不宜長時間浸泡。而且朱泥導電性強,要把握好倒茶湯的時機。切記:第壹口茶湯倒掉後,壹定要把鍋底剩余的茶湯倒掉,以免鐵觀音茶堿釋放出來,影響茶湯的甜味,陷入咬舌頭、紮牙齦的困境!
對於茶農來說,公平馬克杯,在三克中浸泡三分鐘,是獲得真正味道的最佳方式。如果妳現在喝的好,回去泡壹壺會更好喝。其實這種說法值得商榷。臺灣省穆卡鐵觀音茶卷曲的外形,加上文火烘焙的特點,如果沒有優秀適中的泡茶空間,會“碾壓”湯味,讓好茶失去特色,甚至白白浪費鐵觀音的“官韻”,換來壹口“慘”!同時,水是關鍵。只用家裏不過濾的自來水,強大的茶人很難扭轉劣勢!
所以很難做出好的木柵欄鐵觀音,也不能拿著壹個通則走遍天下。比如有人說鐵觀音可以在95攝氏度沖泡,放置10-20秒。這個說法壹定要明確它選擇的茶壺的形狀。水用在哪裏?還有怎麽燒水?
用100攝氏度的開水泡茶是最正確的,尤其是鐵觀音茶。只有在高溫下,茶的真味才能釋放出來!關鍵是同時要掌握好適量的茶葉,壹般要低於烏龍茶的用量,並減少浸泡時間,加快倒茶湯的時間!
總之,要註意安溪鐵觀音的焙炒程度,然後增減茶葉量。壺要平,高溫燒結,才能泡出“官韻”;但要減少茶葉的用量,用圓壺來擴寬壺身,給葉底留出空間,倒茶時間要比安溪鐵觀音快。
鐵觀音傳說
在福建省安溪縣出產的烏龍茶中,鐵觀音最為著名。這種名茶美如觀音,重如鐵,滋味醇厚濃郁,深受國內外茶客的喜愛。關於這種茶樹在安溪的來歷,有壹個故事:相傳在安溪西平上窯鄉松林頭村,有壹位名叫印偉的老茶農,能做出好茶。他每天早上泡三杯茶,拜觀音菩薩。十幾年來,他從未間斷,可見佛的誠意。壹天晚上,印偉夢見懸崖上有壹棵散發著蘭花香氣的茶樹。當他試圖去撿的時候,壹只狗叫了起來,驚醒了他的好夢。第二天起床後,他立即去屋後的懸崖尋找茶樹。果然,他在崖石上發現了壹棵和他夢中壹模壹樣的茶樹。於是我采了壹些芽葉,帶回家,精心制作,然後燒開水泡茶。我感覺到濃郁的花香,茶的味道香甜爽口,我的精神為之壹振。印偉認為這是茶中之王,並決心通過分層繁殖。他先在家裏的幾個鐵鍋裏種上茶苗。三年後,茶樹長得又粗又多葉,茶葉精心制作。果然品質依舊,香味濃郁。他把這些茶藏在罐子裏,每當有貴客上門,他就給客人泡茶,嘗過的人都誇他。有壹天,壹位老師品嘗了這種茶後,發現它很特別,就問它是哪裏來的。印偉講述了他在夢中見到珍貴茶葉的故事。老師認定這茶壹定是觀音夢給的,就種在鐵壺裏。這茶重如鐵,他想了想,對印偉說,這茶像觀音的夢壹樣美麗,所以他叫它“鐵觀音”。印偉連連鼓掌。從此,“鐵觀音”茶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