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照顧老人

如何照顧老人

1,生活環境。

長期臥床的老人,居住環境壹定要幹凈、整潔、安靜。盡量考慮老年人的方便、舒適和安全。房間要每天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室溫應保持在18-20℃之間,濕度為50%-60%。

房間裏可以擺放壹些花卉和綠植,增加活力,增強老人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和勇氣。可以適當給老人播放壹些悅耳的輕音樂,有助於緩解他們的情緒,加快康復進程。

2、飲食護理。

(1)臥床老人吃飯時,盡量坐著,防止咳嗽。床頭需要擡高45°角,枕頭放在脖子下面,方便吞咽食物。同時,可以用床對面的小桌子,讓老人看到食物,以增加食欲。

(2)為了防止老人在吃飯時灑出食物,飯前要戴好餐巾紙,讓老人吃得放心,不會因為害怕灑出食物而緊張。

(3)借助輔助器具,盡量鼓勵老人自己進食。吃不僅是生存的需要,還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如果需要餵,速度不要太快,咽下後再繼續餵。

(4)剛開始吃的時候,需要喝少量的水和湯。另外,喝茶或喝湯時,可以用有口的杯子或易握難倒的杯子,以防老人自己吃飯時弄濕床單,產生屈辱感。

(5)飯菜的形狀應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而定,如小片、小塊、細絲、飯團等。總之就是要方便老人吃飯。

(6)飯後用水或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我們應該鼓勵老年人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3.排泄護理。

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排泄也是個大問題,需要身邊護理人員的幫助和安慰。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護理上要對感染性疾病給予及時的抗感染治療,心理護理必不可少,基礎護理技能也很重要。

首先,需要對老年人尿失禁的年齡、病情、原因、時間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如果老人清醒,但身體虛弱,非自願排便,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觀察老人排便規律,然後根據規律制定和安排排便的護理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準備的主動護理,減少臥床排尿排便次數。

若提漏支效果不好,可根據實際情況留置導尿管,每日消毒尿道1-2次,按留置導尿管進行常規護理。大便要及時清理,適當塗抹鞣酸軟膏,保護肛周皮膚。

4.加強身體機能鍛煉。

長期臥床的老人要防止肌肉萎縮,護理人員要幫助他們做功能鍛煉,每天按摩全身,手法要輕柔。老年人不能主動鍛煉時,就應該每天躺在床上被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