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50%的神經、血管和血液都在腿部。小腿上有60多個穴位,六大重要經絡足三陽經、足陰三經也穿過小腿,是人體重要的交通動脈,維持氣血的上下運行。很多疾病都會體現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與缺鈣有關,腫脹表示內臟疾病,發冷表示體虛怕冷。及時發現癥狀有利於疾病的早期預防和治療。踮起腳尖,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利於心臟和心血管健康,還可以預防靜脈曲張。
腳尖養生法
足跟在古代被稱為“壓踵法”,西漢初期就有“壓踵益胸”和“壓踵,壹左壹右,僅三百”的記載。八百年的“八塊錦”中,最後壹條叫做“除七塊疙瘩背後的百病”。這個動作是通過踮腳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振動,輕輕按摩五臟,從而達到消除疾病的效果。
腳尖尖的五大健康益處
踮腳鍛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加強了大腿力量,對身體也大有裨益。
1,有益心血管健康
踮起腳尖時,兩小腿後側肌肉每次收縮擠出的血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的輸出量。
壹個簡單的踮腳動作,就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讓血液給心肌供應足夠的氧氣,讓我們的頭腦更加清醒。
2、消除疲勞
可以先把腳並攏,用力踮起腳尖,然後放松,每天重復幾十次。
腳尖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器材限制,每次5 ~ 10分鐘,能有效快速緩解疲勞。
3、預防腰痛
可以通過快走30分鐘來適度刺激腰部肌肉,從而消除腰痛。在快走的基礎上,最好增加踮腳走路,交替進行。
踮腳走路可以鍛煉生活中不太活躍的小腿肌肉、臀肌、脛骨肌,還可以刺激足三陰經。
輕度腰痛1個月即可見效,重度腰痛半年後可明顯改善,切忌間歇性。
4.預防關節痛
坐著時,關節腔周圍的血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關節軟骨缺乏血液和關節液的水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軟骨老化,容易造成膝關節磨損。
坐著的時候,偶爾把腳背伸直,踮起腳尖,可以帶動下肢血液流動,保護膝蓋。
5、改善痔瘡
每當我們踮腳時,腳趾會受力,會不自覺地提肛,使肛門內的肌肉收縮,血液回流,從而提高痔核的充血效果。
踮腳是最簡單的有氧活動。每天花幾分鐘做這個動作,還能緩解腿部的水腫,有助於塑身瘦腿,對身體也大有好處。
腳尖的四種練習
踮腳運動很簡單,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就必須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至少別忘了踮腳。
1,踮腳走路
壹次走30~50步,稍作休息,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重復幾組。速度可以自己調節,感覺舒適放松。
2.踮起腳尖坐著
靜脈曲張通常是因為腿部缺乏運動,導致血液淤滯,靜脈彎曲。腳尖剛好可以拉伸小腿,促進血液循環和放松。
雙腳並攏站立,牢牢抓住椅背,以腳尖為支撐點,腳跟上下擡起壹次後落下,反復做。每天可以做4~8次。
如果沒有合適的椅子,也可以雙手扶墻。這樣可以增強小腿的肌肉力量,防止腿部力量不足而拖地的現象。
3、小便時踮起腳尖
對於女性來說,盆底肌肉的增強意味著性感受的增強,有助於達到性高潮。
對於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的男性,踮腳還可以使排尿更加順暢。
如果能堅持壹個月或半年,每天做五六次這種腳尖運動,就能達到強化健身的良好效果。
4.踮起腳尖躺著
臥床休息時,雙腿並攏伸直,勾腳趾。可以雙腳並攏做,也可以單腳練習。
如果妳感到小腿不舒服,停下來休息壹下。每次做20-30次,速度可自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