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很差,永遠看不到藍天。北京的機動車每年都在增加,大量的尾氣加劇了空氣汙染,可以和之前的倫敦相提並論。
北京的濕度很低,夏天炎熱幹燥,冬天不下雪。從保健的角度來說,對人來說不是很厲害。相比更冷的東北地區,北京的環境更差。飲用水質量差!食物的品種不夠豐富,食物質量差,而且貴。
2.貧富差距大,城市本身發展不平衡。
北京是首都。因為這種特殊的地位,人們都想來首都,這是中國人的壹種慣性。因為來的人多了,首都經濟繁榮起來,又因為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在政策上發展很快,很快就成了國際城市。
但總體來說,北京南窮北富,不斷擴大的北京外圍包圍的不僅僅是可以開發的土地,還有土地上所有的人,很多農村人被納入了富裕的城市生活。沒有高學歷和技能,北京無數農民工只能從事體力勞動,而這些人占據了北京最外圍的區域,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3.北京的經濟發展沒有地緣優勢。
眾所周知,壹個城市、壹個國家的發展,從古至今都與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英國倫敦,因為那裏工業設施發達,交通渠道便捷。在中國,上海和香港是經濟發展最有利的兩個城市,擁有海陸空交通優勢、開放的投資環境和成熟的市場機制。
與上海相比,北京有更多的行政手段而不是經濟手段來調節經濟。而且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權力集中必然影響經濟發展。正因為如此,很多有錢人也來北京成立公司,舉家遷往北京,也帶動了北京的經濟。
現在北京經濟的主力軍是IT產業,因為只需要人,北京沒有資源。人可以流動,跟著錢的流向走。國際大企業在北京設立更多的行政、營銷、銷售部門,會給北京帶來大量的外資,但不是北京發展的經濟動力。
4.冬天很長。冬天會暴露兩個問題。
(1)供暖時間長,供暖時間長,能耗多,燃煤汙染積累嚴重,易形成區域性霧霾天氣。
(2)制約勞動生產、建設發展和經濟活力。因為冬季漫長寒冷,生產會停止和減緩,建設會停滯,人們不想出去消費,經濟活力會下降。
5.北京地理位置太北,建立全國交通網絡需要更多的財力和人力。為了建設壹個輻射全國首都圈的高鐵網絡,北京要建設壹條東西南北的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