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老年人應牢記春季保健的“五不”

老年人應牢記春季保健的“五不”

俗話說“壹年之計在於春”。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的陽氣開始上升。如果能趁著大自然“老”的春天,利用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優勢,采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春季中老年朋友更要註意春季保健,預防因季節變化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各種疾病。每年春天都是中老年人養生保健的最佳時機。除了日常生活和戶外運動,還可以通過飲食和保健來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

春季養生可遵循“五不原則”;

不濕:臥室每天中午要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幹燥透氣,春季穿寬松的棉服,避免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幹。

不酸:春季飲食要“存酸增甜”,因為春季肝陽亢盛,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容易導致肝氣過盛,而肝旺則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春季飲食應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蟹等。宜吃味甘健脾之品,如山藥、竹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不凍:春季天氣忽冷忽熱,需遵循“春捂”理論,不宜立即脫下棉衣。換衣服時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首先,我們應該減少壹些上衣,褲子後來,下半身寧願熱而不是冷,以幫助滋養陽氣。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在早春時節,更要盡量讓身體“不凍不冷”。

躁動:春天,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人體要依托這壹自然特征,以養陽為主。養陽的關鍵是“動”,不應該是“靜”。人們應該積極進行戶外鍛煉。

不要生氣:春天是肝陽旺盛的時候,心情煩躁,要豁達和諧。抑郁癥會導致肝氣郁結,免疫力下降,容易導致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五、生活用品:

生活有規律。春天人體的陽氣趨於表裏,皮膚舒展,末梢供血增加,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增加,但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催眠作用,四肢有困倦感。這個時候,不要貪圖睡懶覺,這樣不利於陽的崛起。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變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早睡早起,經常去戶外散步,沿著林蔭小道,在樹林中與大自然融為壹體。春天的氣候多變,時而寒冷,時而溫暖。同時人體皮膚松弛,抵禦外邪能力減弱。所以,春天來了,不要壹下子脫下厚厚的衣服,尤其是老人和體虛的人。

五.體育文章:

春天天氣轉暖,草長鶯飛,空氣清新,是中老年人鍛煉身體的好時機。人們走出房間,參加春季鍛煉,如散步、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必有益處。運動時不宜大汗淋漓,以見微汗為佳。實踐證明,春季運動不當會適得其反。

春操應註意“五不適宜”;

壹、不宜早:早春,早晨氣溫低,霧大。過早離家後,人體容易感冒或誘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還會加重肺源性心臟病的病情,所以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為宜。

二、不宜虛:老年人新陳代謝慢,晨起血流相對緩慢,體溫低。因此,晨練前應喝些熱飲,如牛奶、雞蛋湯、咖啡、麥片等。,來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加速血液循環。

三、不適合暴曬:早晨戶外活動,應選擇避風向陽、溫暖安靜、空氣清新的曠野、公園或草坪。不要逆風跑,更不用說脫衣服,運動。

四、不宜激動:老年人體力弱,適應能力差,運動量壹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劇烈運動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5.不要著急:由於老年人早上起床後肌肉松弛,關節和韌帶僵硬,四肢協調功能差,所以運動前要輕輕活動身體,扭動腰部,活動關節,防止突然運動發生意外。

飲食文章:

春天越來越暖和,風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初春,氣溫還是比較冷的。人體為了禦寒,需要消耗壹些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要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來提高免疫力。

早春的營養成分應以高熱量為主,以便及時補充能量。因為寒冷的刺激會加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發病,所以需要補充優質的蛋白質食物。

此外,春季氣溫變化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容易侵入人體引發疾病。因此,妳應該在飲食中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並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避免營養不良和抵抗力下降。

春天是容易復發的季節。例如,高血壓患者在春季容易血壓升高,引起頭暈、頭痛、失眠。正如中醫所指出的,患有春氣的人應選擇吃些橘子、香蕉、檸檬、梨、綠豆、芹菜等食物,或用菊花泡茶,對高血壓患者有清腦的作用。

五.預防物品

春天陽光明媚,令人陶醉。但同時也是慢性病(如支氣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皮膚病、胃腸道等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因此,春季保健對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尤其需要防止“倒春寒”。

照片由作者提供。

崔莉: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從事社區臨床工作十余年),擅長社區居民常見慢性病的診治,尤其擅長體虛、高血脂、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

作者:主治醫師崔莉,護士王曉晗

修訂:謝濤

簽發人: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