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為三類:
1,梁山的三個“女英雄”,最高天最低地數:孫二娘、顧大嫂、胡三娘;
2.在第二類中,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個妓女:盧俊義筆下的伊爾盼、閻婆惜和賈夫人;
3.《水滸傳》描寫了壹位貞節淑女:林娘子。此外,還有壹些字符,如兩個老女人,壹個是閻婆惜的母親鄢頗,另壹個是王婆,誰是醜陋的。?
孫二娘黑店的老板娘,在孟州路橫坡上開了壹家豬肉包子店,外號母狗。她的“婊子”形象是“穿著鮮紅的絲裙,臉上抹著胭脂和鉛粉,敞著胸,露出粉紗的主腰,上面有壹顆金紐扣”,“眉毛很兇,眼睛很兇。”而夜叉和她老公的關系正好相反。她老公武功不如她,而且這家店不姓張,姓孫。為什麽?孫二娘的黑店是祖傳的,她父親叫孫園,是江湖中的前輩,在青林中也很有名。這個形象和她的行為,大概我們很難接受。宋武眼裏看到的是“墻上掛著幾張皮子,梁上掛著幾條腿”。這是英雄嗎?是農民起義嗎?恐怕任何壹個朝代,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說到底,孫二娘是個深諳黑社會的女人。?
梁山三位女主角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胡三娘。因為胡三娘很美,很漂亮,很勇敢,但卻是壹個很不成功的文學形象。無論《水滸傳》中的胡三娘有多英雄,作為壹個人物形象,作為壹個藝術形象,她都是單薄的,沒有個性的。與王結婚已經是她壹生中的壹大不幸,最後她死了。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對女性的輕視態度。她只是壹個概念,壹個符號。愚蠢的美人。這個符號是:可以用來戰鬥,漂亮又漂亮。
潘金蓮是小說中成功的人物之壹。再加上《金瓶梅》的產生,於是潘金蓮就成了“淫婦”的典型和代名詞。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潘金蓮原本是壹個安靜的女人,想過平靜的生活。是個有誌氣的女人,從和武大和諧共處到最後毒死丈夫,潘金蓮有壹個逐漸墮落的過程。
潘金蓮有壹個逐漸沒落的過程。壹開始她還是有追求的,有壹些獨立的想法。張對她垂涎三尺。她本可以得到壹個妾的名分,但她沒有這樣做。她因嫁給武大郎,壹個“三寸不爛之丁”,壹個“谷樹皮”,被財主報復,“好壹塊羊肉落在狗嘴裏”(也就是現在說的“壹朵花插在牛糞上”)。心中不滿,在外人的慫恿下,壹步步走向深淵。中間她還描述了自己有追求,看到了宋武,被宋武拒絕。在潘金蓮那裏,應該說是欲望大於道德。她沒有道德觀念。當然,生了個丫鬟,大概也不認識幾個字。她沒有任何知識。也許是自然屬性高於她的社會屬性,本能壓倒了理智,所以她走向了毀滅。
《水滸傳》中壹篇精彩的文學小說,寫的是23回宋武的妻子。
金生嘆道:凡是叫了三十九聲“叔叔”的人,突然把這個字改成了“妳”,真是讓人心碎!
金聖嘆評論:第壹篇寫武二遇虎,真撼山,令人汗毛倒豎;突然訪問這篇文章,寫的是武二和嫂子的相遇,真的是百花齊放,讓人心旌搖曳。
《水滸傳》中這些女性形象為什麽被塑造和排列?為什麽作者對女性的看法如此落後?為什麽梁山好漢「不近女色」?
第壹,《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壹樣,講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學”。北方搶家打架是男人的事,女人沒份兒。但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主人公的本來面目(如宋武),就要有好色的女性作為陪襯(如潘金蓮);此外,由劇本演變而來的小說,為了吸引聽眾和讀者,還得配上壹些“臟料”,以滿足普通人的口味。
第二,傳統文化中的男權文化和“女性災難論”的投射。潘金蓮的淫蕩太可怕了。為什麽我們的文化把潘金蓮塑造成壹個不講理的惡婦,壹個放蕩的女人的形象?說到底還是男作家害怕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女性身上。所以這種有欲望的女人特別可怕。她沒有壹個幸福的結局,所以她的命運結局是作家在這裏工作的壹個道德觀念。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想控制自己欲望的女人。我們的文化會判她死刑。告誡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妳最好溫順壹點,回去做個賢妻良母。
第三,是“江湖觀念”。《水滸傳》描寫的是江湖綠林的故事。那麽,江湖綠林中的原則和他們的理念,和壹般社會的普通人是不壹樣的,是強人的壹個概念。比如殺人偷貨,開黑店,其實就是黑幫。為什麽流浪漢如此鄙視女性?因為江湖自有江湖規矩,都是亡命之徒,聚山劫家。他們認為女人的妻子和孩子是個負擔。生理需求可以臨時抓住。所以《水滸傳》中有很多描寫。惡霸搶了翟夫人和王也做了同樣的事。所謂紮寨夫人,並不是真正的“夫人”,實際上是壹種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來鎮壓,這個堡壘裏的女人,要麽都被自己的男人殺死,要麽被俘後,都作為土匪的家屬死去。
歷史可以證明,比如李自成和張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崇禎十二年,李自成敗於潼關花園,逃往商洛山。當時他覺得自己已經窮途末路,幾次想自殺。養子李雙喜勸阻了他,他的將軍劉宗敏在他回去幫助李自成東山再起時殺死了他的兩個妻子。然後其他壹些強壯的男人,也就是李自成最好的朋友,當他們看到劉宗敏將軍做這樣的事情時,就回去殺了他們的妻子。其實這些老婆都是紮寨夫人,都是被掠奪過的女人。殺了之後,他又說要和朝廷再戰。李自成就這樣東山再起了。這樣的觀念把女人當成了負擔,當成了物品,像火燒茅屋壹樣把她們處死。那些女人沒有人格地位。這裏可以看到《水滸傳》的作者。他也是這樣的心態,看不起女人,視女人如糞土,如蟲如蟻。
第四,是劇情發展的需要。比如胡三娘的出現,王鬥胡三娘的情節,都與31中宋江欲為王找老婆的情節有關;潘金蓮與武大、宋武、西門慶的糾葛是宋武步入梁山的必然過程。
第五,錯誤的“養生”觀念在作怪。比如晁蓋是個有錢人,有錢,在東溪村老實,仗義疏財,結交天下英雄。宋江在書中的出場年齡大約是三十四、五歲。和晁蓋見面時說晁蓋哥哥十歲,晁蓋四十多歲。小說裏,我寫古典小說,但我不娶妻。我就是喜歡做壹把好槍,整天鍛煉肌肉。換句話說,當時的這些綠林人認為練武和親近女人是矛盾的。這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養生理論。古人認為武術首先要保存人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所以鄙視女性也是利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