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執政期間,推行重農、賑濟災荒、懲治腐敗的政策。任緒安時期,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普、楊蓉執掌朝政,成就斐然。在他們統治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壹個時期,其特點是行政廉潔,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史載:“任緒安之治,官員言其職,政事公正,風紀精進,蒼玉滿羨,其樂融融,故十八歲不能為禍。”蓋明盛世六十年,民憤漸好,有平復之兆。"顧應臺說:"明有仁和張揚,周有成功和健康,漢有文學和風景。”後人稱之為“仁政宣和”,並將其比作西漢的“文景之治”。
朱瞻基可以實行愛民惠民的仁政。他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在位期間,他體恤百姓,實行與民同息的政策。“坐在皇宮裏,思考農業、農村和農民”確實是朱瞻基關心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真實心態。他繼續推行洪武朝以來的招賢納士政策,開墾土地,發展農業生產。宣德五年(1430)三月,朱瞻基路過農田時,看到路邊有農民在勞作,便下馬詢問莊稼的長勢。他興致勃勃,從農民手裏接過農具,自己耕田。沒推幾下,他停下來,轉身對身旁的大臣說,我推了三次就覺得筋疲力盡了,何況農民常年勞作。之後,他命令人們給農民錢。他了解農民的生活和情況,所以他在制定政策時能考慮到他們的利益。同年6月,首都地區發生蝗災,朱瞻基派官員指揮消滅蝗蟲。他還是不放心,特意命戶部警告他們,往年負責捉蝗蟲的官員對百姓的危害不亞於蝗災,所以嚴禁杜絕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並賦詩壹首《捉蝗蟲》給朝臣。
宣德七年,遭受水患的嘉興、湖州也減征或免征。八年間,宣德還減免了許多災區的賦稅。
朱瞻基給太監們銀盤。朱瞻基知道壞國王濫用人民的力量,甚至征服了國家,楊迪就是壹個例子。以此為鑒,朱瞻基非常註意珍惜人力資源。在他統治的10年間,他發布了許多命令來幫助人民擺脫困境。宣德元年(1426),七月,湖廣停伐。宣德五年(1430)二月,擊部拾柴。宣德三年(1428)十壹月,錦衣衛司令鐘邀其到東關采珠。朱瞻基不僅拒絕,還認為他想利用這個麻煩事為自己謀取利益,並將他逮捕入獄。他還多次給予免稅額和積柴積草,免除北京的老殘工匠和沒有室內技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