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劉誌龍筆下人物的壹生

劉誌龍筆下人物的壹生

從事中醫工作20余年,具有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來從事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防治的臨床和研究工作,對糖尿病的辨證分型、代謝綜合征及臨床診療有獨到見解。

他擅長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癥。擅長治療糖尿病及其並發癥、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老年醫學》、《中醫疑難病現代診療》等4部專著,大型叢書《中國傳世醫典》;主持並參與了10項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2項。

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原則:1。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土豆;常吃牛奶、豆類或其制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肉油;清淡少鹽,限酒戒煙,忌甜食。二、烹飪方法:多選擇雞肉、瘦肉、魚肉;烹飪前切去脂肪或雞皮;避免使用大量調味料和油;使用不粘鍋,減少用油量,避免用大量糖調味;烹飪方法主要有蒸、煮、漂和燉。三、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可避免餐後高血糖。第四,食量和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合適的體重。

近年來,他致力於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研究,積累了獨特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在普通大眾中有著非常好的口碑,也得到了業內同行的高度評價。曾受邀參加2012全國經方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經方國際論壇(南京)、第三屆國際經方學術會議(北京,2013)、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糖尿病學會。其事跡和學術思想曾被《中國當代醫學雜誌》、《江蘇中醫藥雜誌》、《南方都市報-名醫專欄》、《羊城晚報》、《珠江晚報》、《珠海電視臺》等媒體專題報道。

我願意傳播和普及中醫知識。近年來,在珠海電視臺及市內各單位進行了數十場中醫養生講座,多次接受珠海特區報、珠江晚報等媒體采訪,宣講中醫養生知識。2013成立中醫學術網站嶺南經典沙龍,普及中醫學術和臨床治療經驗,在國內尤其是嶺南地區有較大影響。

靜坐咨詢:治愈頑疾的常用藥方

這個日本老頭已經是劉誌龍的“常客”了。這十年來,兩人從普通的醫患關系升級為朋友。“我壹直在找劉醫生治病。他是個好人,醫術也不錯。我非常信任他。所以2005年確診直腸癌後,我選擇在珠海做手術,這和大多數日本人回國就醫的選擇背道而馳!”這位在珠海生活了18年的日本企業家說。

摸完日本老人的脈搏後,劉誌龍彎下腰,壹邊輕輕按壓老人腳踝的皮膚,壹邊詢問他的病情。他想了壹下,笑著告訴老人:“雙下肢浮腫已經比上周少很多了!我給妳開點湯調理壹下!”

所以,看,聞,問,切。

短短四個字,卻飽含了劉誌龍三十多年的工作,也是他工作的常態。

劉誌龍身兼數職: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糖尿病學會常務委員、珠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珠海市CPPCC常務委員等。但是,他最看重的是自己醫生這個職業。他說,“當我能拯救生命時,我感到很滿足。”最近被授予“廣東省名老中醫”稱號。

每周二、周五上午,是劉誌龍坐診的時間。第壹個晚上,他會早早休息,因為第二天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他集中精神將近5個小時,從早上8點到中午沒有休息。

“劉醫生擅長治療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讓我擺脫了胰島素。朋友給我推薦的時候,我就給親戚朋友推薦了。”患者魏大姐說。就這樣,通過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劉誌龍掛號看病,往往需要提前壹兩周預約,其中不乏從周邊城市趕來就診的。劉誌龍很同情患者的難處,即使下班後,也會堅持給所有患者看病。“我壹個上午能看40多個病人!”劉誌龍壹臉疲憊:“累並快樂著!我很高興看到很多來就診的患者都有所好轉。”

劉誌龍最擅長用經方治療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經方是漢代以前經典醫學著作中記載的方劑,最具代表性的是張仲景《傷寒論》中記載的經方。有人質疑古方能否治此病。但是,療效給出了答案。

劉女士今年39歲,去年被查出糖尿病。“我壹直很健康。我怎麽會得這種病?”劉女士很沮喪:“我以後的日子每天都要打胰島素。我怎麽活下去?”面對激動的患者,劉誌龍並沒有打斷她的訴說,而是耐心的傾聽和勸說,對癥下藥,加減經方為劉女士開出湯劑。劉女士說,吃了幾個月的藥,血糖已經穩定在正常水平,可以正常吃飯了。

除了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家長也喜歡帶孩子來看病。“孩子咳嗽好幾天了,吃不下東西,睡不好覺,還得找劉醫生幫忙。”6歲孩子的媽媽說:“劉醫生開的中藥不苦,孩子喝了就好了,藥治好了。”

當老師:網上開論壇,坐診,收學生。

每次拜訪,劉誌龍身邊總有兩三個“弟子”,有時更多。

“這類似於古代中醫帶徒弟的做法。”劉誌龍說,他坐在診室裏的時候,會給徒弟們講解病人的脈象,講解加減藥物劑量的原因。“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劉誌龍說。

這些“徒弟”與劉誌龍結緣,有了壹個同樣特色的平臺——嶺南經典沙龍。這是劉誌龍在網上創辦的壹個中醫學術論壇。目前點擊率已經超過10萬。這裏聚集了很多嶺南地區的經方醫生。經方愛好者除了發布經典理論和經方摘要,還可以發布自己的疑難雜癥和診療經驗,氛圍極佳。

“在論壇上,我和劉院長結緣了。後來我希望和他壹起練,他爽快地答應了。”南方醫科大學學生王連寧說:“在學習中,劉院長沒有秘方,壹切都是公開教給我們的。另外,我也很佩服他對病人的耐心和愛心。我從沒見過病人對他有意見。”

甚至有“徒弟”不遠千裏來拜師劉誌龍。江西的中醫李曉雨在當地很有名,已經出版了兩本關於中醫的書。他通過論壇認識了劉誌龍。為了跟劉誌龍學習,他長期住在珠海,劉誌龍每個門診日,李曉雨都會到場學習。

“有壹次,劉總理開了壹個方子,總價才七毛錢,可是病人的手癬很快就好了,我們都嘲笑他。掛號的藥費並不貴。這是他壹貫的風格,只有常見的食材和草藥才能治愈疑難雜癥。”李曉雨說,“他教導我們要體諒病人,不要開太多太貴的處方。”

其實劉誌龍本來就是老師。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後,他留校當了三年老師。劉誌龍認為“中醫的生命力在於臨床”,於是1994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婉拒了留校任教的邀請,選擇定居珠海,以壹名普通醫生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醫學生涯。

作為珠海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和CPPCC會員,劉誌龍特別希望珠海能成為“中醫藥強市”。他曾提交過壹份關於中醫發展的提案,強調“人才是中醫發展的關鍵”。他說:“有了更多的人才和更高的醫生技術水平,病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看病不再難。我壹個人早上能看幾十個病人。如果能在珠海培養出壹大批優秀的中醫,廣大患者的健康豈不是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