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用艾條灸調理月經不調,如何調理月經不調和食療。

如何用艾條灸調理月經不調,如何調理月經不調和食療。

眾所周知,針灸和艾灸都是非常有助於女性養生的方法。而且對於女性來說,艾灸還可以去除壹些女性的疾病,還有安神美容的作用。那麽艾條灸能調節月經不調嗎?

如何用艾條灸調理月經不調?

1.艾灸調節血虛型月經失調。

證候為月經後期,量少質稀,伴有頭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乏力、舌淡、脈弱。

艾灸治療的穴位:鐘山、關元、子宮、內關、湧泉。

用隔姜灸或溫和灸,用灸盒灸小腹用三眼灸盒,子宮、內關、湧泉用壹眼灸盒。

要求:關元子宮不少於20分鐘,內關、湧泉各10分鐘。

2.艾灸調節血寒型月經失調。

月經期後期,癥見量少,色暗,呈塊狀,或色淡,質薄,伴小腹冷痛,喜溫壓,且熱度下降,或肢冷,小便長,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沈或緩。治宜溫經,散寒調經。

艾灸穴位:關元、八角、三陰交、足三裏。

隔姜灸或溫和灸,艾灸盒艾灸小腹三眼艾灸盒,可同時插三根艾條或兩根艾條,所以火力更大。艾灸關元、八角穴各20分鐘,足三裏三陰交穴各10分鐘。

3.艾灸調理氣滯型月經失調。

月經後期,癥見量少,色暗呈塊狀,排泄不暢,伴有腹脹疼痛,乳脹脅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略暗,脈澀。治療要行氣活血。

艾灸穴位:關元、命門、肩井、太沖。

關元、命門可以用三眼灸盒灸,也可以用生姜灸。肩井穴和太沖穴使用單眼灸盒或持艾條灸。

時間:關元、明門20分鐘,守京、太沖10分鐘。

4.艾灸調節腎虛引起的月經失調。

證候為月經初潮晚,經期推遲,量少,色正常或暗沈,體瘦,伴腰酸背痛,舌正常或淡,脈沈。宜補腎養血。

艾灸穴位選擇:八穴、歸、三陰交。

用隔姜灸或溫和灸,用艾灸盒灸,小腹用三眼艾灸盒。惠檜、八角穴用三眼灸盒灸,三陰交穴用壹眼灸盒灸。

要求:返回不少於10分鐘;八爪穴不小於15分鐘,三陰交穴為10分鐘。

5.艾灸對月經失調的影響。

在艾灸治療月經不調的過程中,結合脾俞、足三裏,可以健脾補中,恢復其升清降濁、利水除濕的功能。白胤是足太陰脾經的井木穴,木氣通肝,脾主血,肝藏血,脾主筋骨四肢,所以白胤有健脾、補血、益氣的功效。關元與腎俞配伍,具有固腎、養元、止帶的功效。第二,下焦,清郁熱,補虛。艾灸是治療月經不調的壹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艾灸調理月經不調需要註意什麽?

要專心耐心:施灸時註意集中註意力,施灸時不要分散註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傷害皮膚,浪費時間。對於保健艾灸,要長期堅持,偶爾艾灸達不到預期效果。

要註意保暖防暑:施灸時應暴露部分體表,冬天保暖,夏天熱時防暑。同時要註意調節室內溫度,打開換氣扇,及時交換新鮮空氣。

註意艾灸溫度的調整:對於皮膚不敏感者或兒童,將食指和中指放在艾灸部位的兩側,以感知艾灸部位的溫度,以免灼傷皮膚,效果良好。

循序漸進:第壹次使用艾灸時,要註意掌握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使用小艾條,或艾灸時間較短,次數較少。以後加大劑量。不要從大劑量開始。

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溫和灸: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住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0.5~1.0寸(2~3厘米)進行熏灸。在熏灸過程中,艾條要固定在該灸的地方,不能移動。壹般每個穴位持續5分鐘左右,局部有溫熱感,無灼痛感,直至皮膚微微發紅。此法適用於治療虛證、寒證等各種問題,也常用於保健灸。

啄鳥灸:點燃艾條的壹端,對準施灸的部位。像鳥兒啄食壹樣,以壹起壹伏,忽近忽遠的方式進行。每次艾條與皮膚的距離為2~3 cm,時間壹般為5~10分鐘,視皮膚發紅情況而定。此法較其他灸法熱感更強,多用於急癥和壹些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