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忙解釋壹下天人合壹,自然療法?
人與天地之靈同生,四時之法成。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壹部分。人體的功能必須與自然界的變化保持壹致才能維持生命。這就是“天人合壹”的觀點。如蘇文金匱嚴陣說“五臟應收於四時”,“調和陰陽,調於四時”。正因為人與自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所以五臟的功能活動和氣血的運行都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因此,從古至今,氣候-物候-疾病成為中醫養生學家的重要課題。當氣候變化時,人體難免會有壹些反應。比如春夏季節,天氣轉暖,在人體內蟄伏了壹個冬天的陽氣開始向外生長,將血液推向體表,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釋放汗毛孔,發汗,這是人體通過發汗散熱來調節體內多余陽氣的方式。秋冬季節,隨著氣溫的降低,陽氣要受到抑制,氣血趨向內化,表現為皮膚致密,尿多汗少。這是人體保證陽氣不會過度向外發散,同時又能保證水液的正常代謝和排出。中醫認為,人體的脈搏可以反映人體的生理病理,稱為“脈象”。人體的脈象也會因四季氣候變化而發生變化。明代李時珍在《四字》壹書中說:“春弦為夏洪,秋毛為冬石,四季溫暖,謂之平脈。”也就是說,春夏的脈象比秋冬更為頻繁,這是由於春夏陽氣上升,氣血湧動,就像開水壹樣。陽為熱,血如水。水燒開後會沸騰,向上翻滾。同樣,血液會運動到人體表面,劇烈奔流,充盈靜脈,所以觸摸即可獲得,脈形較大。秋冬季節,陽氣收斂,熱量不足,血液循環相對平靜,位置較低,故再按而得,脈形小。中醫也認為,早晚昏厥對人體也有影響。人的作息要符合人體的陰陽變化,夜間陽氣受抑時要及時休息。長期熬夜會使身體陰陽失衡,耗氣耗陰,產生很多疾病。我從我的好朋友那裏轉來的...呵呵,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