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涼茶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涼茶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涼茶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寶芝林”早就因為黃飛鴻而蜚聲海內外;“王老吉”創始人王澤邦,人稱“藥人”,與慈禧太後、洪秀全、太平軍、林則徐等歷史人物和事件關系密切。“嶺南藥谷”之所以在嶺南有名,是因為它位於嶺南仙山羅浮山腳下,有自己的草藥種植基地,傳承了道家涼茶創始人葛洪傳承的正宗配方。保濟丸是李眾生堂大藥房的名品,出口東南亞、美國、加拿大。

涼茶制作技術在家族中傳承了數百年。“文革”期間,涼茶文化雖然遭到嚴重破壞,不僅涼茶店關門,制器、遺址、遺物、史料、照片等文物也所剩無幾,但在港澳地區依然延續了很長時間。嶺南藥谷、加多寶、和其正、廣北、王老吉、上清飲、安方、健生堂、鄧老、白雲山、黃振龍、金賽、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蘆、興群、潤心堂、沙溪、李氏、清心堂、杏林春、寶慶堂、福慶堂、黃復興等

涼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廣泛的知名度、公認的功效、嚴格的傳承和巨大的發效應,使其成為世界飲料的壹匹“黑馬”。2006年,中國大陸涼茶的銷量超過了可口可樂。2007年產銷量達600萬噸,銷售範圍已覆蓋全國及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近20個國家。在工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中國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保護和弘揚涼茶文化具有現實意義。

2005年底,涼茶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5月28日,廣東涼茶成功列入第壹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由於涼茶是中醫藥文化的壹個分支,是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涼茶國家強制性標準正在研究中,這將有助於規範全國涼茶市場。但是涼茶文化的生存,是因為大街小巷的涼茶成千上萬,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非常重視。強制性標準值得商榷。

根據涼茶的不同功能,涼茶可以分為四類:

壹、清熱解毒茶主要適用於內熱、內熱重的人。代表藥材有金銀花、菊花、梔子、黃岑等。適合春、夏、秋三季飲用。

第二,甘傑茶主要治療外感風熱、感冒和四時流感。代表藥材是板藍根,非典時期賣的天價。這種茶適合四季飲用。

三、清熱潤燥茶特別提醒,這種涼茶特別適合秋季飲用,對口幹舌燥、咳嗽有很好的藥用效果。代表性藥材包括沙參、玉竹、龍利葉、冬小麥、銀耳。

四、清熱祛濕茶是給黃池等人用的,濕熱重,口氣大。代表藥材有金銀花、菊花、綿茵陳、土茯苓等,適合夏天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