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吳明道茶祥子
吳東明把茶改成了飲料,因為每種茶都有獨特的味道。他強調茶的味道,壹種茶喝了壹段時間,就要換另壹種。他說:“就像吃飯壹樣。肉很好吃。如果每天都吃肉,再好的肉也會膩。太累了就要清淡的,太淡了就要油水。為了保持均衡的飲食,人們需要經常調整自己的口味。除了大魚大肉,要多吃五谷雜糧,變換品種,這樣吃起來更香。就粥而言,不僅要喝大米粥,還要搭配綠豆粥、小米粥、糯米粥。喝茶也是如此。茶有壹種味道和不同的香味。經常是換個茶葉品種,換個口味。喝茶更香。”不難看出,吳東明先生不僅從飲茶中學習,而且是壹位註重飲食和營養的美食家。
對吳東明來說,喝茶有益健康。他覺得喝完茶吃東西特別香,有食欲。另外,喝茶提神對畫畫很有幫助。他每天畫六七個小時,壹直站著畫都畫膩了。喝茶有助於他緩解許多疲勞。喝茶也減肥,他那些常年喝茶的朋友沒有壹個胖的。吳東明喜歡喝濃茶,如大紅袍、熟茶和茉莉花茶。不過他壹般早上只喝濃茶,下午喝淡茶,晚上不喝茶,因為晚上喝茶睡不著。
在菏澤的家鄉,吳東明有壹套功夫茶具。畫圈的朋友經常去他家喝茶,聊書畫。家裏有源源不斷的茶葉供應,有時候朋友也會帶壹杯普洱茶或者大紅袍之類的好茶來和他分享。來北京後,他還和畫壇的朋友去茶館喝茶。在他眼裏,做功夫茶是壹門藝術,茶藝師的身姿和手法優美悅目,也給他的書畫創作帶來了啟迪和靈感。茶葉的品種很多,像他手中的毛筆、宣紙、顏料壹樣五花八門。泡茶的時候,杯中茶葉的起伏起伏,就像他筆下的花朵壹樣靈動而充滿生機。
茶葉點綴的紙水墨畫栩栩如生。
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吳東明與茶有過幾次密切的接觸。
有壹次,他畫了壹朵梅花。通常畫完之後會有壹個用噴霧器在畫上噴壹些細水霧的過程,讓花看起來更滋潤。這次他面前沒有清水了,就把濃濃的普洱茶水倒進噴壺裏噴了起來。沒想到噴了普洱茶的梅花特別鮮艷明亮,花瓣也變得鮮嫩了。後來,他也嘗試用茶畫畫。他發現效果很奇怪,畫面變得立體了,花也“活”了。
還有壹件事是,有壹年夏天他去桂林旅遊,路過壹個大茶園,那裏背靠青山,很多少數民族茶農正扛著籃子快速采茶。他被茶農在炎熱的夏天揮汗如雨的靈巧和他們漂亮的衣服所感動。那些皮膚黝黑、滿臉皺紋的農民的艱辛,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也讓他覺得喝的茶來之不易。現實生活的場景和藍天青山的廣闊茶園中天人合壹的景象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他說走不動了,馬上拿出紙筆,坐在地上,壹口氣畫了20多張。老農婦粗糙的雙手,姑娘漂亮的頭飾,小夥子敏捷的身手,延伸到遠處大青山的梯田茶園歷歷在目,意境悠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躍然紙上。
願意耐得住寂寞,不跟風
吳東明是壹位非常勤奮的畫家。然而,壹幅成功的畫需要淵博的知識和資格。在畫壇,很多畫了三四十年的五十多歲的畫家,往往並不出名。即使他們的作品獲獎,他們也只是被稱為有潛力的畫家,更不用說得不到任何經濟利益。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為什麽這些畫家不耐得住寂寞,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地在畫紙上努力呢?他們在找什麽?
吳東明說,中國是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和發揚。書畫藝術是中國的壹種傳統文化,它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的推動。繪畫中紙、筆、墨、水的使用是很有講究的,需要潛心研究。能不能和水壹起生活,人物的感情有沒有表現出來,構思有沒有新穎,這些都是壹幅畫成功的要素。壹幅讓人百看不厭的畫才是好畫,而這些都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錘煉。“該做什麽,該說什麽,這個世界很復雜,妳不能圍著別人朝三暮四,或者跟風。人生的路要有方向。既然熱愛書畫藝術,就要願意為之奉獻,堅持不懈地探索。我對繪畫領域很滿意。雖然畫畫的過程很枯燥很辛苦,但是每壹幅新畫都帶給我歡樂。再看看這個世界,其實堅持做任何事情都是很孤獨的。歌手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看起來很美很開心,但是在臺下練的很辛苦。奧運冠軍的金牌背後有無數的艱辛。妳是孤獨的,耐得住孤獨就能成功。”
在這方面,茶這個詞本身也是壹個很好的解釋。人在壹字草和壹字木之間,上面有壓力,下面有頂力。說明人要有耐心,耐得住寂寞。這種隱忍是壹種堅韌,壹種責任,壹種信仰,這種壓力和頂力是天地之性。大自然的植被哺育了牛羊和生靈,哺育了人類,賦予了人們壹種責任的使命。人類有責任承擔起維護人與自然和諧、關愛自然、回報自然、促進世界文明的重任。社會進步靠人的力量,人必須融入社會才能有所作為。人的壹生中,美好的時光很短暫,個人能享受的東西不多,所以專註於為社會的發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個不錯的選擇。從古至今,對社會做出翻天覆地變化的偉人不在少數。社會的進步要靠大眾的努力,每個人推壹點就夠了。這體現在藝術的道路上,就是耐得住寂寞,在不斷的追求中努力創新。
“在繪畫領域,書畫藝術的進步是大家共同推動的:範曾的人物畫線條分明,壹點點地推動線條;齊白石的蝦畫生動,壹點點推簡筆畫;鄭板橋的書法是用石頭鋪成的,壹點點推動了書法的創新;而吳東魁的竹子,遠近不同的視覺效果,畫出風吹在竹葉上的動態感,對構圖手法有壹點促進。藝術之路是無止境的,通過大家的突破,把構件凝聚成合力推動,中國畫發展到今天。每個人,包括科學家、運動員和普通人,都推壹點,社會就會前進壹大步。這樣,世界文明的發展會更快。”吳東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