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生根法
(1)將新尖的基部浸泡在50或100×10-6I的IBA溶液中4-8小時;(2)在含有生長素的培養基中培養4-6天;③直接轉移到含有生長素的生根培養基中。以上三種方法都能誘導新梢生根,但前兩種方法更有利於新根的生長發育。第三種能抑制幼根的生長。原因是較高濃度的生長素在根原基形成後繼續存在,不利於幼根的生長發育。但這種方法更可行。
此外,也可用以下方法生根:①延長在增殖培養基中的培養時間;(2)刻意降低壹些增殖率和細胞分裂素的用量(即將增殖和生根合並為壹步);(3)切取粗壯的嫩枝,直接在營養缽中生根,但這種方法沒有生根階段。壹次性培養基制作可以省略,切下的插條可以用生長素溶液浸泡,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壹些容易生根的作物。
當少數其他植物難以生根時,就要在培養基中放壹個濾紙橋,使其略高於液面,靠濾紙吸水來補充水分和營養,從而誘導生根。從胚狀體發育而來的幼苗通常具有分化的根,這些根可以在不誘導生根的情況下生長。但由於通過胚狀體途徑發育的幼苗數量特別多,個體又很小,為了使其生根,往往需要在低濃度或無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中培養。在試管內生根壯苗階段,為了順利地將幼苗移植到試管外的環境中,使試管苗適應外界的環境條件。通常,不同植物的適宜馴化溫度是不同的。如菊花,18 ~ 20℃為宜。實踐證明,過高的植物生長溫度不僅會涉及蒸騰作用的增強。還涉及到真菌容易滋生的問題。溫度過低使幼苗生長緩慢,或者不易成活。春季氣溫較低時,苗床可裝上電熱線,使墓溫略高於氣溫2 ~ 3℃,既有利於生根,促進根系發育,又有利於早期成活。
試管外移栽的植物幼苗光照強度應高於移栽前,能適應高強度漫射光(約4000h)以維持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強度。但太強的光照刺激蒸騰,會使水平衡的矛盾更加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