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春季小學生傳染病防控及飲食飲水知識講座,快,現在。

春季小學生傳染病防控及飲食飲水知識講座,快,現在。

春季冷暖空氣交匯,天氣多變,忽冷忽熱,適合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呼吸道阻力降低,外出觀光的人增多。如果不註意保養,很容易得傳染病。每到春天,各大醫院的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門診往往人滿為患,因此有人稱春天為“多病之春”。今年2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了中國99,984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其中74例死亡。麻疹9501,死亡6例;痢疾65438例+00198例,死亡3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17例,死亡8例。傷寒783例,流行性乙型腦炎1例,霍亂1例。為此,傳染病專家提醒人們,春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既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掉以輕心,註意采取積極預防和綜合控制措施,防止病原體離開身體。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四種類型。

解放軍302醫院雜病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敏介紹,春季容易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四種:

麻疹:原為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為發熱伴皮疹。但兒童接種過麻疹疫苗,所以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較多。發熱伴有其他呼吸道癥狀,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紅眼、分泌物增多等。發燒第四天,耳朵後面和發根出了疹子,然後蔓延到全身。麻疹本身並不可怕,但可並發肺炎、喉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並發癥,如果發生在兒童身上,可危及生命。成人麻疹癥狀嚴重,但預後良好,並發癥相對較少。

腮腺炎:俗稱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各種腺體的疾病。臨床上可見腮腺炎、頜下腺炎、睪丸炎、胰腺炎。腮腺炎患者和健康攜帶者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通過空氣飛沫侵入健康人的口腔和鼻粘膜並大量繁殖,然後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腮腺,引起腮腺病變。另壹種方式是病毒通過腮腺的孔口直接侵入腮腺。因此,呼吸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氣飛沫或接觸腮腺炎患者最近使用過的食物、餐具和玩具均可致病。腮腺炎患者的突出表現是發熱和耳下腫痛。這種疾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見,但對腮腺炎缺乏抵抗力的成年人也可能被感染。由於腮腺炎病毒可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防護不當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場所,如幼兒園、學校、軍營等。該病除發熱外,還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和疼痛,兒童出現腦膜炎,成人出現胰腺炎和睪丸炎。

腦脊髓炎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由腦膜炎球菌引起的壹種化膿性腦膜炎,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源是病人或帶菌者。患者多為青少年及15歲以下兒童,6個月至2歲兒童患病率最高。腦膜炎雙球菌常隱藏在患者和攜帶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產生的飛沫傳播,進入人體呼吸道引起感染。目前,已知這種病原體至少有13個血清群,如A、B、C和D..在中國,90%以上的流腦病例是由A群腦膜炎球菌引起的。2-3月為腦膜炎高發季節,可導致局部流行和散發病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為1~10天,壹般為2~3天。該病壹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萎靡、落枕。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危及生命。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空氣飛沫是主要傳播途徑,日常密切接觸也會傳染。患者通過咳嗽、說話、打噴嚏等方式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排放到空氣中。抵抗力低的人吸入帶病毒的空氣,就有可能被感染。此外,風疹患者糞便和尿液中排除的病毒可汙染餐具、衣物、用品等接觸感染。潛伏期壹般為14天至21天,平均為18天。其主要表現為發病前1~2天內出現低熱、頭痛、厭食、倦怠、咽痛、咳嗽、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癥狀。通常,發燒的第壹天或第二天會出現皮疹。壹天之內,皮疹從面部開始,按照軀幹和四肢的順序迅速擴散到全身,但手掌和腳底大部分沒有皮疹。

腸道傳染病不容小覷

感染科姜天軍副主任醫師介紹,春季容易傳播的腸道傳染病有六種:

細菌性痢疾:這是天氣轉暖時由痢疾誌賀菌引起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是吃了不幹凈的食物後,痢疾桿菌引起的。細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易感者通過汙染的手、與生活的接觸、汙染的食物或水,或通過蒼蠅傳播。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有落便感,可伴有惡心、嘔吐、口幹、全身無力。

食物中毒:隨著春天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細菌容易繁殖,出國旅遊的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超負荷運轉,為疾病的傳播創造了機會。如果人們吃了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就會生病。潛伏期短,壹般幾小時到2天,最短1小時。主要表現為寒戰、發熱(低熱或高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便、粘液便、膿血便或血性水樣便),嚴重者可引起脫水、血壓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疾病的嚴重程度與攝入的細菌數量和人體防禦功能有關,所以壹起吃飯的人可以集體生病。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壹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是吃了含有霍亂弧菌的不潔飲食後感染的。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治療,可死於多器官衰竭,傳播迅速,可大規模流行。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兩種甲類傳染病之壹。這種疾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通過水、食物、日常接觸、蒼蠅傳播,人普遍易感。潛伏期為3小時至7天,主要表現為嚴重腹瀉和嘔吐。嘔吐物可像米飯泔水,壹般無腹痛、發熱。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液體流失休克,皮膚幹燥皺紋和口幹舌燥。

急性腸炎:“腹瀉”在生活中很常見。急性腸炎是腹瀉中最常見的疾病。人壹旦暴飲暴食,吃了腐爛、汙染的食物,往往會發生急性腸炎。多由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時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休克。

傷寒:食用了含有傷寒桿菌的不潔食物後發生。潛伏期約為10天,其長短與感染菌數有關。食源性疫情可短至48小時,而水源性疫情可長達30天。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皮疹和精神抑郁。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患者可從潛伏期的糞便和1周末的尿液中排出細菌,故在整個病程中,特別是病程的2~4周內具有傳染性。傷寒桿菌從患者或攜帶者的糞便、尿液排出後,通過汙水、食物、日常接觸、蒼蠅、蟑螂等媒介傳播。

甲肝:食用含甲肝病毒的食物約1個月後,病毒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其糞便排出的大量病毒會汙染水源、食物及周圍環境。壹旦正常人群接觸到這些汙染物,就可能導致患病。潛伏期大約半個月到壹個月。大部分患者發病時類似感冒或胃病,有發熱、怕冷、乏力、缺糧、惡心、嘔吐、厭油等癥狀。壹般患者幾天後會發燒,但尿液顏色會變深,眼睛發黃,皮膚黃疸,肝區疼痛等。此時肝功能異常(轉氨酶高達數百甚至數千單位,膽紅素明顯升高)和肝脾腫大。

根據上述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1.加強個人防護。多運動,加強營養,多喝開水。對患病兒童應加強保護和隔離。妳可以勸他回家養病。

2.註意室內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辦公室、家中、公共場所要隨時通風,尤其是發現有感冒患者的學校或醫院,防止大規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