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可悲的情況是,別人已經在做妳能想到的題目了;妳可以做題目,別人已經發了;最後做出來的時候,五分鐘就抄好了。
在選題和觀點表達範圍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獨家”成了媒體人展現價值的最佳方式。
所以,當EyeOpener自豪地說這是自己辛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時,在業內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
當今極端內容生態的原因:
平臺的推薦機制決定了創作者的生死,用戶的喜好決定了創作者的方向。所以,屬於創作者的話語權,其實已經在各種限制下被極度壓縮。
如果用戶喜歡看銷量不好,那麽創作者可以壹秒得癌癥。有壹段時間,嗶哩嗶哩被網友調侃為“人均癌癥,處處抑郁癥”,各種抗癌日記、抗抑郁vlog的自制內容比比皆是。
其中最著名的up主,無非就是“壹無所有”。2019至12,虎子開始發布自己在嗶哩嗶哩的抗癌經歷,為網友普及抗癌知識,獲得了眾多網友的支持。他也是憑借平臺流量,壹個月賺幾千到幾萬元。
但沒過多久,有媒體曝出他月入65438+萬,兩年打卡500家高檔消費場所,並不是真正的癌癥患者...從此,虎子的“勵誌人物設計”徹底崩塌。他的賬號依次遭到網友的侮辱和嘲諷。雖然他對此做了強有力的解釋,但網絡暴力並沒有停止,反而是“越來越黑”。2020年6月9日,10,抗癌博主“老虎的後半生”發布動態稱,賬號主人“老虎”於6月6日去世,享年41。
無論是當初被追捧的人,還是踩過的人,在這壹刻都集體選擇了沈默。人們不會關心壹個陌生人的生死。大家關心的是,在輿論鬥爭中,自我的價值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