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
①神闕至官園段延伸至大橫,水道橫向摩擦,以熱為度;
②血海、三陰交穴、脈壓穴;
③腰部八穴守法;
加減
①對於已經過瘦、早、空腹者,加足三裏、中膈壓;
②月經量少、月經不調、面色蒼白、頭暈、腰酸的患者,應在後脾上進行穴位按壓。
③腎虛加腎俞穴、太溪穴、湧泉穴點壓;
(4)肝郁氣滯、線間刺痛、卷門或震動;
⑤行間加血熱,局部針刺清血熱;
⑥冷凝加命門及周圍熨,小腹及小腹熨。
磁砭石治療過敏性皮膚:
針刺:針刺大椎、首健、舒菲、肝俞、脾俞、腎俞、雪海、陰陵泉、足三裏、三陰交、曲池、內關、外關、神門、合谷、太陽照臉、領帶腮、四白水漿、氣血唐寅。
敲擊法:用鐵砧輕扣燒過的膀胱經。
刮法:用錘子刮背部中上焦點。
滾動方法:用錘子輕輕滾動患背數次。
先養肝。
肝臟
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具有調理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調節情緒和氣血的功能。所以春季適當養肝,會帶來壹年四季的健康長壽。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春對應肝”,也就是說春天的氣候特征與人的肝臟密切相關。初春,專家指出,養肝護肝要從飲食、起居、運動、情誌四個方面入手。
規定飲食
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普通健康人不提倡大量進補。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吃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
對於健康人來說,春天要註意飲食清淡,不要暴飲暴食幹燥辛辣的食物。
同時,由於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註意滋陰,可以多選擇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對於“吃肝補肝”的說法,李誌宏表示,可以適量吃壹些豬肝,但壹定要保證飲食衛生。
日常生活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蘇,各種生物繁盛的季節。人也要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早起,起床後放松心情,在庭院裏悠閑散步,放松情緒。
人們習慣的冬天“早睡晚起”到春天“晚睡早起”的過渡,需要壹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不要太急於改變,要按照自然界晝夜時間的變化,逐漸改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做體操
春天的運動和保健是恢復身體活力的最佳時機。因為寒冷的冬天限制了人們的運動,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需要運動來增強運動功能。春天,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他們的活力,增強他們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但春季的氣候特點是溫差大,風大,要註意防風防寒,所以遇到大風時要適當減少外出鍛煉,以免風傷肝。
情緒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對應春天,其生理特點是“喜郁”,所以說怒傷肝。肝臟的生理特點是,它更喜歡輕松順暢的心情,而不是抑郁無聊。
專家指出,在春季,保健的重點是保持心情舒適,努力做到不焦慮、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臟的舒適。
春季養生,情緒樂觀,不抑郁不生氣,不要過度勞累,以免增加肝臟負擔。肝病患者要心胸寬廣,心平氣和。在忙碌、浮躁、誘惑的世界裏,要做到“從容不迫,不為所動”,才能保持內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天
健康禁忌
避免不適當的彈簧蓋
不要過早穿單鞋。
霧天不適合鍛煉。
忌上火,用解毒丸。
春季主導頭發生長,幹燥是壹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幹、大便幹燥等“上火”癥狀。中醫把“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要按“引火”滅火。
忌吃太酸太辣。
避免關閉門窗。
註意春季飲食
補充優質蛋白質:春季氣溫變化大。冷熱刺激可加速人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或復發疾病。這時候就需要補充優質的蛋白質食物,如蛋、魚、雞、豆制品等。
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大白菜、油菜、西紅柿、柑橘、檸檬等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能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的上皮細胞。芝麻、藍白菜、菜花等。,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選擇清淡的食物:春季肝氣最強,肝氣會影響脾臟,容易出現脾胃虛弱。如果多吃酸味食物,肝功能會偏高,所以春季飲食宜選擇辛辣、甘甜、溫熱的食物,忌食酸味食物;飲食宜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肝炎患者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需要在肝臟中代謝,增加了肝臟的負擔,不利於肝功能的恢復。
增加甜度,降低酸度
春天,肝臟有很強的止瀉功能。如果多吃酸的食物,酸本身是收斂的,會抑制肝氣的生長。肝火過旺者可適當吃些酸味的東西,防止肝氣過分發散。肝陰虛者應少吃或不吃酸味食物,會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少吃酸味食物,防止肝氣過盛。甜品類食物春季宜吃,以健脾胃,如大棗,味道溫和,能養血健脾胃。可以生吃,做成棗粥,棗糕,棗飯。山藥也是春季的美食,有健脾益氣、養肺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藥可以作為甜菜如山藥絲、烤山藥、壹級山藥、水晶山藥丸子,也可以作為風味小吃如山藥餅、山藥豆沙包、山藥糖葫蘆、山藥芝麻酥餅。還可以做山藥粥,山藥大棗粥。
多吃蔬菜
入冬後,人們普遍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如口腔炎、口角炎、舌炎以及春季的壹些皮膚病,都是由於少吃新鮮蔬菜引起的營養失調。因此,當春天來臨時,人們必須多吃蔬菜。主要是本地和時令蔬菜。春天多吃野菜。野菜,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樹、竹筍等。生長在郊區,汙染小,食用方法簡單,營養豐富,保健作用明顯。如今,大棚種菜逐漸改變了春季新鮮蔬菜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方便的地方,隨時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生菜、香椿、四季豆等。春天的湯要以胡蘿蔔、蘿蔔、海帶、冬瓜、西紅柿、春筍為主,配以雞肝、豬肝、瘦肉絲。湯應該清淡可口。
多喝粥
早餐或晚餐吃壹些溫腎壯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養生粥,如雞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豬肝粳米粥等。
補充蛋白質。
春季飲食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增強抵抗力,如蛋、魚、牛肉、雞肉、豆制品等。
多吃水果
吃水果不僅可以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水分,還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幹痰吃梨,幹火吃香蕉,預防感冒吃蘋果[3]。春天是壹個多病的季節。多吃水果可以幫助妳增強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比如這些水果:香蕉、梨、草莓、橘子、葡萄、櫻桃等等。
養生特性
◆春季多風,感冒是春季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導致各種傳染病和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腦膜炎、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春季要小心流行性疾病。
◆春天是冬夏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相互競爭,乍暖還寒,乍陰乍晴,天氣多變。氣候的不穩定讓對氣候敏感的人有很多不適,所以敏感的人要註意日常生活。
◆春天,肝臟要受影響,陽氣上升。肝氣、肝火往往隨春季上升,而肝陽旺盛,容易導致高血壓、頭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還使人的精神情緒高漲、亢奮,使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等疾病患者容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憤怒、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氣寒冷時氣血瘀澀,天氣炎熱時氣血暢順。春天,氣候轉暖,氣血活動也加強,人體新陳代謝變得活躍。健康人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而體弱者、老人和兒童容易出現適應不良,使舊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在春季的疾病防治中,應及早做好準備。
需要註意的事項
1.飲食應該營養均衡。
從膳食科學的角度來說,春季要保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的相對比例,防止暴飲暴食,避免肝功能異常和膽汁分泌異常。
春季飲食首先養肝。
中醫認為,春季補陽對養肝很重要。五行學說中,肝屬木,對應春季,春季主要升發生發。因此,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在春季更要註意壯陽。而春天是細菌和病毒繁殖的旺季。肝臟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因為人的肝氣上升,也會造成舊病復發。比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那麽肺結核就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人體內春季主肝,春季肝氣自然盛。春天如果不養生,很容易傷肝氣。為了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維護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要註意先養肝。
3.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的陽。中醫認為“陽作用於外”,這意味著陽在人體內起防禦作用,可以使人體強壯,免受自然界六淫的侵襲。春季飲食方面,應遵循《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原則,多食溫補陽氣的食物,以充實人體陽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入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主張“鮮嫩菜肴如蔥、蒜、韭菜、辣蓼、蒿、芥菜等。應該混著吃”。另壹方面,因為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飲食中的補陽也應該包括溫補腎陽。春天人體的陽氣在體表是充足的,但在體內是不足的,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吃壹些滋補腎陽的東西。除了辣蓼,蒿等野菜已經較少食用,蔥、蒜、韭菜等。都是補陽的佳品。
4.多吃甜的,少吃酸的。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季宜存酸增甜,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天來了,人要少吃酸的,多吃甜的,有健脾和胃的好處。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元氣旺盛,可以延年益壽。但是,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生,即肝郁能傷脾,影響其消化吸收功能。中醫也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甜味入脾,鹹味入腎等。所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臟的功能,使本來就亢奮的肝氣更加旺盛,傷害脾胃。有鑒於此,春季人們應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氣過盛。而甜食入脾,能補脾氣,所以可以多吃,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5.飲食要清淡。
從冬天的膏粱厚味到溫和的溫度,飲食要溫,忌寒。在動物性食物中,要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和疲勞感。胃寒的人可以常吃生姜驅寒暖胃;哮喘患者可服用壹些生姜蜂蜜水,潤燥平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禁食或少吃辛辣食物。其他不宜多吃刺激性食物,以免扶火傷身。
平時多喝水。
喝水可以增加循環血量,有利於養肝和排泄代謝廢物,可以減少毒物對肝臟的損害。此外,水化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天喝花茶,有助於驅散冬天積聚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凝滯疏散。適量喝茶也能提神,但春天不要貪吃冷飲。
多吃蔬菜。
冬季過後,大多數人都會出現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如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癥以及春季的壹些皮膚病。因此,隨著春天的到來和大量新鮮蔬菜的上市,人們必須多吃新鮮蔬菜,才能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8.春季養生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每個人都喜歡的食物,但是吃水果也有壹定的講究。盲目吃水果會損害妳的健康。我來告訴妳吃水果要註意什麽。
過量食用水果會導致人體銅缺乏,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加,引發冠心病。所以短時間內不宜吃太多水果。有人認為果皮中的維生素含量比果肉中的高,所以吃水果時,連皮壹起吃。眾所周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會噴灑農藥,農藥會浸泡並殘留在果皮的蠟質中,所以果皮中的農藥殘留要遠遠高於果肉中的農藥殘留。
當心春困
註意睡眠。俗話說:早睡早起好。這有助於提高晚上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不宜過長,壹般成人每天8小時,中學生8-9小時,小學生9-10小時。當然時間也因人而異。
早上最好用冷水洗臉,刺激皮膚和大腦,使其盡快適應春天血液循環的變化。
3.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壹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天要多做運動,比如遠足、郊遊、散步。
4.定期按摩太陽穴、曬日光浴也有利於緩解春困。當妳感到困倦時,可以用聲音和觸覺給自己壹些刺激,可以改變人體內部的節律,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消除睡意。
評論| 0 0
另外兩個答案
報道|熱心網友46分鐘前
從立春到長夏,前壹天是3月,春季的3個月是毛發生長的季節。天氣由冷轉暖,東風解除寒氣,春日升起,自然界的各種生物萌發發展,棄舊迎新。
人要早睡早起,在院子裏散步,適當運動,註意保暖鍛煉以適應春天的空氣,讓身心感到舒適活潑以使身體適應春天的空氣。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註意保持壹種愉快的心情,避免生氣,保持殺、拿、賞而不罰的思想,以保持肝氣的正常生長。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當季,還要為下壹季打好基礎。換句話說,如果妳不能在這個季節養生,就會造成下壹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況,很多疾病就容易發生。如果能註意春季的“生發之氣”,這個季節就不會生病或少生病,但夏天就不會感冒和性病。不註意“生發之氣”,不僅近。《內經》指出:“春氣反則陽氣少,肝氣不變。”肝屬木,風將盛行,屬自然之東,春暖花開。所以春天不好好調養,容易肝損傷,但受傷了也不能心火。夏天的時候,火會不足,火不足的時候冷水會侮辱妳,所以妳很容易得感冒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三月,氣候變暖,這是春天的主要標誌。但是,春天也是壹個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早春,氣候變化更大,氣溫往往會急劇下降。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意思是春天脫棉衣不要太早,要晚壹點。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頻繁,風沙較大,春雨較少,生氣、憤怒等情緒容易刺激和傷害肝臟,壹些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此外,由於冬去春來,人的抗病能力和適應氣候的能力較弱,流行性疾病較多,壹不小心就會被感染。特別是老人、體弱者和兒童,要註意春天容易感冒,如果治療不當,要做好防護。
祖國醫學也認為,春季肝氣旺盛,脾氣虛弱,應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因為酸味屬於肝,甜味屬於脾,所以需要註意調養。
春季除了註意以上幾個方面的調理外,還要加強體育鍛煉,註意適度作息,根據春季的特點,改善營養,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