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指三國時期(240-249)被稱為“七賢”的嵇康、阮籍、單濤、湘繡、劉玲、王戎、阮賢七人。因為他經常在當時山陽縣(今修武壹帶)的竹林下生活,喝酒唱歌無拘無束,被稱為天下七賢,後以地名稱之為竹林。對此,王小毅先生通過檢索《竹林七賢考》壹文(歷史研究,2001第5期)中佛教經典《大正藏》的相關譯名,認為《竹林》是東晉學者附會的佛教經典,值得商榷。韓先生在《竹林七賢姓名考證》(文獻遺產,2003年第2期)壹文中也認為竹林七賢的命名與佛經中的含義完全不同,“意”論不可信3魏紹聖《竹林七賢幾個問題的考證》(中州學刊,第5期,1999)。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只能通過隱喻、象征、神話等方式,微妙而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壹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七位名人:阮籍、嵇康、單濤、劉玲、阮賢、向秀、王戎。活動區域當時在山陽縣,現在河南省輝縣市西北。《晉書·嵇康傳》:嵇康住在楊珊。與他結交的只有劉晨阮籍、河內單濤、河內向秀、郭培劉玲、仙子、瑯邪王戎,所以他去了壹趟竹林,號稱“竹林七賢”南宋《世說》旦曰:“阮籍,嵇康,河內,均以年相比,但以康為小。預簽署人:郭培·劉玲,劉晨·阮賢,河內祥秀。邪惡的王戎。竹林下常聚七人,恣意酣暢,酣暢淋漓,故稱竹林七賢。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雖然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玲、阮鹹等歷來主張研究老莊,“越是名家,越是自然”,而單濤、王戎等則擅長老莊,兼雜儒家,而湘繡則主張名教與自然的融合。他們生活不拘小節,清靜無為,聚在竹林裏喝酒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了司馬朝廷的虛偽。
政治態度有明顯的不同。嵇康、阮籍、劉玲等。是魏國的官員,但他們與司馬氏集團不合作,司馬氏集團掌權,已成為替代者。嵇康被殺後,湘繡被迫做官。阮賢曾在晉朝當過侍郎,但他並不受司馬燕的器重。起初,單濤是“隱形”的,但在40歲後,他成為了壹名官員,並投靠了司馬師。他擔任過公使、助理、司徒雷登等官職。並成為司馬師政權的高官。王戎吝嗇小氣,名聲卻是最高的。他入晉後,長期擔任侍郎、吏部尚書、司徒雷登。他在晉武帝、晉惠帝時期為官,在八王之亂中仍能安享清閑而不失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玲、嵇康不配合司馬氏朝廷,嵇康被殺,阮籍裝瘋避世。王戎、單濤投靠司馬朝庭,竹林七賢最後流散東西。
竹林七賢之名的由來,學術界頗有爭議。東晉在《魏春秋》中寫道:“康居河內山陽縣(今河南焦作市東),與他同遊,未見其樂。與阮、於河內、項修於河內、兄賢、惡、裴淩翔而友好,遊於竹林,號為七賢。”壹般認為“竹林七賢”之名與“聚竹林下”的竹林遊有關。
傳統上,竹林位於嵇康在楊珊的公寓附近。嵇康和他的朋友單濤、阮籍等竹林七賢中的四位經常飲酒聚會,所以人們稱他們為“竹林七賢”。這種說法見於《晉書·嵇康傳》和《世說任新雨丹·竹林七賢》。
據陳寅恪說,竹林七賢居住的地方其實沒有竹林。先有竹林七賢,後有竹林。七賢出自《論語》“七作者”之數,意為標榜。“竹林”壹詞起源於西晉後期,佛僧比附內經外書者更為流行。是天竺“Vlenuvena”的名字,加在七賢上,成為“竹林七賢”。
不同意陳的觀點。他從漢晉佛經中“竹林”譯名出現的頻率質疑陳的“撐天竺竹林”說。他結合史料,發現“竹林”確實是魏晉時期在黃河流域種植的,進而從時間地點論證了竹林七賢聚集的可能性,從而認為“竹林七賢”起源的傳統說法真實可信。
嵇康(223-262)是三國魏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音樂家。字叔夜。喬國至(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曾為中三大夫,世稱冀中三。崇尚老莊,講求養生取食之道,著有《論養生》。和阮籍壹樣,是“竹林七賢”之壹。魏《春秋》:“(嵇康)與阮籍、河內、河南項修、子賢、瑯邪、沛仁劉陵香遊於竹林,並稱為七賢。”他的朋友單濤(鞠遠),後來投靠了司馬的位置,作為高級官員,並建議他出去做官。他隨後寫了壹封“與山居元分手”的信,拒絕了。因“非而薄”和對當時當權的司馬集團不滿,被鐘會陷害,被殺害。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信老莊”,拒斥“六經”,強調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打破禮法的束縛。他的哲學思想以唯物主義自然觀為基礎,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他認為“道術之元氣,眾生皆賦先天之質”(《明丹論》),肯定萬物皆賦元氣。提出“教的越有名越自然”的理論。嵇康從小聰明好學。他的文章是“思想新穎,常反古言”(魯迅《魏晉風度與文章與藥酒之關系》)。《與山居元絕交書》和《師法自然論》是他的代表作。詩長於四字,神態清明;怨詩,贈書生從軍,名聞遐邇。聲無哀樂論認為同樣的音樂可以喚起不同的感情,並斷言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分,但其目的是否定當時統治者推行的禮樂教育思想。擅長古琴以彈《廣陵散》聞名,曾寫過《福琴》,對琴的演奏方法和表現力進行了細致生動的描述。
阮籍(210 ~ 263),三國魏朝詩人,後嗣。陳留偉(今河南)人。他是建安七子之壹阮瑀的兒子。阮籍有在政治上幫助世界的野心。當時明帝的曹操已死,曹爽、司馬懿輔佐曹芳。兩人勾心鬥角,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參軍,他因病辭官。前十年(249),曹爽被專事國事的司馬懿所殺。司馬殺異己,很多人受牽連。阮籍在政治上傾向曹魏皇室,對司馬集團不滿,但同時又覺得天下無由,於是采取了不惹事、明哲保身的態度,或閉門讀書,或近水攀山,或酩酊大醉,或守口如瓶。但在某些情況下,阮籍被司馬的傲慢所逼,不得不敷衍了事。他接受司馬授予的官職,做司馬父子的副將,兼常騎、步兵校尉,所以後來人們稱他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的公瑾寫《勸金文》,並準備酒Xi。所以司馬對他采取了寬容的態度,對他的各種喪心病狂、違反禮儀的行為都不追究,最後得以死。阮籍的作品有詩歌6首,散文全集9篇,詩歌90余首。阮籍的詩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他的主要作品是五言律詩82首。阮籍作品《隋書經濟誌》收錄於13卷。原劇集已經丟失。然而,他的作品並沒有丟失很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懷詩八十余首”,似乎都是傳世的。明代版本較多,其中張浦的《阮步兵集》被收入漢魏六朝文集壹百零三部。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78編輯出版了《阮籍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阮步兵詠淮詩》有註釋。
單濤(205-283),居元。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晉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壹。單濤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的。他加入竹林名人是因為他的個人魅力。同為竹林七賢的王戎對他的評價是:“玉若精,金若實,人皆尊其寶,不以其器而知。”換句話說,他給人壹種深刻的素質印象。而華麗是當時名流的風度之壹。雖然單濤與嵇康、阮籍感情深厚,但他們的利益其實是不同的,這可以從他舉嵇康自生自滅的例子和嵇康與他分手的事實來說明。他走上了另壹條為官之路。
單濤是壹個很有洞察力的人。他小心翼翼地接近權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力鬥爭的關鍵時刻,看到事端指日可待,“隱身而不交天下大事”。在此之前,他在曹爽為官,曹爽將敗,所以退位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的權力局面已經形成,他就出來了。單濤和司馬師是姻親,他就是憑借這層關系去見司馬師的。司馬師知道了他的意圖和野心,就對他說:“呂望想當官作惡嗎?”於是,“命大臣李為秀才,除郎中外,轉驃騎將軍王昌從事郎中。時間長了,就拜趙翔,遷尚書吏部。”當然,開始做的是小官,說到任尚書吏部郎,的仕途將壹帆風順。
嵇康曾寫過壹封《與山居院絕交書》,所以後人對單濤非常鄙視。單濤雖然不像嵇康那樣是非分明,率直急切,但他就是不違背習俗。比如他也喝酒,但是有壹定的限度,直到八鬥,和別人的狂飲不同。單濤生活節儉,受到時間理論的推崇。嵇康被殺二十年後,他推薦嵇康的兒子嵇紹做他的秘書。他告訴嵇紹,“我已經想妳很久了。世界四點鐘還有消息,但是情況很可怕!”可見他二十年來沒有忘記老朋友。
至於他投靠司馬家,似乎無可非議。因為學者求知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必然也有“實現自身價值”的問題。然而,他們只有很少的純知識網站。除了天文和歷法,其他科技幾乎都是“醫學占星”和“全能工作”的廉價產業。法律、經濟、管理也大多是小官吏的專利。琴棋書畫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愛好,能做的就是讀書做官。在皇權壟斷壹切的社會裏,只有壹技之長的人,天下第壹,不言而喻,除了“貨和帝王家”之外,他們很少大顯身手。
湘繡,生於河馬小廚師時期(約227 -272),是魏晉時期的壹位文學家。竹林七賢之壹。字分句號。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詳。邵。與嵇康等人交好。湘繡不可能隱居。嵇康在靖遠四年(263)被殺後,在司馬的壓力下,不得不申請到洛陽。後來騎為侍郎,轉黃門騎為常侍。湘繡的好莊子之學。當時《莊子》壹書雖頗為流行,但舊註“不究其旨”和湘繡寫《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很大,促進了玄學的盛行。然而,湘繡並沒有寫完《秋水》和《幸福》。後來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完成了《秋水》和《知樂》的註釋,再加以發揮,就成了今天看到的《莊子》註釋。
劉玲,字伯倫(約221 -300),郭培(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壹。魏末,為建威參軍。晉武帝在位之初,呼籲對策,強調無為而治,因此被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的倫理道德。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他染上了酒癮,裝瘋賣傻。有壹次壹個客人來訪,他壹絲不掛。客人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住所,以房間為衣服褲子。妳為什麽鉆進我的褲子裏?”他放蕩不羈的行為顯示了對道德準則的否定。只有壹篇,酒德頌。
王戎(234─305),臨猗(今山東)人。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壹。年輕而開明,光明而美麗。善談,與阮籍、嵇康等同遊。對於壹片竹林,嘗過之後,他說:“俗的東西又回來失望了。”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晉武帝年間,先後任吏部黃門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入安豐郡侯。後來又轉戰吏部光祿勛、尚書。惠帝,斯圖亞特的官員。我執著於名利,對此無話可說。性極其貪婪小氣,農村遍布各州,沒有積累。每次我都咬牙切齒,日夜計算,如果不足。榮家有好梅,常賣,但怕別人種,常鉆核賣,所以被世人譏笑。
阮賢,本名鐘嶸,是“竹林七賢”之壹,阮籍的侄子,和壹個叔叔都被稱為“阮大孝”。他騎著壹個侍郎走過官歷,以補知府。單濤認為自己“貞潔無欲,深覺濁世,萬物不可動。為官則不合時宜”(見《晉書·列傳》),但晉武帝認為自己醉得不行,就用了。
和阮籍壹樣,他放開了自己的生日,狂野不羈。他私下裏和他姑姑的鮮卑婢女有過親密關系。母親去世,本該回國,阮賢卻要求離開她,這是當時禮教所不能接受的。後來婢女走了,阮賢借了壹頭驢跟在她後面騎,終於把她找回來了,並且生了壹個兒子叫阮福,被世人恥笑。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戚朋友交朋友,喝歌。有壹次,他的親戚朋友在壹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他沒有用玻璃杯喝酒,而是用壹個大盆盛酒,喝醉了。當時來了壹大群豬喝酒,阮賢也跟他們壹起喝。他真的很開心壹邊喝酒壹邊彈琴。於是“和貘喝酒”成了笑話。
阮先渺因為對音律的了解和對琵琶的演奏,成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古代有壹種琵琶叫“阮弦”。他曾與荀駙馬論性情,荀駙馬認為他遠不如阮賢,極為嫉妒。於是,阮賢被貶為市北知府。阮賢的其他著作《法》代代相傳。參見《世說新語·俞舒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