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固有的生存過程。所有生物都有壹定的自然壽命,不同物種的壽命不同,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中醫認為,人的壽命長短是在母親的子宮裏決定的。例如,張景嶽說,“夫人的生物素質在她生命之初就與生俱來,所以她有壹定的數量。看來她人力不能強。第壹件事是得到全部,如果妳能保持在壹起,妳會活得更久;若全失,養而逆之,不能更壞。”徐陵的胎兒也說:“他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確定的點。所謂平步青雲,也是精力充沛。沒看到,就不能要。附於氣血,宰於氣血之前。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固定了。”
中醫文獻在肯定齡、分、數等客觀規律存在的同時,也指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比如張景嶽在《靈樞》中對“年年有天命”的解釋是:“所謂天道可以勝人,人也可以勝天”。人類成功的關鍵在於保持健康。
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人的壽命就像壹個平面三角形的面積,影響壽命的因素就是“壽命三角形”的三條邊。如果把壹個人的壽命比作壹個三角形,它的底是父母的遺傳因素(先天賦予),另外兩邊是後天環境的因素。三角形的三條邊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如果壹個人有父母賦予的長壽的遺傳因子,那麽他的“生命三角”的底就是長的;如果衣食住行、精神、氣候、地形等環境因素也對他有利,那麽相鄰的兩條邊也長,他的“生命三角”面積大,就意味著他會長壽。反之,“生命三角”的面積越小,壽命越短。
“生命三角”的基礎非常重要。人類有長壽家族和短命家族,他們的遺傳因素很明顯。例如,在中國廣西巴馬縣的53位長壽老人中,有365,438+0人有親屬長壽。同樣,遺傳因素在短命家庭中也很明顯。如果有韋納綜合征,其癥狀是白發(或脫落)、白內障、硬皮病和早衰。這種疾病是遺傳的,會導致短命。人會在三年後死去。當然,遺傳因素並不是壽命長短的唯壹因素。三角形的兩邊——後天環境、調養等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先天稟賦因素對人的壽命固然重要,但如果保健得當,也可以彌補先天稟賦的不足。所以在研究長壽的過程中,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都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