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每個人都有壹塊“累”的土地。但是那裏生長的植被,那裏流淌的河流,那裏人們的態度和生活方式,妳都舍不得離開。
喜歡梅花,六合人百聽不厭;和油茶壹樣,六合人吃不厭。
都說六合的梅花寒性小,寒性大。我約了老婆孩子,老婆約了朋友。當寒冷來臨時,我會開車去享受它。我以為賞梅只要半天時間,就決定早上去蘆河中村走壹走。
我問老婆:“這麽多人,中午吃什麽?在北中找個檔位?”
妻子笑笑:“去六合不吃油茶,是不是少了點什麽?”
我和孩子們也笑了。
有些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
我在六合吃過很多次油茶。
那年剛買了輛車。壹個和我關系比較親密的同事,和壹個女性朋友盧赫談婚論嫁,聊得很開心。同事邀請我陪他們去女方家,我責無旁貸。那段時間,我和他壹起去了六合三次。
同事們沈浸在結婚的喜悅中。對於我來說,除了分享他們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吃了三次最正宗的六合山茶花油茶。
我的家鄉也有砸茶的習慣,只是叫“鹹茶”。方法簡單,生津止渴。所以我壹直以為六合的油茶差別不大,就是村民聊天時喝的茶。但是當同事的婆婆端來壹大杯茶湯的時候,我不止壹次的自責自己的淺薄。
茶湯看起來又濃又綠,它的香味襲人,讓人心生期待。
菜、豆、花生、炒飯、米花、筷子壹個接壹個端上來。主人家先拿碗盛菜,然後從打好的米飯裏舀湯到碗裏,再往碗裏加入花生、炒飯、米花等食材,把碗發給我和同事。
壹碗熱氣騰騰的油茶也擺在了其他人面前,我和同事們只是不停地試味道,卻沒有人動筷子。就連小孩子也只是有規律地把手放在桌子上。我心想,這可能是招待客人的壹種方式吧。讓客人先吃,是壹種禮貌,也是壹種修養。
我就拿起碗吃了起來。這才知道,這茶湯有青草的味道,微苦,加上薄荷的清涼,讓人心曠神怡。那個青菜也不簡單。當時簡單算了壹下,大白菜、豆角、白菜混炒應該有六七個品種。舀壹勺放進嘴裏咀嚼。青菜的清香和炒飯、花生的香脆同時生成,其味無窮。
主人家勸我多吃點,同時時不時給我碗裏加點茶湯,很熱情。我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吃光了。不要動碗捂手,直到肚子實在撐不住了。
主人家很開心。好像是壹些少數民族。我們吃得越多,就越尊重他們。
主人家又問了我老家的風土人情,知道和六合的油茶差不多,但又不壹樣。還和我聊起了油茶的往事。
據主人家說,很久以前,大部分六合人都不富裕。大人們為了每天匆匆忙忙地幹農活,自然沒有註意色、香、味。於是我把草藥和茶葉搗碎,熬成湯。將各種蔬菜翻炒後加入湯中。這樣,我們可以吃米飯,蔬菜和湯。既填飽肚子,又益胃。
不知道主持人的說法是對是錯,但是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從它的起源和生活習慣來看,更像是當地人的自然特征。
在六合其他地方吃過幾次油茶。配菜略有不同,但味道基本壹致,店家也是壹樣的簡單樸素。
這次去六合賞梅花,壹行人在北中吃了午飯。北中村種植沈香也成為了壹個頗具規模的產業,沈香雞也成為了壹種特色美食。於是,我們先點了壹份油茶,然後點了壹份沈香雞。
店主傻乎乎地跟我說:這雞現在就殺,可能要久壹點。妳確定妳想要壹個嗎?
我心想:外面很多店只要妳當時下單付款就不會告訴妳這些,免得少掙錢。心裏這樣想著,感覺和店主大哥多了幾分親密:“沒事,點壹個就好,我們慢慢吃。”
店主大哥連連答應,去殺雞了。過了壹會兒,他進來告訴他老婆先給我們上山茶油,別餓著。等雞殺了,沈香之類的食材在高壓鍋裏煮好,店主大哥過來問我們油茶夠不夠,可以多加點,不用多收費。
過了壹段時間,慢慢煮的沈香雞終於做好了。味道很好,甚至是湯。我也喝了三碗。
我們吃得很慢,很飽,玩得很開心。
沈香雞很好吃,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六合的油茶。
如果說青菜是為了生活,中藥是為了健康,那麽我喜歡六合的油茶,不是因為它味道好,也不是因為它歷史悠久,而是因為壹碗油茶,上面是炒飯和花生,是生活和修養的柔軟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