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宗秀英的總結與討論

宗秀英的總結與討論

在4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通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總結和討論,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壹,循古無泥。

經典是醫學的基礎,歷代醫家包括當時的醫家都有很多建樹,不斷升華和完善了祖國的醫學事業。宗修的英語壹代,既要用經典藥方,又要博采眾長,不拘泥於學派的戒律,決不能厚古薄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標本兼治”,輕松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辨證是中醫的特色之壹,辨病是壹些疑難雜癥的主要措施。對於臨床上許多疑難雜癥,統籌陰陽辨病,隨病用藥,往往能收到滿意的療效。

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如果能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醫會有質的飛躍。中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多年來對彼此的偏見和無知,甚至互相貶低,是非常錯誤的。我們應該精誠團結,取長補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這是宗修這壹代人的重要任務。

第三,痰濕是目前的主要病因之壹。

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物質供應的豐富、家用電器的普及等因素,人們在享受家用電器的同時,卻忽視了科學用餐和合理使用家用電器,以至於近年來發現受濕邪困擾的患者(如肥胖、痰多、水腫、頭暈、失眠、腹脹、便溏、消化不良、乏力等。)比比皆是。而這種癥狀往往被醫生忽視。而宗秀英則是在多種疾病或某壹疾病的某壹階段,發現是由濕引起的,即從濕開始治療總有效果,於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用藥風格。研制出祛濕丸系列方劑,深受患者歡迎。

第四,繼承老師的訓練,戰勝很多大病。

自幼隨祖父、父親習醫書,家傳習練,師從張、趙兩位名師。本人在中醫院、友誼醫院血液科專治過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血小板增多癥,均達到了穩定病情、逐步改善血象的效果。其他急慢性疾病,如慢性低熱、白塞氏病、血卟啉病、氣血壞疽、腦腫脹、婦科崩漏、白帶過多、不孕不育等疑難雜癥,通過辨證分型,應用有效的臨床經驗藥物與中醫藥相結合,可不同程度地克服,或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五、遵循古訓,家訓,把病人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