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佛教養生如何消除生活中的“三毒”

佛教養生如何消除生活中的“三毒”

戒掉智慧就是治愈貪婪和憤怒。

貪、怒、癡是三毒,又稱三邪三火。這三毒破壞身心,使人陷入生死輪回,是惡的根源,所以又叫三害之根。

(1)貪,貪到臣服的境界,壹定要得到,否則心有不甘,情有不甘。

(2)憤怒,對叛逆境界的反感,不滿足時憤怒,不理智,沖動。

(3)精神錯亂,愚昧無知,不明是非,不分善惡,顛倒是非,各種惡行。

如何戒掉三毒?

戒除智慧是治愈貪婪和無知的方法。

謹慎是壹種對他人無害,貪得無厭的道德生活標準;

決心是內心專註和耐心的培養,可以治愈過度煩躁和急躁帶來的仇恨;

智慧是對生命和宇宙現實的誠實認識,從而治愈無知。

經常念到觀音菩薩的名字“普門品”:‘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強大的,所以如果有眾生,就不止有色欲,如果妳壹直尊敬觀世音菩薩,妳就會擺脫色欲。如果妳比較生氣,經常想到尊觀世音菩薩,那就要把氣留著。如果妳很笨,妳會永遠記得尊敬觀世音菩薩,妳會解脫的。"

佛教徒說修行是為了擺脫貪婪和無知。怎麽去?我們應該培養節欲和智慧。其實這個貪、昧、戒、智是融為壹體的。修行不是根除貪欲和愚昧,而是把它變成禁欲和智慧。

解定會,又稱“三學”,或“三不漏學”。戒是為了停止惡行,必須是壹種禪定。智慧就是破除謬誤,證明真理。持戒清凈心,就有平安,心安就有平安,心安了,明察就有智慧。持此三戒智法,可治三毒,成就佛果,故又稱“三無遺漏”

首先要了解三毒的危害,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貪圖聲色(電視、遊戲、小說、時尚、長相等。),不偷懶(賴床求大求軟,按時起床),不貪吃,不追求品味,安於少,甘於寂寞。面對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苦難是良師,溫室裏的花經不起風雨。

其次,我相信因果報應是真的,但我可以通過懺悔、破惡、修善來改變命運,直到成佛。選擇壹個佛法和壹個深入的,比如念佛。不管發生什麽,不管遇到什麽境界,坦誠就好。若幹年後,三毒可能斷絕。

隨緣,不攀緣

東西來了,就該走,該留。

不要拒絕滿足貪婪和無知會逐漸減弱。

因為貪婪,妳想要多布施。

對於憤怒,妳要有耐心。

對於妄想,要看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