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飯後不應該馬上做什麽?
(1)吃完馬上抽煙。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這個習慣,有人說飯後壹支煙是活神仙。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飯後吸煙會使肺部組織對煙霧的吸收和香煙中壹些有害物質的吸收大大增加,不僅會直接刺激呼吸道和肺部,還會給其他組織器官帶來比平時吸煙更大的危害。
(2)飯後立即喝茶
飯後喝壹杯熱茶的習慣也不好。因為飯後立即喝茶不僅會稀釋胃液,茶堿還會抑制胃酸的分泌,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
(3)飯後喝冷飲
吃完東西後,我們的血液壹般都集中在消化器官,腸胃活動比較活躍。此時喝生冷的食物,不僅會稀釋胃酸,還會使胃壁的黏膜血管收縮,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食物難以消化。容易產生食欲不振、飽脹不適等消化不良癥狀。
(4)飯後立即吃水果。
主食進入我們的胃後需要1~2小時消化。如果飯後馬上吃水果,會被原來吃的食物堵在肚子裏。水果通常含有糖類。如果它們在胃裏停留太久,就會脹氣,並從中產生毒素,從而引起腹脹、腹痛、胃酸、便秘等不良癥狀。
(5)飯後不宜洗澡。
如果飯後馬上洗澡,全身的毛孔和血管都會擴張,導致血液聚集在我們的體表,胃腸血流量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如果經常飯後洗澡,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消化不良,阻礙相關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還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心腦血管等癥狀。
(6)飯後立即排便
如果體內的食物沒有被充分消化,大便就會得到緩解,由於憋氣,腹部的壓力會突然增大,胃酸和消化酶就有可能反流至食道,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反流性食道潰瘍。飯後立即大便還可促進幽門平滑肌功能障礙和膽汁反流,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發炎。
(7)飯後不宜拉褲腰。
當妳吃東西後感到胃脹時,妳會想到去松下帶消腫,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它會使妳的腸胃更受影響。如果飯後立即松開腰帶,腹腔內的壓力會突然松動,消化道的支撐功能減弱,會增加消化器官和韌帶的負荷,促使胃腸蠕動紊亂,影響自身的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腹脹、腹痛等癥狀。這樣下去,還會導致胃下垂、腹部不適等腸胃疾病。
2.飯後如何養生
(1)吃完後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飯後洗牙,使牙不敗,口香。”飯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清潔,刺激舌頭上的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和牙齒疾病,保護口腔和牙齒,有助於刺激食欲和消化吸收。
(2)飯後揉揉腹部為宜。
唐代大醫孫思邈曾建議,飯後要做壹些輕運動。他說:“吃完後,用手搓臉和腹部,讓體液流過。吃完了就該走了。”還要求“用手揉肚子上百次,敲牙齒36次,讓嘴裏塞滿東西”。只要能做到這壹點,“食易消利人,使人有吃有喝,無疾而終。”如果“吃飽了就躺著”,就會“吃了不變成病,反而變成病。”
飯後按摩腹部,不僅能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血液循環,還能增強胃腸功能。也可作為壹種良性刺激,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3)飯後慢慢走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通常,活動量少的人,特別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以及肥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飯後散步20分鐘,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於身體健康。《枕中方》記載:“食只百步,益人也。”還說細嚼慢咽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腸胃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飯後不要快走,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要馬上坐下或躺下。
(4)飯後聽音樂
飯後欣賞柔和、明快、優美的音樂,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說:“脾善樂,聞聲必動。”道教也有“脾聽樂必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吃飯;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回歸門派,忘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