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足浴養生
可以用40℃左右的水泡腳(直到踝關節0℃),每次泡腳時間20分鐘左右。這就相當於用艾條在足部穴位艾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滋潤臟腑。熱水足浴是用來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反饋,調節內臟,促進新陳代謝,有益健康。冬天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凍傷。長途步行或劇烈運動後,熱水足浴可以減少局部乳酸的堆積,有助於消除疲勞。睡前用熱水泡腳,可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輕度刺激,促進大腦皮層進入抑制狀態,使人安然入睡。
冷水足浴養生
水溫要逐漸降低,壹般從20℃到4℃左右,秋季到冬季可用冷水泡腳。每次足浴前,先用手搓揉雙腳使其變暖,然後將雙腳浸入冷水中互相搓揉,直至雙腳齊平。每次5分鐘左右,早晚各做壹次即可。冷水足浴不僅使足部血管強烈收縮,而且全身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在神經體液的調節下處於活躍狀態。冷水浴還可以提高鼻粘膜溫度,增強呼吸道抵抗力,預防冬季感冒。但需要註意的是,冷水浴後應立即擦幹並保暖。
五行人健康餐飲
編輯
木行人:大麥補氣養肝陰
飲食調理:多吃具有健脾補腎養肝、消暑生津作用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花菜、西蘭花、苦瓜、桃子、菠蘿、葡萄等。
藥膳可以選擇“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瘦豬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凈,冬瓜去皮洗凈,切塊;將瘦豬肉洗凈,切成小塊,將上述材料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2小時。具有清熱解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消防員:清熱解暑,不要放松。
飲食調理:多吃能解暑生津、益氣養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蘿、香蕉、草菇、葛根、鴨子、蕨菜等。
藥膳可以選擇“荷葉瘦肉湯”:瘦豬肉250g,鮮葛根250g,鮮荷葉15g,精鹽適量。瘦肉洗凈,切成小塊,葛根去皮洗凈,切塊。洗荷葉。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煮1小時,用精鹽調味。具有清熱解暑、健脾益氣的功效。每天早晚各種壹根纖維,有助於脂肪代謝,減脂減肥。
本地行人:玉米須可以祛濕健脾
飲食調理:宜吃具有益氣解暑、生津止渴、清熱燥濕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鴨肉、薺菜、茭白、苦瓜、沙葛、蓮藕、玉米、桃子、綠豆等。
藥膳可以是“白玉豬肚”:豬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須60克,大棗10枚,鹽、姜粉適量。豬肚去脂,切塊,抹上鹽和姜粉,清水沖洗幹凈,放入沸水鍋中15分鐘,取出,冷水沖洗幹凈。將白茅根、玉米須和大棗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燒開的鍋中,大火燒開,小火燉3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金行者:西洋參菱角生津潤燥。
飲食調理:適合生津潤燥、益氣養陰、消暑解暑的食物,如絲瓜、百合、薏苡仁、胡蘿蔔、菱角、番茄、葫蘆、冬瓜等。
藥膳可以選擇“洋參馬蹄飲”:西洋參10g,馬蹄50g,糖30g。西洋參浸泡後切片;馬蹄洗凈,去皮,切碎。將西洋參、荸薺放入燜杯中,加入清水約250毫升,加入白糖,放在武火上燒開,再小火燉25分鐘。具有益氣生津、祛燥熱的功效。
水行人:南瓜和黃瓜清熱燥濕
飲食調理:多吃能益氣養肝、清熱祛濕的食物,如南瓜、黃瓜、豇豆、西蘭花、西蘭花、鴨肉、黑豆等。
藥膳可以是“玉米須豬苓牛肉湯”:玉米須60g、豬苓30g、澤瀉10g、生薏苡仁60g、陳皮5g、黑豆50g、牛肉100g、生姜10g、大棗10g、精鹽適量。將牛肉洗凈,切成小塊。它的材料是洗過的。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小火煮2小時,用精鹽調味。具有清熱解暑、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