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濕:臥室每天中午要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幹燥透氣,春季穿寬松的棉服,避免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幹。
不凍:春季天氣忽冷忽熱,需遵循“春捂”理論,不宜立即脫下棉衣。換衣服時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首先,我們應該減少壹些上衣,褲子後來,下半身寧願熱而不是冷,以幫助滋養陽氣。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和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在早春時節,要盡量讓自己的身體“不凍不冷”。
不酸:春季飲食要“存酸增甜”,因為春季肝陽亢盛,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容易導致肝氣過盛,而肝旺則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春季飲食應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蟹等。宜吃味甘健脾之品,如山藥、竹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不要生氣:春天是肝陽旺盛的時候,心情煩躁,要豁達和諧。抑郁癥會導致肝氣郁結,免疫力下降,容易導致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滋養肝臟
清明節主要是掃墓祭奠死者的季節。外地的孩子要盡量趕回老家祭祖,難免勞累過度,導致身體下降。另外,他們在祭奠已故親人的時候,心情難免會比較沈重,容易導致情緒激動,加重我們肝臟的負擔。所以,清明節期間,我們回鄉祭祖要註意護肝,少喝酒,少吃油膩的食物。
甘味滋養脾胃,山藥煮紅棗。不妨多吃些甜食,既能滋養脾胃,又有利於春季陽氣的生長和肝氣的釋放。甜食中,最推薦山藥和大棗。山藥味甘、性平,益氣健脾。經常食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胃炎、胃潰瘍等胃腸疾病的發生。紅棗不僅對脾有好處,還能補氣養血,特別適合女性食用。乍暖還寒的季節,準備山藥、紅棗、枸杞、黃冰糖、大米等材料,煮壹鍋山藥紅棗粥,壹家人壹起吃頓開心的飯,健康又溫馨。此外,糯米、黑米、燕麥等谷類,牛肉和各種魚類,南瓜、扁豆、桂圓、草莓等蔬果也是很好的補肝選擇。
防止感冒
清明雖然是春天,但是這段時間氣候確實多變,而且往年全國很多城市都下雨,導致氣溫驟降。所以清明預防感冒很有必要。所以清明節前後註意保暖,避免感冒。這期間可以在飲食中多補充蛋白質,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抑制細菌,預防感冒非常重要。清明節前後,濕度加重,各種細菌病毒更加活躍。這時候要多吃壹些能抑制細菌,驅寒的食物。韭菜、蔥、蒜、魔芋、香菜、生姜都屬於這壹類。洋蔥性溫味甘,有“天然殺菌劑”的美譽。及時食用洋蔥,不僅能祛陰寒,還能健脾消食,理氣和胃。
春季氣候變化大,容易引起肝火郁熱。要吃壹些清熱祛濕的食物,如蕎麥、薏米、菠菜、茄子、薺菜、香菇等。
此外,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物在春季會阻礙體內陽氣的生長,所以還是少吃為好。
如今,野菜正當時令。薺菜、莧菜、魚腥草、馬頭蘭、桔梗等。都在爭相成為人們的餐桌美食。野菜鮮嫩可口,清香撲鼻,讓人百吃不厭,愛不釋手。但野菜大多是涼性的,不宜多吃。所以在烹飪這些蔬菜時,盡量多放些溫熱的調料,如辣椒、蔥蒜、生姜等。
調節情緒,防範心腦血管意外
春季是心梗、中風等疾病的“反彈”期,清明假期也是追悼會。這時候就非常容易導致壹些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情緒波動會直接影響血壓的波動,從而直接影響心臟的供血。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時刻監測血壓的變化,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專家提醒,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比最有效的治療有意義得多。清明期間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抵抗力差的人群影響最大。這些人最容易受風寒侵襲,引起身體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季節交替時,最容易引起中風、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東奔西跑、勞累過度、疏於保暖、情緒波動往往會加重病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人,要特別註意不要勞累、不要悲傷,並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春天吃蔬菜是靈丹妙藥:1春菜:
其性味甘、苦、寒,能止血、健脾理氣、助消化,有利於肝氣上升、脾氣緩和。
2春韭菜:
即春天的韭菜是春天的滋補品,能增加人體胃腸蠕動,起到血管清道夫的作用,通過補益肝腎增加身體抵抗力,但不適合“熱身”或有積火、痰火的人食用。
3竹筍:
性味甘、苦,能解除胃腸燥熱,潤腸通便,理氣化瘀。因為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大便稀的人不宜多吃,風濕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4枸杞:
可與豬肝瘦肉同湯,清肝明目,有利於解除肝氣郁結。
可以吃大棗、蜂蜜、母雞等能幫助人體陽氣上升的產品,不燥熱可以加人參補充元氣(如人參、曬參、黨參)。
水果:
1枇杷果實:
味涼味甘,能潤肺止渴降氣,適用於痰多咳嗽或壹般保健。
2三看:
含有人體所需的7種維生素、葡萄糖和16種氨基酸。味甘、寒、無毒,有補肝益腎、熄風生津的作用。除了生吃,有的還喜歡加糖或蜂蜜熬膏、泡酒等。
妳可以選擇藥膳:
1豆粥:
即60克白扁豆浸泡2小時;粳米150g粥。
2枸杞銀耳湯:
枸杞10g,銀耳10g,山藥10g,水煮,冰糖30g,白天兩只雞,最後撒上鮮菊花3g左右。
3韭菜蘿蔔汁:
洋蔥250g,蘿蔔汁250g,分別洗凈榨汁食用。